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

非非老師講語文 發佈 2023-01-31T18:45:58.803397+00:00

邢台名校 2022-2023 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 分)(一)現代文閱讀 Ⅰ(本題共 5 小題, 17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題。材料一:蘇軾與白居易雖然相去近兩百年,但在人生經歷、出處行藏等方面多所相似。

邢台名校 2022-2023 學年上學期期末考試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代文閱讀 Ⅰ(本題共 5 小題, 17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題。
材料一:
蘇軾與白居易雖然相去近兩百年,但在人生經歷、出處行藏等方面多所相似。二人早年都 熱衷於政治,仕宦之路波折不斷,而且在頻繁的遷謫中,他們的人生觀和處世心態都曾產生巨 大的轉折和變化。白被貶後,深思人生價值和出處問題而轉向獨善一路; 蘇被貶後,注目人生 與社會、宇宙的關係。在蘇軾詩文中,「慕白」的表述屢見不鮮, 顯流露出對白居易的傾慕與 神往。


這種超越意識首先在白居易身上有著突出的表現。白居易在久經宦海沉浮之後,面對日益 劇烈的政治傾軋, 決計抽身退步,高蹈遠引, 其思想意識已從對理想的執著走向了求取閒適的 超越。他走向超越的方法大抵有三: 一是「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的安心思想; 二是「吾道尋知止」的知足觀念;三是「應似諸天觀下界」的看破態度。對自白居易才開始凸 顯的這些超越意識,蘇軾可謂體驗深切,已得白居易超越意識的要義。「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雖一毫而莫取。」打消各種貪慾, 以自得自樂之心對待外物和自我, 與世無爭, 來去自如。正因為有了這種人生態度,所以人的成就已經無足輕重,成敗榮辱只是人生整體的 不同方面。對蘇軾來說,自然不必完美,歷史也不必公正,人可以在沉思中得到安寧。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1頁 (共 12 頁)
並明言「予夙慕陶淵明為人」 。從此時期他的一系列詩作可以看出:不願受世網羈絆,嚮往無 拘無束的自然境界,追求人生的自由灑脫,乃是白居易由前期創作諷喻詩、積極參政而轉向中 後期創作閒適詩、退避政治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白與陶在歷經仕途坎坷後所共有的特點。
與白居易相比,蘇軾的學陶更向前推進一步,並在其中融入了白居易的影響因子。其詩云 「淵明形神自我, 樂天身心相物。而今月下三人,他 日當成幾佛」 。可見仰慕之深,期許之高。 到了晚年,身處貶所的蘇軾更將效法的對象鎖定陶淵明,盡和陶詩一百餘首,所謂「飽吃惠州 飯,細和淵明詩」就是此時期蘇軾學陶的寫照。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謂「東坡在嶺海間, 最喜讀陶淵明、柳子厚二集,謂之『南遷二友』」 。據此可知,蘇軾的學陶效陶,並不只是出 於對陶詩風格的嚮慕,更重要的是對陶人格上的心悅誠服。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即淵明,淵明 即我也」 。總之, 白居易是陶淵明的第一個知音,而蘇軾全面接受陶淵明,亦未嘗沒有摻雜白 居易這位中介人物的重大影響。 (摘編自尚永亮《蘇軾與白居易的文化關聯及差異》 ) 材料二:

蘇軾就是學習白居易的一個典型的例子。蘇軾一生處於新舊黨爭的矛盾夾縫之中,屢遭貶
謫,但多年的流放並沒有摧垮他,反而加深了他對人生命運的思考和對傳統思想文化的吸收融 合,在白居易「中隱」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不以謫為患、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的處世態度, 構建了可仕可隱的為官方針。不過蘇軾性格上「稍露鋒鍔,不及太傅 (白居易) 混然無跡」, 故一生挫折較白居易更多。紹聖四年,蘇軾在惠州寫了《縱筆》詩云: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 閣藤床寄病容。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 」據說當時宰相章悖看見了此詩,認為蘇 軾在惠州太舒適,又把他貶到更遠的儋州。其實這主要源於蘇軾善於治苦遣懷,所以始終能以 超然的態度看待官場升沉窮達。

