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谷愛凌痛哭30分鐘,正式宣布退出:她的眼淚,讓中國網友看清一個事實

社會閱讀 發佈 2023-02-05T16:34:26.897911+00:00

今年,她以中國滑雪運動員的身份,出戰美國XGames冬季極限運動會,又一次承載了大眾期待。可在前一天上午,谷愛凌訓練中發生了重重的撞擊,她只能遺憾宣布退賽。

作者 | 行動君

來源 | 行動Daily( ID:gh_6cf2cef1629d)

繼去年冬奧會摘下中國滑雪項目首金後,谷愛凌身上便一直籠罩著冠軍光環。

今年,她以中國滑雪運動員的身份,出戰美國XGames冬季極限運動會,又一次承載了大眾期待。

沒想到,谷愛凌這次出現了重大意外!

上個月29日,本是谷愛凌的比賽日。

可在前一天上午,谷愛凌訓練中發生了重重的撞擊,她只能遺憾宣布退賽。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跟著揪心起來。

一來是心疼她受傷。

據說在做核磁共振檢測時,谷愛凌足足哭了30分鐘。

起初醫生預測她可能是十字韌帶ACL損傷,她一度擔心自己會因受傷過重,就此斷送職業生涯,緊張地一直落淚。

萬幸,只造成了膝蓋的扭傷和骨頭挫傷,還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雖然當時谷愛凌心情還處於低谷,但卻依舊記得向關心她的人喊話:

我會儘快回來的!

聽到谷愛凌沒事,大家懸著的心放下的同時,

又擔心鍵盤俠會藉機網暴她。

畢竟,她之前在冬奧賽場奪冠時的飛龍在天之姿,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

谷愛凌在2021-2022賽季世界盃期間,37天內奪得了6金2銀1銅,此次美國一戰,不出意外,又能為國捧回金牌。

然而,競技運動場上角逐輸贏的變量,一向不可控。

那些變量不是通過刻苦訓練就可以克服的,無法預測的傷痛等因素,都有可能讓他們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奈何很多人潛意識中,都會將運動競技和國家形象綁定在一起,每次國際選手間的對決,都有著他們意識形態上的寄託。

這種寄託一旦破滅,他們便會遷怒於運動員本身。

好在,谷愛凌退賽後,只有少數人說著酸話。

網上更多的聲音,是理解、包容和鼓勵。

「健康第一,希望谷愛凌早日養好身體,期待她重返賽場的那一天。」

真是欣慰,如今的英雄在流血流汗後,也終於能被允許流淚了。

只是,這種社會意識的提升,要是能再提前一些,應該會減少很多「捧神後毀神」的悲劇吧。

畢竟英雄是人,不是戰神。

還記得15年前,2008年奧運場館,劉翔在開賽後兩秒鐘,跟腱斷裂。

他疼到麻木,直不起身,首先顧慮的卻不是自己的傷,而是如何站起來,繼續比賽。

教練每次提到此事,都會忍不住抹淚,「他這是在玩命啊。」

辛苦訓練多日,卻因一次意外前功盡棄,劉翔本該受到安慰,可他還沒走出賽場,便遭到鋪天蓋地的謾罵,說他是「退賽懦夫」,讓他不如改名「劉跑跑」!

四年後奧運會上,劉翔再度帶傷上陣,疼到直冒冷汗,卻單腳跳著走到了終點。

這次,又有人不買帳,說他是龜速前行,是中國田徑史上的恥辱。

還有人專門製作了一款小遊戲「劉翔大獎賽之2012」,惡意嘲諷他。

劉翔參加過48次世界級田徑比賽,拿了36枚金牌!

然而,世人卻只記住了他的2次失利!

沒有人不知道,劉翔當時患有滑囊炎,使他跟腱逐漸變脆,硬要跑極易發生跟腱斷裂,癒合時間還緩慢。

有朋友心疼他,勸他退賽,但他是運動員,他的人生並不完全屬於自己,還屬於國家,屬于田徑項目,他要扛下去。

可他如何都想不通,自己兩次冒著腳廢的風險去比賽,最後怎麼就成了罪人?

面對網暴,劉翔白天在家拉上窗簾,一條條看著刺目的評論,晚上則盯著天花板整夜發呆,一宿一宿地失眠。

煎熬了十年,才有人第一次為他發聲,說欠劉翔一個道歉。

因為大家發現劉翔之後,再無亞洲人能戰敗黑人運動員。

當初,他以12秒91的成績刷新奧運紀錄,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位拿下奧運田徑短跑項目冠軍的黃種人。

他是民族英雄,是鼓勵「蘇神」蘇炳添走上賽道的偶像,如何都不該淪為人人喊打的「劉跑跑」!

