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的決心 | 至暗時刻的勇敢抉擇

癌度 發佈 2023-02-05T05:45:32.224855+00:00

「有時不幸之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但或許回過頭看,幸運還是會眷顧他們。當大家用煙花慶祝來之不易的春節團圓時,阿升滿面笑容地端出年夜飯的最後一盤菜,用的是父親為自家特意留下來的上好牛肉。

「有時不幸之事,也會發生在善良的人身上。」

——但或許回過頭看,幸運還是會眷顧他們。




時光定格在2023年除夕夜,安徽蚌埠。


當大家用煙花慶祝來之不易的春節團圓時,阿升滿面笑容地端出年夜飯的最後一盤菜,用的是父親為自家特意留下來的上好牛肉。


看著如今其樂融融的場景,恐怕不會有人想到,1年前,笑容滿面的阿升是焦慮滿格的醫院常客,而他對面身強力壯的父親則是那個被宣判了癌症的病人。


今年過年,阿升28歲,也是他剛出世不久的兒子第一次過春節。剛當上父親半年的他笑著說,相比當兒子,自己還沒有太多當父親的實感。但無論是父是子,經過這一年多,他早已具備了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與擔當。


回想起去年此時,他顧不上工作,甚至顧不上休息,為了父親的手術而不斷奔波於上海和家鄉之間,那種疲憊與焦慮感讓他至今仍心有餘悸。


如今他的父親已從癌症的陰影中走出,而他也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將這一年多來帶父親尋醫問藥的艱辛娓娓道來。此時阿升侃侃而談的語氣中帶著一種風浪過後的平靜,同時,他談論疾病與治療時的專業與對細節的熟練程度則會給人一種醫療工作者的錯覺,讓人忘了他其實做著與之毫不相干的外貿工作。


一次「幸運」的「感冒」


「是怎麼發現肺癌的呢?」這個必答問題背後總能引出故事。


2021年十月份,54歲一向健朗的父親突然發燒了。


「一開始,我們都以為是普通感冒,就帶我爸去社區診所掛了點滴。但奇怪的是,每次掛水完了確實退燒了,但一到晚上就又開始發燒,而且還有很嚴重的盜汗。」


一周的反覆讓阿升意識到,這可能並不是一般的感冒,於是去當地醫院為父親做了CT檢查。


果然,反覆發燒是因為肺炎。但更壞的消息是,CT顯示肺部有實性結節,醫生推斷為腫瘤或肺結核。隨後活檢結果證實了這一猜測。父親所患的是肺鱗癌。


這個結果,對阿升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沒想到,一向身體健朗且年紀並不算大的父親竟確診了癌症。


但如今理性回望,他深刻覺得這算是一次「幸運」的「感冒」。


「我爸平時的身體特別好。所以這次感覺真是祖宗保佑吧,他正好發燒了,我正好又關心上了這件事,所以及早檢查出來了。興許當時過兩天他肺炎下去就真的不知道了。那未來再發現,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初識免疫新輔助


阿升隨後將父親轉到了當地最大的三甲醫院,拿到了中央型肺鱗癌的診斷。他並不敢告訴父親實情,決定先瞞著父親與醫生溝通治療方案。


幸運的是,父親發現得早,分期是2B期,有手術根治機會;然而腫瘤靠近中央動脈,手術危險性很高,當地醫生建議先用化療+免疫的方案進行術前新輔助治療,然後再行手術。


通俗地說,新輔助治療就是在手術前進行的抗腫瘤治療,以縮小腫瘤降低分期,在更有利的時機再進行手術切除。以往的新輔助治療手段主要是化療,近年來,免疫治療也是臨床研究的重點。


初次聽到這個名詞,阿升一臉茫然,但又隱約感覺到,「新輔助治療」也許就是能挽救他父親生命的希望所在。就在這時,受他委託的親戚也聯繫到了上海市胸科醫院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成興華醫生。阿升決定第二天就開車帶父親奔赴上海,由此開啟了多次往返上海的求醫路。




「這名患者具有手術指征,而且相對比較年輕,也沒有明確的手術禁忌症,是適合手術的病人。但在國際上,這類患者會通常建議先做新輔助治療。」成興華說。


他介紹道,過去新輔助治療手段主要是新輔助化療。但是從經驗來看,新輔助化療的作用並不是特別明顯。所以很多局部晚期的病人可能就選擇了直接手術治療。但是直接手術的治療效果往往並不理想,不僅手術難度大,復發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恰巧,成興華所在科室在國內參與了全球首個新輔助免疫治療大型臨床研究,且當時已公布了初步結果,在國際上也引起了重大反響。成興華回憶,研究中有不少類似患者,經過免疫聯合化療的新輔助治療後,不但在手術中實現腫瘤完整切除,而且總體的藥物治療反應非常好,術後很多病人都獲得了非常滿意的無復發生存的狀態。