場,卻不以利祿縈心,更為超然灑脫。蘇軾認為「用舍由時,行藏在我」 ,用時無需大喜,貶 時也無需大悲。在他的詩中時常表現出恬淡悠閒的心境。可以說,蘇軾將白居易付諸實踐的「中 隱」文化心態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從而達到中國封建士人「貶謫心態的最高層次」 。 白居易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2頁 (共 12 頁)
通達灑脫的人生態度影響了蘇軾人生態度的方向,蘇軾從內在精神、襟懷風致上學習白居易, 借白居易的「閒適」人生觀為自己尋求解決窮愁困境的一劑良方,那麼,他的學白在本質上也 必然融匯了自己特有的人生體驗、情感追求和生活哲思,必然繼承了有宋一代發展而來的獨特 精神。 (摘編自毛妍君《論蘇軾對白居易「閒適」人生觀的受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 蘇軾比白居易晚了近兩百年,與白居易一樣早年熱衷於政治,同樣仕途不順,但被貶後 思考與關注的內容有所不同。

C. 白居易選擇抽身退步,高蹈遠引,執著走向求取閒適的人生之路,本質的原因是他久經 宦海沉浮,遭遇了政治傾軋。
D. 蘇軾是北宋士大夫中學習和效仿白居易的一個典型,他積極吸收融合了包括白居易「中 隱」思想在內的思想文化。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 分)
A. 蘇軾白居易二人對陶淵明都有效法,蘇軾對陶淵明的接受相比白居易而言要更進一步。
B. 蘇軾《縱筆》一詩暴露了他在惠州生活的舒適,宰相章悖因此將他貶到了更遠的俯州。
C. 蘇軾詩句「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與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蘊含相似思想。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述了蘇軾與白居易之間的文化承繼關係,但二者的著眼點有差異。
3.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 ) (3分)
A.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

C.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惠州一絕》 )
D. 未成小隱成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五)
4. 白居易由前期創作諷喻詩、積極參政而轉向中後期創作閒適詩、退避政治,陶淵明對其產生
了一定的影響,請結合材料簡述能產生這一影響的原因。 (4 分)
5. 蘇軾對白居易既有學習,又有突破,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4 分)
(二) 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 4 小題,18 分)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3頁 (共 12 頁)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題。
舞 台
劉洪文
村委會的門前搭起了舞台。
所謂的舞台,不過是破解放車的車廂加幾個空柴油桶,上面支了木板。戲台的天棚是用黑塑 料布搭的,既可遮陽又可防雨,戲台的前面用於演出,後面供演員換服裝和道具。
這次請的是潘大立。潘大立本來就是我們村的,他可是個名角,各村聞名。他有個小劇團, 演員都是臨時組織的,平時種地,農閒演戲,潘大立是團長。聽說他是在縣裡的舞台演出過的,受 到了縣長的好評,有人說他有希望進縣劇團深造。

戲台前面有一棵大柳樹,那裡席地而坐的人最多,有賣冰棍的,也有賣瓜子的。「二八」 自 行車後載一個泡沫箱子,上面再包一層棉被,這是最好的冰箱,拿出來的冰棍還冒著涼氣。對我們 來說,聽戲只是個由頭兒,蹭點兒吃喝才是最重要的。
當演員在台上閃展騰挪時,台下就有塵土簌簌地落下來,弄髒了我的冰棍。於是,我從台下伸 出頭來,看是誰在和我作對。可我沒什麼辦法,又不能把他從台上扯下來,只能在冰棍上舔兩 口, 算是弄乾淨了。
表演的正是潘大立,他穿著簡單的戲裝,頭上圍一條白手巾,臉上撲著粉,像剛從麵缸里鑽出 來一樣。
我不喜歡潘大立。聽說他很有才,彼時所演的正是他自編自演的成名曲目《潘大懶相親》, 大概就是講述了一個懶惰的農村光棍兒在村支書的幫助下,立業成家的過程。可這哪裡像個農民 臉上的粉直掉渣渣兒。
台下的觀眾看得如痴如醉,伸長脖子,張著嘴,還時不時地拍一會兒巴掌,證明他們看懂了。 可我看不懂,一會兒唱一會兒說,二胡聲比演員的嗓門兒都大,能聽出個啥
於是,我狠狠咬下最後一口冰棍,把冰棍杆朝台上一拋,轉身又鑽到台下。在我看來,這台下 比台上好玩兒多了,就像是《地道戰》裡的防空洞。
大戲演了三天,每天都有潘大立登場,我搞不明白,他演得就那麼好 看演出的人有增無減,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4頁 (共 12 頁)
