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跑道被震成兩截! 土耳其9小時兩次大地震: 死亡人數已超1300人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發佈 2023-02-06T20:22:03.807599+00:00

多次強烈地震已經造成土耳其東部與敘利亞北部的約1300多人遇難,6300多人受傷,由於地震發生在凌晨,民眾普遍都在熟睡中,不排除還有更多的傷亡,而據坎迪利天文台地球物理學教授的說法,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8萬人。

2023年2月6日凌晨04:17(北京時間9點17分),土耳其南部加濟安泰普市西部發生強烈地震,USGS測得的矩震級為7.8級,在主震發生11分鐘後,一次震級達到6.7級的餘震襲擊了該地,9小時後一次更強的8級地震再次襲擊附近地區(另一說是7.8級),據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截止到6日傍晚,4級以上的餘震已經發生25次!

多次強烈地震已經造成土耳其東部與敘利亞北部的約1300多人遇難,6300多人受傷,由於地震發生在凌晨,民眾普遍都在熟睡中,不排除還有更多的傷亡,而據坎迪利天文台地球物理學教授的說法,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8萬人。

一天內兩次超強地震:「餘震」還比主震級別高?

地震發生地點為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努爾達吉以東23千米處,震源深度為24.1千米,震級7.8,屬於淺源地震,這次強烈地震波及範圍相當廣,從土耳其東南部到敘利亞北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黎巴嫩以及賽普勒斯的建築物晃動也超過30秒。

遠在南歐的希臘、羅馬尼亞與亞洲西部的喬治亞中東的巴勒斯坦、約旦、以色列、伊拉克甚至遠在非洲埃及均有震感,當然受影響最大的是土耳其與敘利亞:

據土耳其媒體「SOZCU」報導,在土耳其的加濟安泰普、錫瓦斯、哈塔伊、尚勒烏爾法、梅爾辛、薩姆松和特拉布宗,已經有超過1818棟建築物倒塌,迪亞巴克爾一家購物中心倒塌,Osmaniye省有34座建築物倒塌!

馬拉蒂亞一座700多年歷史的清真寺倒塌,加濟安泰普城堡遭到嚴重破壞,另外還有難以計數的民房被毀。阿達納一座17層高的公寓樓倒塌,大量人員被埋,哈塔伊機場的跑道被強烈地震分割抬升分成兩截,目前該機場被緊急關閉。

敘利亞的阿勒頗拉塔基亞哈馬等城市大量在戰火中被破壞的建築物再一次遭到毀滅性「打擊」,大量建築物坍塌,無法計數的人員被埋。

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100億美元,而Risklayer的評估人員傷亡可能將高達4萬人,經濟損失或超過150億美元。

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努爾達吉的地震讓人有些暈菜,凌晨4點17分(北京時間9點17分)發生震級高達7.8級的強烈地震後,在18點24分(北京時間)再次發生8.0級左右的地震,這餘震怎麼比主震級還高?

土耳其東安納托利亞地震帶:還有更強地震嗎?

第一次震級達到7.8級的地震坐標位於北緯37.174°,東經37.032°,第二次高達8.0級的地震發生在北緯38.10°,東經37.11°,兩次地震距離相隔82.6千米,這麼遠也能算上餘震?

主震和餘震:到底哪個高?

餘震是指跟隨在主震後發生的一連串地震。主震發生後,斷層上的應力分布會產生改變,在應力再調整的過程中就造成一系列的餘震。一個比較關鍵定義是餘震與主震通常發生在同一個破裂帶上,比主震的規模小!

然而有時主震造成的應力變化會不局限於主震所造成的破裂面上,這個現象又稱之為庫侖應力轉移,不過大致來說基本都處在不大的範圍內,另外餘震反應主震的斷層破裂面,對於了解斷層的幾何分布有很大的貢獻。

先後兩次地震,第一次7.8級,第二次有多個數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是8.0級,USGS給出的是7.6級,但環球時報後來引用的國家地震台網數據修正為了7.8級,也就是和此前USGS發布的震級是一樣的。

這就讓大家有點懵了,這兩次地震確實都發生在東安納托利亞地震帶,這是一條從土耳其東部直達地中海的地震帶,從地震帶的聯繫上屬於主震餘震似乎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前後一樣或者前小後大,那應該怎麼區分?