成興華為阿升建議了化療聯合免疫新輔助治療,配合左上肺袖切手術的治療方案,這是阿升又一次聽到新輔助治療。但深入了解以後他深吸了一口氣——原來都是「免疫新輔助治療」,搭配的藥物竟然還有不同,選擇再一次來到眼前。


在充分考慮以後,阿升為父親選擇了成醫生推薦的新輔助治療方案,所使用的是含鉑化療方案,聯合上述臨床研究中使用的PD-1抑制劑。


當時,國內已有了包括進口、國產在內的多款免疫治療藥物。在具體藥物的選擇上,成興華解釋道,當時僅有其中一款藥物在肺癌新輔助治療中取得了III期臨床的成功,療效得到了明確的數據支持,基於的正是胸科醫院參與的這項研究。研究期間,成興華對於這一方案的安全性、療效有了充分了解,這成為了最終向患者推薦的重要原因。「對於外科醫生來講,病人後續要進行手術,因此我們希望藥物不僅有好的療效,安全性更要可靠。因為不良事件影響了本來可以進行的手術,是更大的損失。


父親並不習慣住在上海,在上海完成第一次治療後,阿升根據上海市胸科醫院醫生提供的藥物用法用量方案,在家鄉醫院完成了剩餘療程。


隨後,阿升迫不及待地帶著父親重新拍了CT。拿著片子,他沒有顧上任何事,連夜趕火車去了上海。好在得知腫瘤明顯縮小,父親的手術時機也更成熟了。而後,阿升父親順利接受了成興華操刀完成的左上肺袖切手術。




或許要歸功於正確的治療方案選擇,手術非常成功。「總體來講,免疫新輔助治療讓患者變得更適合接受手術了。」成興華回憶道,「這類病人如果腫瘤的侵犯範圍比較大,有可能要進行全肺切除,我們當時也預先準備了全肺切除的方案;但在手術當中發現腫瘤確實退縮比較明顯,和血管之間的間隙也變得清晰了。手術進行得比較順利,也避免了全肺切除,這對於患者的術後恢復和未來生活都很有幫助。


後來,阿升再次去到上海胸科醫院,得知父親的手術標本里完全測不到腫瘤細胞了,也就是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pCR)時,終於如釋重負,喜極而泣。


pCR就是指切除標本中沒有發現殘留的腫瘤細胞,也就是說腫瘤經過治療以後就完全消退了,是非常好的結果。從臨床上講,如果病人經過治療以後達到了pCR,然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復發的風險非常低。」成興華補充解釋道,「過去單純化療模式下,達到pCR的患者僅2%左右,而臨床研究顯示免疫新輔助治療可以把這個比例提升到24%,也就是原來的近11倍。阿升的父親可能就是一個從新輔助免疫治療中顯著獲益的患者案例。」


阿升迫不及待將這個好消息跟父親和家人分享,畢竟,從父親確診以來,他與家人扛著巨大壓力,經歷各種心酸,那種不能為外人道的痛苦終於得以釋放。


父子情牽,為愛抉擇


「我當時眼淚都哭幹了,但是沒有辦法,有些事情你還要面對。感覺離精神崩潰真的不太遠了。」阿升一邊回憶一邊苦笑搖頭。


「治病最難的就在於選擇,因為一個選擇可能攸關生死。去哪個醫院,做不做手術,要不要新輔助治療,藥物如何搭配,醫生有時只給你一個說明或建議,最終選擇會留給病人和家屬自己。」


這也激勵了他在克服各種現實困難的同時去惡補相關醫學知識,挖掘各種渠道開始自學。「我是家裡唯一一個兒子,也是唯一一個做決定的人。所以我無論如何得花時間去學習,得有自己的判斷才行。」


於是,常規的患者科普平台很快不能滿足阿升的需求了,他就直接去讀專業文獻。作為一個外行人,一開始那些專業論文簡直有如天書,光是尋找已經如大海撈針。故每次有機會,他都會請大夫推薦可讀的論文。在醫生介紹下,他看到了III期研究中使用免疫新輔助治療後患者的pCR數據,這讓他很振奮。