每天都熙熙攘攘,像趕大集。南村的來了,東莊的來了,後屯的也來了。二大媽還帶了煙笸籮,把 長煙槍抽得吱吱響……
台下有一群小青年因為擁擠打成一團。看戲的人又都圍到那一邊,這邊的戲台倒清靜了,連 演員也伸著頭向台下看,只有器樂師沒有停手,那音樂就不停地咿呀著……
「都老實點兒,一天把你們閒的,別影響大傢伙兒看戲好不!」村支書老萬怒吼著衝進人群, 一頓連罵帶踢,把小青年們趕走了。我和小夥伴們遠遠地看著,有點兒害怕。
人們又都回到戲台前,還是津津有味地看戲,還是津津有味地嗑瓜子。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村里不再請舞台戲了,或許是因為我長大了,這場景淡出了我的生 活———我已經對鑽到戲台下面不感興趣了。
潘大立還會到村委會大院門前的空場上去,有時呆呆地看,有時吼上幾嗓子。我覺得他像是 被掐住了脖子,發不出個正音來。
後來,潘大立成了他戲裡的潘大懶,他還不愛種田,媳婦也跟他離了婚。
村里再也沒人看潘大立的戲了,連縣劇團都黃了,更別說鄉下自辦的小劇團了。潘大立就這 樣潦倒著,家破人散,遊手好閒。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要走自己的路。我沒得選擇,因為我高考落榜了。
去部隊時,父親一直在後面送我,他的背有些佝僂,像是怕天塌下來壓到自己。他說我是時運 不濟,就像潘大立變成了潘大懶一樣。
可我不這樣認為,路是自己走的,何必去怪運氣。如果運氣有那麼大的威力,我們又何必掙扎 那樣的話潘大立倒是對的,懶懶地放棄。
再回家時,我已經在部隊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三級士官轉業,在縣城裡有了工作,有了家庭。 但父親還在老家,我去看他。他的頭昂得很高,我知道這是因為他認為我混得還不錯。
我和父親聊天,話題總離不開村里當年的戲台,離不開冰棍和潘大立。
我問父親:「潘大立現在咋樣 」
「他現在可厲害了! 」父親說,「幾年前來了個扶貧幹部,村里誰家的大事小事他都操著心, 看到潘大立這樣,就找村裡的老輩人了解他之前是幹啥的,家咋沒了這些事,後來不知咋就給了 他一部手機,這潘大立整天對著手機嗚哩哇啦的,說咱這土地里長出的東西,說咱天天幹活的地 方……說這叫『網絡直播』,他可算找到門路了,現在說什麼粉絲都好幾十萬了。你看這村裡的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5頁 (共 12 頁)
小學和鄉里那條路都是他出錢張羅找人修的……」
父親滔滔不絕地說著,我有些不服氣:「有錢了不起 」
離開村子時,我在村口的斜路上碰到了潘大立。他蒼老了許多,頭髮幾乎掉光了,臉依舊很白, 不過沒有塗粉。
他正架著手機要直播,說是直播這村裡的藍天,這綠綠的田地,果樹上就要熟了能來採摘的 果子……
我主動和他打招呼:「現在挺好啊!」
他朝我笑:「有出息了,你!」
「幹嗎非跑這兒來拍 這裡又沒有舞台。 」我問。
潘大立笑了,把手朝四周畫了個圓圈,說:「這不就是舞台 」
原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個舞台!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就因為潘大立在縣裡舞台上演出過,且受到了縣長的好評,有了名氣,所以演出的時候,四 里八鄉有很多人前來觀看。
B.「觀眾看得如痴如醉,伸長脖子,張著嘴」的描寫,形象生動,如在眼前,側面表現了潘大立 表演動人、劇作優秀。
C.父親由「背有些佝僂」,後來「頭昂得很高」,鮮明的對比表現了父親由「我」落榜時的 顏面掃地到後來以「我」為榮的心理變化。
D.小說的題目「舞台」,使用了雙關的手法,耐人尋味;在小說中起到線索的作用,串聯起了 眾多相關的故事情節。
7.關於文中「我」小時候看戲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不寫「我」正經看戲,而寫「我」鑽到舞台下吃冰棍,符合「我」孩童身份,內容真實自然。 B.寫戲台前的大柳樹、戲台下「有賣冰棍的,也有賣瓜子的」,為小說提供了具體的場景。 C.二大媽「把長煙槍抽得吱吱響」的細節,意在表現「我」注意二大媽,勝過了注意潘大立。 D.解放車車廂、「二八」自行車、縣劇團等名詞,在一定程度上呈現著時代特點、社會風貌。
8.小說末尾說「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個舞台」,你對此如何理解 (6 分) 9.作者特意把潘大立表演的成名曲目寫成是他自編自演的《潘大懶相親》,這樣寫有怎樣的文學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6頁 (共 12 頁)
至碻磝, 引兵圍之。諸軍攻碻磝,治三攻道,張永當東道,濟南太守申坦當西道,揚武司馬崔 訓當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潛出,燒崔訓營及攻具。癸丑夜,又燒
(

)東圍及攻具。尋復毀崔訓攻道。張永夜撤圍退軍,不告諸將,士卒驚擾。魏人乘之,死傷塗地。