但這也正印證了《芳華》中的那句話:

一旦發現英雄也會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會格外擁擠。

其實,不僅是體育競賽場,很多領域,都上演著這種悲劇。

總有人以鍵盤為槍,洞口朝向在自身崗位上埋頭深耕的那群人。

記得新冠突襲的第一個春節,全國停工停產,所有人閉門不出,心裡滿是對病毒的恐懼。

是80多歲高齡的鐘南山主動請纓,才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們不懂醫學,但鍾南山院士戰勝過非典,也一定打得敗新冠。」

當時,他早過了退休的年紀,本可頤養天年,卻不惜殫精竭慮、舟車勞頓去往一線。

然而,後來有記者拍到鍾南山兒子腰纏奢侈品皮帶,輿論出現了逆轉,人們開始圍攻鍾老是蓄意出來斂財;

還有人說就連他的兒子工作,都有可能是鍾南山給開了後門。

事實上,鍾南山的兒子鍾帷德,獲得過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工作多年,救人無數,他買腰帶的錢,是自己掙來的。

他子承父業不假,但選的是呼吸病學外的另一條路,並未受到父親的庇護。

難道他們要清貧一生,才能符合世俗的審判?

還有袁隆平院士,生前只是在車展上面對銷售員的熱情介紹,禮貌性地摸一下敞篷車。

至今在微博依舊有著「袁隆平摸豪車被罵」的刺目詞條。

這些人看不到,袁老最終只是買了一台5萬塊的國產車。

我們不該如此苛刻啊,他一生都投身於提升糧食產量的研究,不該連看一眼好車的權利都沒有。

被網友用放大鏡窺探的,還有古代文學教授戴建業。

他只是參加了幾場線下講座,便被罵「晚節不保,有失文人風骨」。

沒有人往回看,他一向不注重物質生活,第一次接受電視台的邀約,是為了賺錢救患癌的妻子。

而且,他這錢賺得問心無愧,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不是為了掙快錢而應付交差,每一篇講章都是畢生所學的凝縮,經常一寫就是到後半夜。

面對網上的詆毀,戴建業紅了眼眶,「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可是如果丟了妻子,我要這文人風骨做什麼?」

寫到這裡,不免再次想到《芳華》中的一句話:

當英雄最難的,必須一輩子在神壇上,不然就隨時準備接受「凌遲」。

可他們也是血肉之軀,有欲求,有牽絆。

過高的壓力,太多的道德綁架,不僅會毀了英雄,也會傷了人心。

如果優秀註定要遭受罵名,所謂的名號成為了外界禁錮他們人性的桎梏;

試問誰還敢繼續衝鋒,是不是都要披上平庸的保護傘?

是時候,破除慣有的思維了,英雄是可以失敗的,大師也是可以有欲有求的。

比如戴建業,他會破例參加線下講座,是因為他有一次看到妻子趴在地上,為了折合1700元一小粒的特效藥翻找流淚。

那一刻,讓他如何罔顧夫妻之情?

劉翔退賽,網友罵得一次比一次不堪,但他才是對賽場最不舍的人,他最後一次是含淚親吻欄杆後,才離開的賽場。

可想而知他轉身時,該有多落寞

不過,也很慶幸。

隨著社會的發展,如今的網友有了更多的共情和包容。

文人學士的人性需求,能被理解;

體育競技場上的關注,也不再只聚集於輸贏。

這一次,谷愛凌因傷退賽,能被輿論善待;

上一次,是UFC選手張偉麗在擂台上被打倒時,也鮮少有陰陽怪氣的嘲諷,評論點讚最高的是:

勝敗才兵家常事,下次再贏回來就是,偉麗繼續加油!

因為很多人都相信,張偉麗作為UFC成立26年來第一位拿下金腰帶的亞洲人,有過21連勝的戰績,早晚都會贏回來!

還有人心疼地留言:

一個女孩被打倒在地上,一定很疼吧,偉麗照顧好自己。

那一刻,大家不再將谷愛凌們當做是戰神,而是可以喊疼、可以停下的民族同胞。

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誰說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允許英雄是人不是神,應該是社會文明最大的進步了吧。

記得曾有個援鄂回來的護士在採訪中說:

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把我當成英雄,我也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帶著光環生活是壓力很大的。

的確,英雄的光環,就像是強壓在他們身上的道德枷鎖,背負起來太累了。

實際上,任何一個走上高台的英雄,都只不過是尋常的凡人。

我們若能做到,不在他們獲得榮譽時,用輿論將他們推上神壇;

不在他們失利時,用網暴將他們逼得無處可逃,就足以稱得上是一個理性看客了。

我期待看到那一天,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英雄才會層出不窮。

*本文轉載自行動daily,想要改變,就開始行動!每早8點,行動君帶你與300萬小夥伴一起閱讀美文,體味人生,遇見更好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