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八旗中,為何正白旗能成為上三旗?和兩黃旗平起平坐

文史風雲鑑 發佈 2023-02-04T11:29:50.692217+00:00

自清朝建立至清朝滅亡,八旗制度一直存在,雖然它也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整體的建制上並無根本性的改變。在八旗制度中,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它們直接聽命於皇帝。

文章字數4065字,預計閱讀時長10分鐘。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自清朝建立至清朝滅亡,八旗制度一直存在,雖然它也有一定的變化,但是在整體的建制上並無根本性的改變。

在八旗制度中,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屬於上三旗,它們直接聽命於皇帝。

黃色是中國封建王朝時期皇室專用的顏色,以此為基礎而產生的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上三旗並無上下之分,其地位在名義上是平等的。

那麼,為什麼不是皇室專用顏色的正白旗也能列入上三旗之列呢,並且能擁有和兩黃旗同等的地位?

皇權旁落,順治皇帝設置上三旗

在順治皇帝繼位以前,清朝是沒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說法的。八旗可以通過實力的強弱分出實際地位的高低,但是在名義上,八旗軍地位一致。

順治皇帝成為皇帝時還是一個年幼的孩子,根本沒有能力處理國家政務,所以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中。

多爾袞是正白旗的領主,作為攝政王,他自然要擴大勢力。多爾袞攝政期間,正白旗的實力達到了前所有未有的高度。

但是多爾袞不能一直攝政,順治皇帝終有一日會收回皇權。順治皇帝正式行使皇帝權力的時候,他發現了八旗之間嚴重不平衡的情況,並且八旗中的正白旗對皇權有很大的威脅。

為了削弱正白旗對皇權的威脅,並且加強中央集權,順治皇帝通過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將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

上三旗直接由皇帝本人掌控,上三旗從此時開始由以前的八旗軍的成員,變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禁軍,因此地位也就發生了變化。

從歷史的角度去看,這種情況是必然的結果,清朝獨有的政治制度一定會這樣發展。

自此之後,正白旗就和兩黃旗平起平坐。

不過也因此產生一些疑問,八旗制度是怎麼創立的,又經過了怎樣的發展才到了順治皇帝時期的情形?

白手起家,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起源於努爾哈赤,滿族是北方少數民族的中的一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基本全是天生的戰士。

努爾哈赤的起點很低,一開始的他幾乎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需要依附明朝才能存活,他最有價值的財產就是父親留給他的鎧甲。

努爾哈赤逐漸在北方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當然努爾哈赤的成就離不開一個叫做李成梁的人,如果不是李成梁的放任和襄助,努爾哈赤獲得的成就也許就沒有那麼大。

支持努爾哈赤奮發圖強的原動力,是無邊無際的仇恨。

當努爾哈赤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並擁有戰鬥力不俗且數目可觀的軍隊之後,他就開始想辦法更好地管理軍隊。

軍隊不可以沒有嚴格的制度,否則就沒有強大的戰鬥力,為此,努爾哈赤使用黑旗作為調度軍隊的方法,他的軍隊也被稱之為黑旗軍。

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黑旗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為努爾哈赤帶來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軍隊。

軍隊人數的增多,導致原有的黑旗已經不能很好地調度軍隊,為了適應指揮軍隊的需要,努爾哈赤仿照黑旗軍的建制,另外創立了兩支軍隊,分別是紅旗軍和白旗軍。

他將原有的黑旗軍交給自己的弟弟統領,然後自己統領新創立的紅旗軍,至於白旗軍,則是由他的長子褚英統領。

黑紅白三軍在建制上基本是一樣的,只有統帥是不同的人,不過此時的努爾哈赤所率領的軍隊中,已經出現蒙古人和漢人,而且數量不少。

在後來的征伐中,軍隊數量再一次暴漲,於是努爾哈赤又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他該如何將龐大的軍隊管理好。

思來想去,努爾哈赤認為還是仿照黑旗軍的制度建立更多的軍隊,這是當時他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

不久後,在黑白紅三軍的基礎上,又新增添了五個軍隊,分別是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

這八支軍隊在建制類似,在名義是基本是平等的地位,他們以努爾哈赤為最高首領,戰時統一聽從最高首領的調度。

努爾哈赤時期,即使是兩黃旗,也是不同的人率領,並不是由最高統帥直接掌控。

不過此時的兩黃旗也存在比較特殊的性質,那就是兩黃旗的領主分別是多鐸和阿濟格,他們在努爾哈赤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和他們同屬一個陣營的多爾袞也被努爾哈赤寄予厚望。

兩黃旗雖然在名義上的地位和其他六旗沒有區別,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努爾哈赤是將兩黃旗的領主當做繼承人看的,兩黃旗的軍隊也是他最信任的勢力。

當然這不是努爾哈赤故意偏袒,而是實際情況和現實形勢所決定的。在黑紅白三旗軍分成八旗軍的時候,紅旗軍一分為二,成為後來的兩黃旗。

也就是說,兩黃旗是努爾哈赤的老部下,他對老部下自然是信任的。

人終有一死,努爾哈赤也逃不過這個自然法則,他必須要在十多個兒子之中挑選出合適的繼承人,畢竟皇帝的位置只有一個,要是所有的兒子都當皇帝,那不是亂了套了。

既然只能選擇一個人,那就必須讓這個繼位的人擁有最強的軍事基礎,否則他的皇位是坐不穩的,如果處置不當,則會發生骨肉相殘的悲劇。

以弱勝強,皇太極榮登皇帝寶座

儘管努爾哈赤極力避免出現骨肉相殘的悲劇的發生,但是他還是失敗了。

因為阿濟格、多爾袞以及多鐸所擁有的軍隊數量最多,而且都是努爾哈赤的親軍,這引起了其他兄弟的不滿。由於努爾哈赤在去世前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兄弟之間開始爭奪皇位。

