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隴原】陽關濕地美 候鳥入畫來

每日甘肅 發佈 2023-02-07T14:47:30.242629+00:00

【暢遊隴原】陽關濕地美 候鳥入畫來濕地觀景台蓑羽鶴陽關景區 本文攝影:麻守仕麻守仕這是一片自然地理中的坳陷之地,處於河西走廊坳陷地的西部邊緣和祁連山的褶皺帶,稱得上是一塊聚集水源、陽光和動植物的小盆地,囊括了阿爾金山東南邊緣山前階地、沖積洪山前階地和沖積山前礫石戈壁平原的一部分,

【暢遊隴原】

陽關濕地美 候鳥入畫來

濕地觀景台

蓑羽鶴

陽關景區 本文攝影:麻守仕

麻守仕

這是一片自然地理中的坳陷之地,處於河西走廊坳陷地的西部邊緣和祁連山的褶皺帶,稱得上是一塊聚集水源、陽光和動植物的小盆地,囊括了阿爾金山東南邊緣山前階地、沖積洪山前階地和沖積山前礫石戈壁平原的一部分,這裡就是風景如畫的敦煌陽關自然保護區。

渥窪池,是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渥,即潤和厚,窪,為低洼,合起來就是水很多的沙漠低洼處。興許,渥窪池又臨近古壽昌城,故又得名壽昌海。渥窪池,能被譽之為海者,是緣於其面積的廣闊,又緣於大漠深處的人們,對這汪水草的厚愛。

整個保護區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但總的地勢平坦,包括低山地貌、山前傾斜平原過渡區、堆積區和沙漠戈壁四種地貌。

保護區的濕地不僅是敦煌市和莫高窟的第一道天然生態屏障,還是我國西部荒漠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為大量候鳥棲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對南北候鳥的順利遷徙和中轉,以及它們正常的繁殖和越冬提供了保證。

區域內有脊椎動物145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鸛、大鴇、小鴇、白尾海雕、玉帶海雕、黑頸鶴、雙峰駝等8種,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紅隼、鵝喉羚等15種。保護區共有種子植物141種5變種(或亞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的有4種,即胡楊、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黃。

濕地是冬春南北遷飛候鳥的理想中轉站和棲息地。冬去春來,冰雪消融,黑鸛、黑頸鶴、大天鵝、灰鶴、蓑羽鶴等候鳥飛臨風景如畫的濕地之畔。

駐足渥窪池畔舉目遠眺,在阿爾金山皚皚白雪的映襯下,偌大的渥窪池顯得安靜祥和,廣闊的水域就像一面鏡子,鑲嵌在大漠深處,在陽光的折射下顯得格外深邃而內斂。渥窪池畔茂密的灌木林和高大密集的蘆葦盪,將一汪湖水浸染得泛著黛綠,蘆葦和灌木在湖水滋潤下鬱鬱蔥蔥,高低錯落有致,大有阡陌縱橫之勢。西岸不遠處,南北迤邐著一座兩公里有餘的沙坡頭,猶如一條盤旋的黃龍,亘在湖水的西邊搖頭擺尾,它曾經以每年兩至三米的速度,肆無忌憚地向渥窪池水域逼近。不過,在陽關保護區的精心培育下,一片密集的蘆葦,已經爬到了沙梁頂上,將這條黃龍死死地鎖在原地,動彈不得。

持續生態修復和濕地生境再造,讓這片濕地成為水清、花香、鳥歡的全民共享綠意空間。遠看,夕陽的光輝灑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好像給水面鍍上了一層碎金,不甘寂寞的群鳥飛過廣闊無垠的湖面,不斷地在空中盤旋著,它們時而排成一字縱隊,時而又聚集成一大群,時而低空急速掠過,時而又迅速升上高空,鳥群時聚時散,嘰嘰喳喳,好不熱鬧,它們仿佛在進行著一場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飛行表演。

近看,幾隻蓑羽鶴嬉鬧翻飛,歡快鳴叫,有的停落湖岸,有的游向湖心,有的翻飛空中,引來無數遊人前來駐足觀賞。看鳥兒們嬉鬧,仿佛回到童年時代。自由、自在、生機無限,讓每個人感受到無窮的生命力量。

漫步在迂迴曲折的木棧道,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蘆葦叢星羅棋布、青黃相間,微波漣漪,水天一色,鳥兒成群,交織成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溪水、叢生的水草、寬廣的湖面,一片恬淡祥和,如同一幅素淡清雅的中國畫,讓人賞心悅目。

美麗的地方,似乎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西漢年間,河南南陽新野有一個小官,名叫暴利長,因犯罪遭刑,被充軍發配到此地屯田、牧馬。在放馬時,他看到有群野馬每天傍晚來渥窪池邊飲水。一天,他在野馬群中發現了一匹與眾不同的駿馬。這匹馬體態高大,骨骼不凡,棗紅毛色,跑起來像一團烈火。暴利長深知漢武帝酷愛寶馬,於是設計將其擒獲,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見到這匹天馬後,大加讚賞,認為是吉祥之兆,是他最崇敬的「太乙神」賜給他的,便為馬起名為「太乙天馬」,遂即興作《天馬歌》:「太乙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距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從此,渥窪池便名揚天下,千百年來引得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前來一睹其風采。

儘管「天馬」和它那動人的傳說已經遠去,但濕地卻以另一種方式,鮮活地存在於大漠深處。它既是古陽關腳下集文化與旅遊為一體的著名景點,又是蓄水數百萬立方米的水庫,不僅滋潤著古陽關腳下的萬畝葡萄基地,也滋養著虹鱒魚、金鱒魚、武昌魚等名貴魚種,使陽關成為名副其實的「塞上江南」。渥窪池畔密集的水草和廣闊的濕地,向四周綿延輻射出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萬公頃的核心區。如今,當我們走進這片綠洲,溪流的歡歌笑語,魚影的波光粼粼,蘆葦盪里若隱若現的野生動物,密林深處的鳥語花香,無不訴說著這裡的歷史和變遷。

【地理坐標】

陽關,漢帝國邊防線上的一座關口,自漢唐以來,陽關和玉門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重要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必經關隘。陽關始建於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與玉門關同時設置,為西漢陽關都尉府治所。陽關因位於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宋朝以後陽關便已荒廢,現在的景區僅存古陽關遺址、陽關烽燧、陽關古道等遺蹟。整個景區以遺蹟為底色,增建擴建了許多城樓、城牆和展館,不失為尋古探幽的好去處。

2009年9月,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這裡的濕地和綠洲,是阻止庫姆塔格大沙漠東擴的生態屏障,對河西走廊的生態安全保護起著門戶作用。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陽關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一種精神象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