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名鎮——江蘇省如東縣栟茶鎮

豫見vvv劉在鄭州 發佈 2023-02-07T22:20:57.088914+00:00

栟茶之名因漁而生,又名南沙。成陸於西周,初建於唐,發展於宋,繁榮於明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栟茶鎮位於江蘇省如東縣西北部,地處黃海之濱,東臨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洋口鎮,南依河口鎮,西北連接海安縣老垻港濱海新區角斜鎮,並與東台市毗鄰,為如東五大古鎮之一。

栟茶之名因漁而生,又名南沙。成陸於西周,初建於唐,發展於宋,繁榮於明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栟茶鎮位於江蘇省如東縣西北部,地處黃海之濱,東臨如東沿海經濟開發區洋口鎮,南依河口鎮,西北連接海安縣老垻港濱海新區角斜鎮,並與東台市毗鄰,為如東五大古鎮之一。

唐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十道,栟茶居淮南道廣陵郡,為煎鹽場亭。 宋代(960年—1279年)栟茶屬淮南路,建泰州茶場。元(1279年—1368年)栟茶屬揚州路泰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栟茶場直隸中書省揚州府泰州縣寧海鄉二十九郡,此時栟茶已成為泰州與部鹽、漁重要的集散中心,鄉鎮街坊已形成。栟茶場沿所在地劃為居仁坊、牙香坊、河北坊、永安坊、通濟坊五坊,每坊設侍證一人。洪武25年(1392年)設鹽課司,屬泰州分司,置大使、副使各一人。清代(1644年—1911年)栟茶中心區四面環水,市內分布著東街、西街、北街,40餘條巷道,19座寺廟,13家各族宗祠,石板街1590條。

清雍正二年(1724年)栟茶屬江蘇布政使,揚州府泰州縣,六年(1728年)場大使改定秩正八品。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泰州分縣,新置揚州府與東台縣,栟茶場屬之。其時鹽課司兼理民事。乾隆十年(1745年)灶戶2667戶,灶丁7541人。

歷史名勝古蹟:

1、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栟茶鎮東街,始建於清代乾隆三年,磚木結構,現存有山門,中殿和廂房。山門面闊三間9.8米,進深6米,硬山七檀,脊高5.2米,中殿面闊三間10.4米,進深8米,硬山七檀,脊高6米,東西廂房面闊各三間12米,進深5.4米,中殿東西兩牆內壁有碑各兩塊。

2、壽聖寺

壽聖禪寺位於茶鎮西郊古運鹽河北,俗稱西寺廟,有中國辛德勒之稱的寂然法師即在此出家,後根據其事跡拍攝電影棲霞寺1931。該寺始建於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重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復修,為方圓百里聞名古剎。

3、古運河

栟茶運河以古鎮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得名,西起海安縣塔子裡,經海安、李堡、河口、栟茶等鎮,東至如東縣小洋口注入黃海,為海安、如皋、如東地區排澇入海主要通道。全長73.2公里。

4、護城河

如東栟茶古鎮受淮吳文化影響的自然生態空間源於北方多年戰亂的防禦心理,形成了護城河圍繞的防禦體系。運鹽河和護城河既為古鎮居民生產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帶來便利的水路交通條件。

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馬夫,又寫「跳馬夫」。是如東地區的一種舞蹈,氣勢雄壯,表現古代勞動人民剽悍勇武。

澪滸花鼓 ,又稱下洋花鼓,是一種典型的三人花鼓。原為貧苦農民在農閒時的謀生手段,後逐步演化為謀生兼娛樂兩大功能。

栟茶白煨竹蟶湯。此道菜已被收錄於中國名菜大典,歷經34道工序,泡蟶、剖蟶、醒蟶、煨蟶、調料,步步精細,經過三天方能製成,實屬是耐力和技藝的雙重考驗。因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筆下的 「溫泉水滑洗凝脂」,故此菜也有著「貴妃出浴」之雅稱。清代以來,竹蟶一直被列為貢品,《紅樓夢》賈府宴席中也有此名菜出現,現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