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狀元有神童之稱的莊有恭的神對軼事

老聶粵文化 發佈 2023-02-08T09:16:01.461504+00:00

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祖籍福建晉江,後徙居廣東番禺縣(今廣州黃埔)人。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狀元。莊有恭年少聰穎,十三歲時就通讀五經,後以貢生的身份被授予宗人府教習的職務。


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滋圃,祖籍福建晉江,後徙居廣東番禺縣(今廣州黃埔)人。乾隆四年(1739年)已未科狀元。

莊有恭年少聰穎,十三歲時就通讀五經,後以貢生的身份被授予宗人府教習的職務。乾隆三年(1738年),順利通過順天鄉試,第二年,以一甲第一名的成績成為乾隆朝己未科(乾隆四年,1739年)狀元。

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己未年(1739年)農曆四月初四,乾隆帝閱讀了當年殿試閱卷官進呈的考卷後,稱讚閱卷官們:「今次爾等所取之卷,無浮泛之習,所擬第一,甚為允當」。後命大學士拆封試卷,發現今科狀元是來自廣東番禺的莊有恭。乾隆帝感到既意外又驚喜,因為在乾隆帝的印象中廣東乃屬於「僻遠之省」,自清朝開科取士以來,還從未有過廣東籍的狀元,不料竟然在此時出現了。莊有恭遂成為清代第一位出自廣東的狀元。

有恭自小聰穎,13歲即通《五經》,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有一天老師出了上聯:

「獨角獸」,讓過路人對下聯,許多人對以「小花貓」「大老虎」等,老師都不滿意,唯獨對有恭對的「比目魚」大加讚賞,自此對他更加器重。

乾隆四年(1739年),二十六歲的莊有恭進京應試。殿試日,其策對句:

「不為立仗之馬,而為朝陽之鳳」,

深得乾隆皇帝喜愛,賜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此二語當時為世人傳誦。

幼年與將軍趣對

中學有篇文言文《神童莊有恭》:「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將軍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

『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

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云:

『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將軍聽了年幼有恭的下聯,不由豎起大拇指,連夸有恭聰明。

巧妙應對乾隆長對

乾隆皇帝很賞識有恭的才華。相傳,有一年,乾隆遊歷江南回京師後,擬一上聯:

「天上微雨、千針萬綠、遊了東之港、西之港、湖之港、遍游諸港登羅浮,歷十八名峰,觀山、觀海、觀日月、宇宙一空。」

命群臣對下聯。眾大臣冥思苦想,無聯以對。

莊有恭上前對一下聯:

「地下書生,七孔八窮,中了解之元、會之元、狀之元、連中三元入翰林,點十八學士,為家、為國、為天下,功勳萬世。」

皇帝龍顏大悅。(文/聶巨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