蕭思話自往,增兵力攻,旬余不拔。是時,青、徐不稔,軍食乏。丁卯,思話命諸軍皆退屯歷
(

)城,斬崔訓, 系張永、 申坦於獄。己丑,詔解蕭思話徐州,更領冀州刺史,鎮歷城。上以諸將
屢出無功,不可專責張永等。賜思話詔曰:「虜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脫敢送死,兄弟父子自 共當之耳。言及憎憤!可以示張永、申坦。」又與江夏王義恭書曰:「早知諸將輩如此,恨不以 白刃驅之。今者悔何所及!」義恭尋奏免思話官,從之。
(節選自《通鑑紀事本末 · 宋文帝圖恢復》) 【注】①宋文帝:指南朝宋的宋文帝劉義隆,年號「元嘉」。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
A.冀州以北/人民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存/ 河南亦不從/
B.冀州以北/人民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存河 南/亦不從/
C.冀州以北/人民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存河 南/亦不從/
D.冀州以北/人民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上意止存/ 河南亦不從/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
A. 封,登山祭天,以紀功勳。「封狼居胥」用了漢代名將霍去病的典故。
B.「上聞魏世祖殂」與「中道崩殂」 (《出師表》)中的「殂」含義相同。
C.「魏人乘之」與「自京師乘風雪」 (《登泰山記》)中的「乘」含義相同。
D.「詔解蕭思話徐州」與「終不解矣」 (《師說》)中的「解」含義相同。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 分)
A.宋文帝一直謀求北伐,想要建立顯赫功績。元嘉二十九年,他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蕭思
話統領軍隊進攻駐守碻磝的北魏軍。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8頁 (共 12 頁)
B.何偃反對北伐,劉興祖雖不反對,卻不認同文帝的進攻路線;但二人都認為宋朝民力還 未恢復,會影響到軍隊的糧食補給。
C.碻磝之戰,宋軍分三路進攻,反被魏軍大敗;後來蕭思話親自出馬,增加兵力猛力攻城 十多天,最終因軍中缺糧而退守歷城。
D.面對北伐失敗,宋文帝認為主要原因是整個將領團隊都怯懦無能,不能為國用命。他甚 至後悔沒有抽刀在他們背後親自督戰。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 分)
(1) 河南阻飢,野無所掠,非旬月可拔。 (4 分)
(2) 上以諸將屢出無功,不可專責張永等。 (4 分)
17.辛棄疾在《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引用了宋文帝的典故,並用「贏得倉皇北顧」生動
描述了其北伐失利的敗狀。史家認為宋文帝多次北伐失敗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上每命將出 師,常授以成律,是以將帥莫敢自決」;二是「領軍之將,臨危自退,不念大局」 。請結合本 文,簡要陳述能體現上述觀點的史實。 (3分)
(二)詩歌鑑賞(本題共 2 小題,8 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 18-19 題。
讀書
陸游
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①蠅頭二萬言。
讀書
辛棄疾
是非得失兩茫茫,閒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注】①課: 閱讀。
18.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
A.兩首詩語言都淺顯平易,描寫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但淺中有深意。
B.陸詩思路清晰,前兩句概括寫讀書的目的,後兩句描寫了燈下讀書的情景。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9頁 (共 12 頁)
C.辛詩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難明,這與作者在現實中理想屢屢碰壁有關。
D.辛詩三、四句寫即使讀到書中古人寫的有趣的情節,詩人也只能捶胸頓足。
19.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獲取哪些讀書方面的啟示?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概括分析。 (6 分)
