現在人很不明智的做法,就是這「三等」

發吾想 發佈 2023-01-31T18:20:31.657514+00:00

民間有個說法叫「入鄉隨俗」,就是一個人要遵從自己所在地的共同習俗,同時時下有個流行詞叫「與時俱進」,其中有一個重要含義就是觀念、行動和時代一起進步,由此說明一個人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要和自己所處的環境相適應,與現實狀況同步,才能做到「適者生存」,這是明智之舉,但有些人卻並非如此,做出

民間有個說法叫「入鄉隨俗」,就是一個人要遵從自己所在地的共同習俗,同時時下有個流行詞叫「與時俱進」,其中有一個重要含義就是觀念、行動和時代一起進步,由此說明一個人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要和自己所處的環境相適應,與現實狀況同步,才能做到「適者生存」,這是明智之舉,但有些人卻並非如此,做出不理智之事,最常見的現在人很不明智的人,就是這「三等」。

1、借錢給人,等對方主動還錢

自古以來「借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這是大家公認的準則,但凡能舉債,就說明是遇到了難處,需要通過別人救急或解難,因此借人錢財就會心存感激,將此牢記,一旦有錢就想著在約定期限內歸還對方,如果能按時歸還,就總覺得虧欠人家,會時刻向對方表達歉意,認為對不起人家,正因為這樣,才形成了「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的良好循環。

也成為一種誠信行為的重要體現,可不知曾幾何時,這種情況出現逆轉,借人錢物毫無感恩之心,借錢不還居然是心安理得,有些甚至是借錢時就沒想著要還錢,惡意欠債,使得社會上借錢不還成為一種常態,形成了「借錢的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的畸形現象,也使得人們特別懼怕別人借錢,出現了借錢難的問題,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就是由於世風日下、誠信缺失導致的。

儘管如此,依然有些人堅守固有的理念,總是很輕易相信別人,把錢借給對方後,也從不主動催要,只是耐心等待對方的還款,往往很多借款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給自己造成損失,對於這種「以怨報德」之人,這種等待就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要通過正常合法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能縱容這種惡劣的行為,讓那些良知喪失之人的伎倆得逞。

2、善待他人,等著別人被感動

在人際關係中,人與人的交往是相互的、對等的,人們常說以心換心,一方對另一方有什麼行為表現,付出和投入的程度如何,那麼對方也應有與之相對應的回報,也就是常說的「投桃報李」,這既表明了人與人的平等關係和雙方的誠意,最為重要的是體現了彼此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和諧友好的關係,完全不對等的關係是根本不成立、也是不存在的,這是大家的共識。

可有些人卻不具備這一理念,總認為只要一門心思對人好,人都是有感情的,總能影響或感動對方,如此而為,也的確獲得了他人的真誠回應,贏得對方的接受與肯定,達到了預期作用,收到應有的效果,而有些人卻並非如此,他們虛偽奸詐和狡猾,心術不正,與人交往極度自私自利,只想索取而不願付出,遇到別人全心以待時,只是裝模作樣、虛情假意,極善表演和偽裝。

一直在利用別人,透支和消費別人的誠意與善舉,總是單邊付出,呈現出「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甚至有些還在暗中算計和坑害你,做出恩將仇報之事,可以說你在用熱心幫助一個邪惡之人,對於這類人就不能一味地盲目投入和付出,最後會讓你受到無情打擊,出現由於欺騙和愚弄而產生挫折和失望感,甚至是有種幻滅感,所以說這種無差別的單方投入之舉,是不明智的,應因人而異。

3、埋頭做事,等待賞識和提拔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有人都有上進之心,都有渴望進步和期盼成功的意願,這是人之常情,而成功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同時要注重方式、技巧和策略,也需要把握機遇,具備適宜的外部環境和有利的外部條件,涉及面太多,是一種綜合體現,也是個人綜合能力和素質充分發揮才可能實現的結果,可有些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只是片面理解和單純認為。

只要我勤懇、踏實和努力做事,總能得到肯定,等到某個階段就會被人賞識和提拔,從而脫穎而出,在他們的理念里,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是珍珠就有慧眼識珠者,豈不知就算金子,也要經過許多程序和工藝進行開採與提煉,才能為人所用,如果深埋於深山地下,也就如同砂石無異,珍珠需要通過不同方式打撈和加工,才有價值,如果一直藏於蚌殼之內,隱匿於大海深水之中。

則一錢不值,試想當年孔明如果不是藉助輿論名聲遠揚,才有三顧茅廬之說,最終成為三國的風雲人物,如果他默默學習文韜武略,最終也只是一介布衣罷了,還有毛遂,在做門客之時,也很認真做事,但不為人知,最後通過自薦才嶄露頭角,凡此種種,如果單憑勤懇敬業,不會運用和展示,要想取得成功實屬不易,這種做法也非明智之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