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改名,緊急撤檔,只等到「搶先版」

小片片說大片 發佈 2023-02-07T14:30:09.935645+00:00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就在《狂飆》一路狂飆刀刀致命的同時,迷霧劇場也終於不再拉胯,上線了一部非常「好看」的懸疑劇,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最近這段時間,電影電視劇都支棱起來了。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就在《狂飆》一路狂飆刀刀致命的同時,迷霧劇場也終於不再拉胯,上線了一部非常「好看」的懸疑劇,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平原上的摩西》

劇集改編自雙雪濤的同名小說,此前小說曾被改編成電影,沒錯,就是周冬雨和劉昊然主演的那部。

奈何,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電影的上映之路頗為波折,改名成了《平原上的火焰》不說,到現在也沒能與觀眾見面,反倒是這部較晚拍攝的劇集率先登場了。

該劇由拍攝過《八月》《下午過去了一半》的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董子健、海清、邱天、董寶石等人主演,一共只有6集。

在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它成功入圍劇集單元,成為史上首部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的華語劇集。

劇集所講述的故事十分簡單,我先概括性和大家說一說好了。

海清飾演的女主名叫傅東心,是一個文藝青年,上世紀80年代,她在相親中結識了由董寶石飾演的莊德增,當地捲菸廠供銷科的科長。

雖然莊德增是個糙人,兩人算不上什麼情投意合,但還是很快就結婚了。

傅東心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我平時愛看看書,畫畫畫,不喜歡被人打擾,只要你不嫌我胡思亂想,我們就能一起過。

一晃幾年過去了,兩人的兒子莊樹已經小學三年級。

夫妻倆的生活可以用死氣沉沉來形容,你根本看不出傅東心有多愛莊德增,兩人交流非常少。

而同樣的,對於莊樹,傅東心似乎也不怎麼上心。

莊樹總是調皮搗蛋,但傅東心也幾乎懶得教育,那種感覺,仿佛莊樹就不是她的親生骨肉,完全沒有母子間的親切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鄰居李守廉獨自撫養的女兒李斐,倒是頗受傅東心喜愛,被她收為了徒弟。

原因無他,李斐聰明早慧,是個頗有靈氣的小女孩,愛吹笛,喜歡劃火柴看火,與傅東心有那麼一點靈魂相投的意思。

轉眼來到1996年,適逢國企改制,莊德增抓住了機遇,承包舊廠賺了不少錢,而李守廉則下崗失業,開始為生計奔波勞碌,生活非常艱難。

有一天,因為看到賣茶葉蛋的被欺負,李守廉沒忍住打抱不平,得罪了那幫人,父女倆由此選擇了搬家。

而同樣是在這段時間,當地還發生了兩起命案,包括啤酒廠廠長和妻子在家慘遭殺害,計程車司機被劫殺燒車,一時間人心惶惶。

警方分析,兩起案件的兇器相同,致死方式相同,足跡也吻合,應該是由同一人所為。

於是,為了抓到兇手,警察蔣不凡決定偽裝成計程車司機,尋找嫌疑人。

幾個月後,因為一場足球賽,莊樹與李斐重逢,兩人約定平安夜到郊外玉米地放煙火。

那天晚上,為了赴約,李斐便假裝生病,裝了一罐汽油在包里,讓李守廉打車帶著自己去診所。

沒承想,司機正是蔣不凡假扮的,因為聞到了車上的汽油味懷疑起李守廉,他還與李守廉發生爭執。

最後的結果是,蔣不凡死亡,車上的李斐遭遇車禍而殘疾,李守廉則帶著她開始逃亡。

打那以後很多年內,莊樹都沒能再與李斐相見。

時間來到1999年,未能考上高中的莊樹因為一次打架鬥毆,認識了一個非常好的輔警。

後來,這個輔警遭人報復而犧牲。

這給莊樹帶來了極大的觸動,令他終於想清楚要幹什麼,他決定考警校,當警察,從此干點對自己和別人都有意義的事。

2003年,莊樹順利從警校畢業,加入了刑警隊,跟著老警察趙小東查案。

在這個過程中,趙小東總是會問罪犯同一個問題,1996年的平安夜你在哪兒,目的是找到殺害蔣不凡的兇手。

然而,每一次他所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直到2007年,兩名城管被殺害,其中一名的屍體上,發現了蔣不凡當年丟失的槍里的子彈,一切才終於有了點眉目。