(三) 名篇名句默寫 (本題共 1 小題,8 分)
2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韓愈《師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強調從師是為了學道,與 人的年齡大小無關。
(2) 姚鼐《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通過雲霧障目和冰滑難 登突出了登山之艱險,進一步點明了風雪中登山的特點。
(3) 荀子《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以雕刻為喻,強調為學應當 堅持,才會有所成就。
(4) 古詩詞多借猿聲表達哀怨、愁苦、悽愴等哀情,如「____________ 」。但「景因情變」,
古詩詞也借猿聲營造清幽意境或表達輕鬆愉悅之情,如「_____________ 」。
三、語言文字運用(16 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 Ⅰ (本題共 2 小題,4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題。
每到夏天,月湖的荷花迎著驕陽,爭相開放。花影照水,恍如朝霞行空; ( ) 。沒
有牡丹的妖艷, 沒有白菊的清高, 沒有臘梅的_________,荷花有的是亭亭玉立的身姿, _________的風度。華貴的牡丹_________用於觀賞,而優雅的荷花卻可入藥,可以被製成各種 佳肴,蓮子湖、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小吃更是_________。在中國 傳統文化中,荷花還能淨化人的心靈。周敦頤的《愛蓮說》啟示人們,荷花真正的純淨不在於 身,而在於心。每當看到湖上一片片翠綠欲滴的荷葉,一朵朵潔淨無暇的荷花,我就會聯想到 《西洲曲》裡那一低頭的溫柔,聯想到伯牙子期一見如故的契闊,聯想到令朱自清心靈得到慰 藉的月下荷塘……
21.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 (2分)
A. 剛烈 從容不迫 只可 舉不勝舉
B. 堅貞 從容不迫 雖可 舉不勝舉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10頁 (共 12 頁)
C. 堅貞 遊刃有餘 雖可 數不勝數
D. 剛烈 遊刃有餘 只可 數不勝數
22.文中括號處需填入句子,下面最恰當的一項是 ( ) (2分)
A. 隨著微風的鼓動,使得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在墨綠的荷葉上搖曳,荷葉婆娑婀娜, 湖上泛起陣陣綠浪
B. 隨著微風的鼓動,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在墨綠的荷葉上搖曳,荷葉婆娑婀娜,湖上 泛起陣陣綠浪
C. 因為微風的鼓動,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同墨綠的荷葉一起搖曳,婆娑婀娜,湖上泛 起陣陣綠浪
D. 因為微風的鼓動,使得一顆顆水珠像珍珠一樣,同墨綠的荷葉一起搖曳,婆娑婀娜,湖 上泛起陣陣綠浪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本題共 3 小題,12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題。
不久前,《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完成新一輪修訂。本次修訂增補了近千條新詞語,既有「共 享經濟」「慢生活」「新常態」等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而出現的新詞彙,又有隨著時代發展而 出現的詞語新義項和新用法,如「雲」字增補了「比喻通過計算機網絡提供計算服務的方式」 的義項。從中不難發現,詞彙之變出自社會生活之變,詞語之新源於 ① 。
新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單字 1.2 萬餘個、詞 目 7.2 萬餘條、例證 8 萬餘條。增補 一些詞語的同時, ② ,如「單放機、八進位、夯機、打柴」等這些過時或使用頻率較低 的詞語。增補或刪除,呼應了當下社會生活的脈動,展現著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
從 2004 年推出第一版開始,《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迄今已完成 3 次修訂。從收錄「非典型 肺炎」「軟實力」等體現社會生活、時代變遷的詞語,再到「點讚」「網紅」「刷屏」等一些 貼近日常的網絡用詞陸續收錄進詞典……縱覽這些年的變化,我們從中可以體察時間之河在語 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澱的印記。 ③ ,體現了漢語言詞彙系統及表達的更新。
