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備考Ⅰ名校模考人生智慧思辨範文《能屈能伸方為大謀》

何老師教中高考作文 發佈 2023-02-11T10:37:51.751845+00:00

【作文題目】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選自蘇軾《留侯論》)

面對屈辱,因為「志」不同,「匹夫」和「豪傑」會有不同的表現:匹夫之勇,逞一時之快意,誤人誤己;豪傑之勇,謀長遠之大局,「志」遂意滿。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審題分析】

材料第一段話的意思是: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普通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出刀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夠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第二段話則在適當解釋第一段話的同時,給出了價值判斷對比:匹夫之小勇,誤人誤己;豪傑之大勇,能成就長遠之大義。

材料並沒有要求對這兩種觀點進行思辨性思考,而是直接指出「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可見,行文過程中應圍繞贊成豪傑之大勇出發,指出「小處忍,謀長遠」中蘊含的人生智慧。

寫作時,可以首先對「豪傑之忍」做出界定:我們這裡講的忍,是一種等待,為圖大業等待時機成熟,忍之有道。這種忍,不是性格軟弱,忍氣吞聲、含淚度日之舉,而是高明人的一種謀略,是為人處世的上上之策。

其次,再進行適當地論述和補充,小忍就是要適時的低頭,就是需要我們的人生要有彈性和韌性,低頭的避讓是為了更堅定的前進,比如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等都是為了日後的長遠發展,而不是逞一時的匹夫之勇。


【經典範文】

能屈能伸方為大謀

文/一考生

孔子曾斷言,子路行行如,不得其死然。過剛易折,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古來多少熟語告誡著我們大丈夫,應能屈能伸,方成大事。

在某種程度上,寧折不彎只不過呈現了一個人的豪氣,對於現實沒有太大意義。反之,能屈能伸是為了更高目標而作片刻犧牲,是有更長遠的目光,是另一種不可磨滅的堅定意志。身在寒冬,忍受風雪,是為下一刻的盛放積蓄力量。

就如項羽與劉邦,雖然,司馬遷曾誇讚項羽「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李清照也以一首絕句盛讚:「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字字珠璣,傳達滿腔正氣。這些似乎都在指向男子漢應寧折不彎。

但是細想,一時血氣衝動,拋頭顱灑熱血做無謂犧牲真的是當時項羽的最好選擇嗎?生命逝去,江東子弟連希望和盼頭也一同消失了,東山再起,再展雄圖霸業也就成了一紙空談。我們不妨先看看韓信和司馬遷是如何抉擇的:韓信受胯下之辱而愈發上進努力,司馬遷隱忍苟活於酷刑後,書就千古史家絕唱。由此觀之,若項羽肯重回江東,不要太顧惜自身的顏面,又何恐湊不出一支軍隊呢?

所以,我認為,江東子弟所期待的是一個越挫越勇、屢敗屢戰的將領,而不是剛烈決絕自刎江邊的莽夫。只有忍一時失利,方可圖事業大成。

在歷史上,不乏有類似尸諫這種激進的勸諫方式,它意味著大臣對於己見的固執堅守,並希望以寧折不彎的態度以死明志,以期達到警醒統治者的目的。尸諫確實可以在短時間裡靠著突發性和震撼性取得反響,但往往犧牲巨大卻收效甚微,因為它給出的只是壯烈的結果,而不是妥善解決問題的方式。正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君子能屈能伸,多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式,為結局爭取更多可能,何樂而不為呢?

但大丈夫能屈能伸是建立在一定原則上的,能屈能伸並不等同於懦弱無原則。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並不是要你以此為理由阿諛奉承上司,而是指在重要局勢、抉擇之時,審時度勢,保全實力,謀而後動。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更多的時候,能屈能伸帶來的是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成功可能性,這才是豪傑之勇。恨私心有所不盡,所以隱忍苟活而不辭者,可書宏偉篇章,可成煌煌大業!

註:素材來自網絡,如侵告知幫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