地震序列:讓人暈菜的雙震

在一定時間內,發生在同一震源區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發震機制具有某種內在聯繫或有共同的發震構造的一組地震總稱地震序列,這個序列時間可以橫跨幾個月甚至幾年,根據各個地震大小以及能量釋放的特徵,基本可以歸納為如下四種:

  • 主震型:主震震級高,很突出,主震釋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為「主震—餘震型」 和前震—主震—餘震型」兩類;比如汶川大地震就屬於典型的主-餘震型。
  • 震群型:沒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過多次震級相近的地震釋放出來的;震群型的最大特點是沒有突出的主震,前震餘震和主震震級較接近,一般相差在1級以內。
  • 孤立型:幾乎沒有前震,也幾乎沒有餘震。 孤立型的最大特點是前震和餘震少且震級小,與主震震級相差極大。
  •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是雙震型,最大地震和次大地震小於0.5級,這類地震就被歸納為雙震型,一般占地震總數約13%。


從目前來看,土耳其這次東安納托利亞地震帶的地震,應該被歸類到雙震型,兩次震級幾乎一樣,即使按國家地震台的8.0級劃分,因為震級差小於0.5,也應該會被歸類到雙震型。

還有更大地震出現嗎?不能排除

從2月6日一天內發生的地震次數來看,這次東安納托利亞地震帶活動相當活躍,大於4.0級以上的地震已經發生超過27次,大於5.9級的地震已經發生四次:

並且兩次都是7.8級,已經可以歸類大地震級別!是否能發生更大的地震,先得來認識一下東安納托利亞地震帶:

這是土耳其東部的一條主要走滑斷層帶安納托利亞板塊和向北移動的阿拉伯板塊之間的轉換型構造邊界。在歐亞板塊的持續碰撞擠壓下,東安納托利亞和北安納托利亞斷層一起適應安納托利亞板塊向西運動。

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向東北方向延伸,從死海轉換北端的馬拉斯三聯點開始,在與北安納托利亞斷層相遇的卡利奧瓦三聯點結束,總長度超過700千米,這條地震帶此前活動並不頻繁,但從1998年以來,這裡已經發生了阿達納-傑伊漢地震(1998年,6.3級)、賓格爾地震(2003年,6.4級)埃拉澤地震(2010年,6.1級)埃拉澤地震(2020年,6.7級)。

整體趨勢是震級正在不斷升高,而2023年2月6日連續兩次7.8級地震則讓這個趨勢更加明顯,這兩次地震一定是有聯繫的,並不能排出未來幾天會有更大的地震出現,要是這樣的話,這兩次大地震可能就會成為更大地震的前震,要是那樣的話那就真的太可怕了。

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的活動地震構造

一篇於2022年7月發表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期刊上的論文對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的活動的研究或許對本文有些參考:

Euler極靠近阿拉伯-安納托利亞板塊邊界是導致板塊速度沿邊界快速變化的主要原因,從東(10毫米/年)到西(1-4毫米/年)的滑動率下降EAF顯示出地震間隙以及局部震群和廣泛的瀰漫區。

研究者統計了從2007年至2020年期間區域矩張量反演的26000多次地震和160個焦點機制,結果發現EAF向北傾斜,在東部的Palu和Çelikhan之間形成一個明確的板塊邊界,幾乎是純左向運動。再往西,邊界變得更寬,沿次平行斷層活動。

研究者認為在2020年Mw6.8地震成核的附近可能會有重複的地震,以其穩定和高的地震率而與眾不同。再往東,相鄰的Palu段以幾個明顯的中度地震為特徵。

從歷史大地震和大地應變率在內的150年擴展地震目錄,計算出各段的重現時間和最大震級。結果顯示,沿東部地震活躍的Palu和Pütürge區段的重現時間為150年∼6.7-7.0。azarcık區段為237-772,Amanos區段為414-917,震級略大(Mmax∼7-7.4)

這次地震距離2020年的埃拉澤地震地震位置相距大約250千米,距離實在不是很遠,而據這篇論文的判斷,在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的活動特徵過來看,震群活動可能是主流,這是一個比較可怕的結論,未來是否還有更大或者更多的地震,還真是個未知數。

願震區的民眾都平安無事,參加救援的人員都能平安回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