當然,辭書不僅記錄當代社會生活,也事關語言規範。在網際網路的助推下,漢語迎來了相 當活躍的時期。新詞新義層出不窮,不少網言網語、潮詞新語只在一時的熱潮中曇花一現。從 這個意義上說,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恆定的價值,不僅是新詞能夠進入辭書的標準,而是這些新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11頁 (共 12 頁)
詞生命力的體現。辭書,不僅呈現語言的真實面貌、服務於當下生活,也是還原語言文字和歷 史文化的重要參考。
2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 變原意,將修改後的句子寫在答題卡上。 (2 分)
24.請根據文中相關信息,把下列詞語按來源分為兩類,並說明分類的理由。 (4 分)
申遺 粉絲 黃金周 給力 碳達峰 群主 種草
(1) 第一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類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類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
超過 12 個字。 (6 分)
四、寫作(60 分)
26.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鄉土中國》是費孝通先生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國鄉村社會特點的學術著作,對研究中國鄉 土社會的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具有開創性意義;其通俗自然的用語和深入淺出的闡述,大大增 強了該書的可讀性。
近日,我市精神文明辦將開展「留住鄉土中國」主題照片徵集活動。你翻開家中的舊相冊 選出了符合主題的 4 張照片,分別是一次大家族聚會的合影、一處已消失的家鄉建築、一位值 得敬仰的族中老人、一次傳統節日活動的留影。
請從中選擇一張你認為最好的照片提交,並寫一篇推薦稿,可以講講照片背後的故事,也 可以談談你選擇照片的原因或由照片生發的感悟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 800 字。
高一年級語文試題 第 12頁 (共 12 頁)邢台市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
C 2.B 3.A
4.【參考答案】①白居易一向仰慕陶淵明的為人,白居易貶所江州正是陶淵明故鄉,更激發了他對陶淵明的關注和熱情。②白居易與陶淵明有共同的仕途坎坷的經歷。(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5.【參考答案】①蘇軾學習白居易求取閒適的「超越」意識和進退裕如的「中隱」觀念。②蘇軾突破白居易未能完全忘情於仕宦的庸俗一面,不計得失,與世無爭,更為超然灑脫。(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6.A 7.C
8.【參考答案】①「舞台」既指早年劇團表演的舞台,也指廣闊的農村,還指人生的舞台。②潘大立一直心繫舞
台。早先創立劇團,劇團散了後去空場「吼上幾嗓子」,體現他對舞台的眷戀,後來又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找到了新的舞台。③「心中一直都有一個舞台」是他熱愛藝術表演,熱愛農村生活的體現。(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9.【參考答案】①潘大立自編自演《潘大懶相親》,展現了他熱愛戲劇表演,具有表演和創作才華的形象特點。
②《潘大懶相親》與後文寫現實中潘大立離婚形成呼應;「大懶」的稱呼,也為下文埋下伏筆。③潘大立成了「潘大懶」,「大立」「大懶」相互轉換,讓小說更有趣味。④最後「大懶」又變成「大立」,體現了新時代背景下農村扶貧的意義。(可從人物、結構、讀者、主旨等方面來談,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10.C 11.A 12.C 13.B 14.C 15.B
16.(1)黃河以南的老百姓飢餓受苦,千里荒野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飢的東西,不是十天半月(短時間)能夠攻克的。(得分點:「無所掠」,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飢的東西;「旬月」,十天至一個月,指較短的時日;「拔」,攻克。各1分,句意1分)