阿升的深入鑽研也給成興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免疫新輔助治療這種治療模式比較新,所以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有的病人和家屬往往不理解,需要反覆解釋。但是這位家屬自己做了充分的了解,能科學地看待,這讓我們的溝通比較順利。」成興華說道。


儘管有了知識儲備和精神準備,當直面生死時,阿升仍然感到了巨大的煎熬。


肺袖切是一個有危險性的手術。他清楚記得,走進院長談話的房間時,醫生們看到他孤身一人,滿臉都是蓋不住的驚詫。


「就你這樣一個孩子過來啊?」


「家裡沒有其他人了嗎?」


「你能做得了這個主嗎?」


雖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這三連問直接打下了這一介男兒的眼淚。父親進入手術室的那短短几個小時,可謂阿升人生中最難熬也是最難忘的時刻。「我爸是當天十二點半進的手術室,直到六點鐘才出來。我在手術室外獨自等著,儘管內心很緊張,但是外表還要強裝鎮定。」




不知道是否因為阿升自己也「升級」成為父親的緣故,現在聽他回憶起當年細節,言語之間盡顯一個父親的責任與溫柔。「我爸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他對我非常放心,對於自己生了什麼病、怎麼治療,他從來不會過問,他知道跟著我就好了。我讓他做什麼,他就去做,我讓他去哪個醫院,他就跟我走。我跟他說要做手術,他也聽我的安排。」


然而哪怕這般信任,阿升依然瞞著父親那個結果。「因為我爸比較固執,我害怕他不願意治療,又怕打擊到他。」正如每個善意的謊言一樣,背後都是道不盡的愛與無奈。


像大多數中國式父親一樣,阿升父親也非常吝嗇表達感情。「到新輔助治療後期,他大概知道自己是什麼病了,很明顯能看出來非常失落。但我爸怕我擔心,難受或者不舒服時從來不會說,每次都需要自己仔細觀察才能悟到。」


術後出院回家的路上,阿升終於在父親臉上看到了久違的輕鬆。「我與父親聊了很多,從路上的車到路上的風景。當然我們沒有聊疾病,因為我很希望他去忘記這回事。」


看著如今兒孫滿堂,阿升說,這是父親生病期間最嚮往的畫面。「我爸治療時,我的孩子出生了,這給了他非常大的鼓勵。為了未來能抱起小孫子,他真的非常努力,每天會強迫自己吃以往可能並不喜歡的東西,吃不下就少食多餐。」說到這裡,阿升眼裡滿是欣慰,「因為吃得比較好吧,生病期間他沒有變瘦,反而還胖了大概二三十斤。」


康復順利,未來可期


讓阿升欣慰的是,手術成功後這近一年來,父親一直在有意識、科學地努力恢復,且效果明顯。在治療結束後不久他便開始了散步等日常鍛鍊,並回到自家鋪頭做起了賣牛肉的老本行, 一些輕度的體力活對他來說也不在話下,看不出曾經是位癌症患者。




更讓阿升感到高興的是,這次生病的經歷,給他父親及家庭帶來了一些積極的改變。


「我爸學會了去珍惜、照顧自己的家人,這些是來之不易的。很多時候人可能真的要經歷一些事,才會從根本上去改變。」阿升說。


如今,他也希望將父親的成功抗癌經驗與更多人分享,鼓勵廣大病友。那過去的一年多,阿升在病友的互相鼓勵和幫助中收穫了巨大的力量。


「大家內心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時刻,其實只有病友和病友家屬最能理解彼此。在群里大家會分享一些有用的文章或者材料,也可以互相傾訴,包括一些不敢對家人說的話,真的會很有幫助。」阿升坦言。


「現在的治療手段比以前好了很多,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接受科學、專業的治療,並且決不放棄,我父親就從沒有放棄,一直在努力。如果你不努力,永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個奇蹟。」


對此,成興華也非常贊同。


「以前,像這樣的病人復發的風險是非常高的,能取得這麼好的效果的確不敢想像。但是我們看到,隨著藥物的快速疊代,相信就在不遠的將來,會把肺癌的治療帶向更新的高度。現在越來越多的病人經過藥物聯合手術的綜合性治療,達到了非常理想的治療結果,這對廣大病人和家屬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福音。」


提起未來,成興華滿是期待。「我作為外科醫生感到最快樂、最欣慰的時刻,就是像阿升父親這樣的病人來複查的時候,我能親口告訴他:你的病已經治好了,不用擔心復發了。我想未來這樣的病人會越來越多,所以家屬和患者一定要有信心,與我們一起,共同戰勝腫瘤、戰勝肺癌。」


註:文中患者家屬阿升為化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