多爾袞三兄弟的實力是其他任何一個皇子都無法比擬的,把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勢力單獨拎出來,在多爾袞三兄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這種差距就像是一隻老虎和一隻兔子搏鬥。

巨大差距導致了前所未有的情況,其餘的皇子都不想被多爾袞三兄弟控制,因此這十多個皇子聯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多爾袞三兄弟。

一個皇子的勢力雖然很小,但是十幾個皇子加在一起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就算是多爾袞三兄弟也得掂量一下輕重。

其實如果當時多爾袞和多鐸的年齡再大一點,或許事情還有轉機,然而在當時,他們兩個人都還只是不到十歲的孩子,兩個小孩是沒辦法成為中流砥柱的。

所以其實多爾袞三兄弟只有一個戰功顯著的阿濟格在支撐,只是因為他掌控的軍隊比較多,所以才能和聯合在一起的十多個皇子較量。

但這種對抗的結局是必然的,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阿濟格一個人是贏不了十多個皇子一起聯手的。

所以最終阿濟格敗下陣來,原本是留給多爾袞的皇位也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繼承皇位的人,是當時大家都不會想到的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皇太極。

按照當時實力的劃分,皇太極統領的正白旗的實力是倒數第二,在皇位爭奪中,他的勝算最小。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終以弱勝強,然後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皇太極統領的正白旗,再加上兒子豪格率領的鑲白旗,在其他八旗面前顯得很弱小。

皇太極是皇帝,他必須增強自己的實力。皇太極受漢族文化影響很深,他認為黃色應該是皇帝專用的顏色,因此讓兩黃旗和兩白旗對調,但是只換服裝不換人。

皇太極這麼做的原因,更多的因素是對於時局的判斷,這是必須做的事情。

其實他完全可以將原來的正黃旗和鑲黃旗歸為自己所有,然後把正白旗和鑲白旗給別人。這看上去是一個可行的辦法,可是也是很危險而且收益很低的辦法。

在皇太極繼位以前,正黃旗和鑲黃旗的領主是多鐸和阿濟格,皇太極如果成為他們的領主,勢必不會得人心,而且還有可能被多爾袞三兄弟控制,甚至有丟掉皇位的風險。

皇太極要想擴大勢力,自然是以自己人為基礎的,哪些人是自己人呢,那就是和他一起爭奪皇位的人,也就是他統領的正白旗和鑲白旗。

皇太極這麼做,是想要在名義上占取先機,讓兩黃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變得至高無上,然後再以此為基礎強化皇權。

此時皇太極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強化皇權,還有就是安穩人心,尤其是鑲白旗的領主阿濟格。對於皇太極來說,阿濟格是最大的威脅。

沒辦法,皇太極剛剛掌握大權,不能輕易動手,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皇太極對多爾袞三兄弟的態度很好,極力拉攏這三個人。

在此期間,皇太極開始強化皇權,通過至高無上的皇權,他將兩黃旗除了兩白旗之外其他的八旗軍融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兩黃旗的實力逐漸壯大。

不久後,正黃旗和鑲黃旗的實力大漲,而且直接聽命於皇帝。與此同時,皇太極還提高了兒子豪格的地位,將他任命為正藍旗的領主,然後給正藍旗分配了很多的資源。

在這樣的操作之後,皇太極所掌握的兩黃旗以及兒子豪格所掌握的正藍旗,就擁有了和多爾袞三兄弟相抗衡的實力。

不久後,皇太極攤牌了,他找了一個理由廢掉了威脅最大的鑲白旗的領主阿濟格。對於還在年幼的多爾袞和多鐸,皇太極雖然沒有直接下手,但是對於他們掌握的正白旗和鑲白旗,皇太極採用了混編分化的辦法,從而弱化多鐸和多爾袞的實力。

然而就算是這樣,在多爾袞和多鐸長大成人後,正白旗和鑲白旗在八旗中的實力還是排在前兩位。只不過由於皇太極的干涉,沒有努爾哈赤逝世後不久那樣巨大的差距了。

兩虎相爭,中立人福臨成為皇帝

八旗制度的變化尚未結束,在皇太極逝世後,又發生了爭奪皇位的事件。爭奪皇位的參與者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另一方則是多爾袞。

雙發衝突十分激烈,然而事件的結果令人十分詫異,繼承皇位的並不是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年幼的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

造成這結果,是因為雙方實力相近,而且誰也不服誰,最後就只好選擇中立的福臨來繼承皇位,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結果。

等到順治皇帝收回皇帝權力之後,他便面臨正白旗和鑲白旗實力過大的問題。為了繼續強化皇權,順治皇帝效仿了父親皇太極的做法,不斷分化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實力。

不過順治皇帝決定這樣做還不夠,索性直接將原本屬於多爾袞的正白旗也歸為己有,並且將正白旗和兩黃旗統一設置為上三旗,直接聽命於皇帝。

於是自此開始,正白旗和兩黃旗成為皇帝的親軍,正白旗也一躍而上,擁有和兩黃旗平起平坐的資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叫做八柱國的制度,和八旗制度有些像,但本質是不一樣的。

八柱國制度雖然名義上是八個柱國大將軍,但是實際上只有六個柱國大將軍有兵權,剩下的兩個只是充數而已。

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在清朝開疆拓土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乾隆開始,八旗制度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徵,其強大的實力一去不復返。

制度對於國家而言非常重要的存在,好的制度可以讓國家富強,壞的制度則讓國家腐朽。

對於個人而言,所謂的制度就是習慣,好的習慣幫助個人成功,壞的制度使人墮落。

參考資料:

《新唐書》

《清史稿》

《四庫全書》

《清世祖實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