(2)宋文帝認為將領們多次出擊都沒有建立功績,不能只責怪張永等人。
(得分點:「以」,認為;「屢出」,多次出擊;「專」,專門、只。各1分,句意1分)
17.【參考答案】①體現第一個原因的史實是:宋文帝又派遣員外散騎侍郎琅邪跟隨軍隊到碻磝,遵奉文帝的命令,臨開戰前,才給諸位將領傳達皇帝打仗的方法策略。②體現第二個原因的史實是:張永沒有通知其他將領,率領本隊人馬乘夜後撤,士卒大為驚慌,造成兵敗。(答出一點得1分,兩點3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想要攻占中原地區。彭城太守王玄謨貢獻計策來取悅君王。宋文帝對身邊的侍從說:「看了玄謨所陳的奏章,讓人不禁有了封狼居胥的想法啊。」二十九年春,宋文帝聽說魏世祖去世,又想著謀劃北伐的戰爭。太子中庶子何偃認為:「淮、泗等州經歷過戰爭的重創,民力還沒有恢復,不應該輕易發動戰事。」宋文帝不聽。夏五月丙申日,文帝派遣撫軍將軍徐州刺史蕭思話統領冀州刺史張永等奔赴碻磝。青州刺史劉興祖上疏說:「黃河以南的老百姓飢餓受苦,千里荒野搶不到任何可以充飢的東西,不是十天半月(短時間)能夠攻克的。我認為應該直入中山,先占領這一險要關卡。冀州以北,老百姓的生活尚且比較富裕,加上這時正是麥子已經成熟的季節,借敵人的物資供應我們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倘若中原震動起來,黃河以南的魏國勢力自然而然就會土崩瓦解。」宋文帝的意圖只是想保有黃河以南地區(無意深入北方),也沒有聽從。宋文帝又派遣員外散騎侍郎琅邪跟隨軍隊到碻磝,遵奉文帝的命令,臨開戰前,才給諸位將領傳達皇帝打仗的方法策略。秋七月,張永等到達碻磝,領兵圍城。各路大軍進攻碻磝,兵分三路:張永等從城東進攻,濟南太守申坦從城西進攻,揚武司馬崔訓則從城南進攻。攻打幾十天也沒能攻下。八月辛亥這天夜裡,北魏軍從地道里偷偷出來,燒毀了崔訓的軍營及他們進攻所使用的武器。癸丑夜晚,北魏軍又燒毀了圍攻東城的宋兵營和攻城器械。不久,又摧毀了崔訓攻城的地道。張永率領軍隊乘夜後撤,沒有通知其他將領,士卒大為驚慌。北魏軍乘機(進攻),劉宋軍死傷者遍地都是。蕭思話親自前往,增兵猛攻城池十幾天,仍未攻克。這時,又趕上青州、徐州莊稼收成不好,軍內缺少糧食。丁卯日,蕭思話下令各路大軍全都撤退到歷城駐紮,斬了崔訓,逮捕了張永、申坦,(將他們)送進監獄。己丑日,宋文帝下令解除蕭思話徐州刺史的職務,改任冀州刺史,鎮守歷城。文帝認為將領們屢次出擊都沒有建立功績,不能只責怪張永等人。就下詔給蕭思話說:「胡虜已經乘機取得了優勢,而此時正值隆冬季節,如果他們膽敢前來送死,那麼我們父子兄弟自會共同抵擋他們。說到這裡,更增加我的憤怒之情!可以把此詔讓張永和申坦聽聽。」然後,(宋文帝)又給江夏王劉義恭寫信說:「早知道各位將領們如此(怯懦無能),我真恨自己沒有抽刀在他們背後督戰。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不久,劉義恭奏請免除蕭思話的官職,文帝批准了。
D
19.【參考答案】①活到老學到老,要勤學苦學。如陸游所說,即使年紀大了,寧願沒有五畝田也要讀書;眼力不好了,也要讀上萬的文字。②讀書的目的是為天下黎民百姓謀福祉。如陸游讀書的本意就是為老百姓。③盡信書不如無書(或者書本和現實會有一定差距)。如辛棄疾在古人書中探尋是非得失的看法,覺得可笑。④學會從書中尋找面對現實困境的解決辦法。如辛棄疾正是對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書中去尋找答案。(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滿分)
20.(1)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2)道中迷霧冰滑 磴幾不可登
(3)鍥而不捨 金石可鏤 (4)風急天高猿嘯哀(杜鵑啼血猿哀鳴) 兩岸猿聲啼不住(淥水蕩漾清猿啼)
21.A 22.B
23.【參考答案】 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恆定的價值,不僅是新詞能否進入辭書的標準,更是這些新詞生命力的體現。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兩處語病:一,「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恆定的價值,不僅是新詞能夠進入辭書的標準」一面對兩面,可刪除「能否」或把「能夠」改為「能否」;二,「不僅……而是」關聯詞使用有誤,原文是遞進關係,應把「而是」改為「而且是」「還是」「更是」等。
【參考答案】(1)第一類:碳達峰、申遺、黃金周。分類理由:這些新詞來源於社會生活和時代的變化。
(2)第二類:給力、群主、粉絲、種草。分類理由: 這些新詞來源於網絡。
25.【參考答案】①時代發展之新 ②也刪除了一些詞語 ③詞典所收錄詞語的變化
26.(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