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 尊師

西地天泰 發佈 2023-02-02T03:49:59.266298+00:00

衡量一個地方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往往要看其培養出了多少人才,成就了多少人物。從個人成就和歷史功績來看,東漢時的趙寬遠不及其先祖、西漢時的趙充國。但是,河湟地區世世代代的人民群眾卻對趙寬念念不忘,對趙充國卻知之甚少。這從一個側面再次說明,武功遠不及文治那樣的影響恆久悠遠。

衡量一個地方教育教學水平的高低,往往要看其培養出了多少人才,成就了多少人物。從個人成就和歷史功績來看,東漢時的趙寬遠不及其先祖、西漢時的趙充國。但是,河湟地區世世代代的人民群眾卻對趙寬念念不忘,對趙充國卻知之甚少。這從一個側面再次說明,武功遠不及文治那樣的影響恆久悠遠。當然也說明,人們總是更加關注跟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人事物。

趙寬在不長的時間內培養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為官方政府輸送了不少急需緊缺人才,提升了這些子弟及其所在家庭和家族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助力了河湟地區郭氏、鞠氏、田氏等家族的迅速崛起,開創了個人與官府聯合辦學的先河,探索出科學合理的漢文化和儒學教育模式,乃至於開啟了河湟地區文脈的持續傳承和發揚。一直到南涼時期,我們看到歸順禿髮氏的楊軌、趙振、郭韶等人,無不是漢文化和儒學方面的傑出人士。至於在官府和郡縣任職的文武才俊,受漢文化和儒學影響的更是不計其數。甚至連西秦和吐谷渾王國的歷代國主在漢文化和儒學方面都有很高修養。人們怎能忘記趙寬,又怎能不感恩趙寬?

個體私塾形成家學和家風,官辦教育影響民風和社風。耕讀傳家是家學和家風的靈魂與支柱。社風和暢是官學的基本追求。河湟地區的家學和官學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為該地培養和造就了一代代帶有地域特點和家族特色的著名歷史文化人物。成就這樣的人物,往往需要至少三個關鍵性的環節。一是要有基於一方文脈、能夠持續提供鮮活文化營養的環境和土壤。二是要有尊重教育、尊重教師、尊重人才的家風、鄉風和社風。三是要有掌握科學教育理念、擅長教書育人的教育教學機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