原來,李守廉的確是槍殺城管案、蔣不凡案的真兇,但殺害啤酒廠廠長夫婦和其他計程車司機的,則是一個名叫趙慶革的人。

在劇集的結尾,莊樹終於在湖上見到了李斐。

兩人回憶著過往,李斐講述了當年平安夜發生的一切,激動之處,她掏出一把槍,對準了莊樹。

哪知道,就在莊樹掏出一張幼時共同記憶里的平原煙盒,試圖安慰李斐的時候,湖畔那邊,警察的一槍擊中了李斐,那裡還有被按在地上的李守廉。

一切的一切,就如此悲劇地結束了。

6集看下來,我必須得說一句,這部《平原上的摩西》是部非常挑人的劇。

如果你喜歡懸疑刺激,想要看快節奏的剪輯、大尺度大特寫的畫面、層層反轉的燒腦劇情,那麼它或許無法滿足你。

整部劇中,中景遠景居多,你看不到任何一點暴力血腥的鏡頭,所有衝突與殺人的過程,都在畫面之外,冰冷沉重,提供不了一絲的快感。

不誇張的說,哪怕二倍速看下去,你都有可能看得困到不行。

相反,如果你看過《八月》,喜歡張大磊對90年代的記憶重現,被他的視聽風格所打動,那麼這部《平原上的摩西》應該非常適合你。

整部劇集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其重點也並不是推理追兇,劇中的案件本身是工具性的存在,它的本質是勾勒起舊時代的線索。

於我而言,劇集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對舊時代的高度還原。

這種還原,主要表現為兩個層面。

一個是對物件、器具的全面再現,一個是對日常生活不厭其煩地細節呈現。

柜子上的暖壺,電視上播的節目,滿大街的二八大槓頓,歌舞廳里沉醉的人群,校園裡的廣播,工廠里的食堂……

如此種種,通過大量的長鏡頭和空鏡頭,以及充滿詩意與紀實性的運鏡處理,劇集不僅僅喚醒了我們曾經的記憶,更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時代,非常具有沉浸感。

而平靜內斂之下,劇集所傳遞出的是一曲哀傷沉重的悲歌,關乎時代,更關乎在時代里沉浮的那些被遮蔽的個體。

在國企改制之前,人們以廠為家,生活在廠子分配的房子裡,人與人之間沒有變得像今天這樣原子化,彼此充滿著人情味。

雖然相對貧瘠,但有一種安穩的幸福。

然而,當國企改制到來,也許有人像莊德增一樣把握了時機,獲得了財富,但更多的人則是李守廉那般下崗失業,成為了改革中的代價。

生活的艱難,社會的不公,以及不怎麼好的治安環境,讓很多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李守廉是,趙慶革也是。

你能想像嗎?

趙慶革殺了那些個計程車司機,其實沒搶到多少錢,不過是50塊錢+一把梳子。

這性價比,在今天看來,屬實是有點過於低了,但在那個年代,卻是時有發生的事。

同樣成為時代代價的,其實還有傅東心。

她的爸爸曾經是名教授,後來在特殊的年月里遭到批鬥,那時莊德增正年少,他不僅打聾了傅東心的爸爸,還令傅東心的叔叔喪了命。

傅東心對他的疏遠,或許有精神層面的差異,更重要的原因,還包括得知了莊德增曾經的惡行。

這一點,或許也是她不怎麼看重莊樹的緣由所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小淘氣打架的莊樹,就如同是莊德增的翻版。

所以,劇集臨近尾聲之時,傅東心做了一個決定,與莊德增從多年的分居,走向徹底的離婚。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劇集對於小說的改編。

或許是因為審查之類的顧及,劇集對於不少重要信息都沒有明說,如果沒看過小說,你可能甚至有點不太理解。

就比如,莊德增在瘋狂年代打人這件事。

劇中的處理,就只有傅東心與李守廉的一段對話,當時李守廉說了這麼一句話:那些年,有幾個人知道自己在做啥呢!

同樣的,李守廉為賣茶葉打抱不平的事,小說中明確寫著,來找事的是一些穿著制服的人,可在劇中卻給省略了。

如此種種的操作,就讓劇集成為了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對於非原著粉來說,多少有些不太友好。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改編,我也有點想法。

小說的結尾,是開放式的,並沒有說李斐中槍,原文是「煙盒在水上漂著,上面那層塑料在陽光底下泛著光芒,北方午後的微風吹著她,向著岸邊走去」。

就我個人而言,比起篤定的悲痛的結局,我還是更喜歡原著的處理一些。

事實上,劇集對原著最大的顛覆,其實是敘事視角。

原著所採取的,是多視點人物寫作手法,通過每個人物的內心獨白,來串聯起整個故事的前後始末。

而劇集中,或許是影視化的表達邏輯,進行了一翻梳理,以時間線來進行展開。

這本身並沒有問題。

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由於重點總在不同人物間轉移,涉及到的人物又很多,就難免導致觀看的過程中有點無法聚焦,同樣增加了觀劇的門檻。

必須承認,劇中種種作者化的呈現,在快節奏的今天是一種難得的勇敢,非常值得鼓勵。

但本著對小夥伴們負責的心態,我仍然要提醒一句,如果你想看的是類型化的劇集,那麼這劇真的滿足不了。

作品有高低,喜歡無對錯。

我的態度其實很簡單,無論商業的還是藝術的,只要是在努力出精品,而不是圈錢糊弄人,那麼不管什麼風格的作品,我們都應該予以支持,讓大家都有進步和發展的空間。

認同我說的,就點讚、關注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這裡!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沼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