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之戰,英國6次救援失敗,1.3萬英軍向奧斯曼帝國獻城投降

世界大歷史 發佈 2023-02-12T00:10:49.772215+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國力排名全球第一,殖民地遍布世界。奧斯曼帝國則被稱為「西亞病夫」,在經歷幾百年的內憂外患後,再也不是能夠威脅歐洲的龐大帝國,而是被歐洲列強任意欺辱、疆土不斷縮小的弱國。從國力上看,英國和奧斯曼帝國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國力排名全球第一,殖民地遍布世界。奧斯曼帝國則被稱為「西亞病夫」,在經歷幾百年的內憂外患後,再也不是能夠威脅歐洲的龐大帝國,而是被歐洲列強任意欺辱、疆土不斷縮小的弱國。

從國力上看,英國和奧斯曼帝國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對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宣戰。英國認為奧斯曼帝國是同盟國的薄弱環節,也是戰爭中最易擊敗的敵手,對迅速戰勝奧斯曼帝國充滿信心,但在戰爭前期,奧斯曼軍隊的表現讓英軍顏面盡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奧斯曼帝國

英國為保護自己在波斯灣的殖民地和石油產業,在1914年10月從印度派遣遠征軍,對奧斯曼帝國治下的美索不達米亞發動了戰爭。

當戰爭開始後,奧斯曼帝國沒有讓英國失望。11月21日,距離英國對奧斯曼帝國宣戰才過去16天,奧斯曼軍隊就被迫放棄巴斯拉。12月9日,駐守古爾納的奧斯曼軍隊又被迫投降英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英軍連戰連勝,僅死亡100人,另有675人受傷,然而奧斯曼軍隊的死傷近3000人,是英軍的4倍。

英軍初戰告捷,自信心爆棚,決定在1915年擴張戰果,目標直指美索不達米亞的中心巴格達。這年夏天,美索不達米亞爆發了發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大暴亂,英國遠征軍的新任指揮官約翰·尼克森爵士趁此良機,派查爾斯·湯申德率領第六師展開行動。第六師沿著底格里斯河進軍,在6月3日,只用四天時間便攻占了阿馬拉。6月27日,約翰·尼克森又派喬治·戈林奇取道幼發拉底河,對納西里耶發起進攻。7月25日,喬治·戈林奇經過損失慘重的戰鬥後,攻占了納西里耶。隨後,約翰·尼克森派在阿馬拉之戰中表現出色的查爾斯·湯申德向庫特發起進攻。

約翰·尼克森坐鎮後方,在他看來,英軍捷報連連,奧斯曼軍隊不堪一擊,攻占庫特易如反掌。查爾斯·湯申德身處前線,比約翰·尼克森清醒,知道英軍雖然接連獲勝,但也面臨著實際的困難:一是英軍在美索不達米亞已經戰鬥半年多,亟需增援;二是英軍的補給線會隨著戰線的拉長而拉長,但英軍可支配的內河船隻無法滿足運輸需求,這將會使整支遠征軍陷入險境。查爾斯·湯申德由於不能違抗軍令,在9月1日踏上了新的征程。

▲約翰·尼克森

奧斯曼軍隊頑強抵抗,查爾斯·湯申德直到10月才占領庫特,然後很快對巴格達發起了進攻。當英軍抵達泰西封時,又遭到了奧斯曼軍隊的頑強抵抗,11月25日,查爾斯·湯申德見勝利無望,只好下令英軍向庫特撤軍。

奧斯曼帝國第六軍團的總司令是久經沙場的德國老將科爾瑪·馮·德·戈爾茨,科爾瑪·馮·德·戈爾茨不放過這個扭轉戰局的機會,果斷乘勝追擊,在12月包圍了庫特。此時,查爾斯·湯申德擁有11600名戰鬥人員以及3350名非戰鬥人員,糧食儲備能供部隊維持60天,他相信他的部隊能夠挺過這接下來的數周時間,等援軍在1916年1月趕到美索不達米亞時,他們便能解圍,隨後可繼續征服伊拉克。

查爾斯·湯申德已經做好準備,急切盼望著援軍能夠儘快到來。實際上,英國政府比查爾斯·湯申德更著急。1916年1月,英法聯軍在加里波利傷亡25萬人,依然沒能取得勝利,奧斯曼軍隊成功守住了伊斯坦堡的門戶達達尼爾海峽,這沉重打擊了英國的聲望。如今,查爾斯·湯申德和他的部隊被奧斯曼軍隊圍困在庫特,要是奧斯曼軍隊再次獲得勝利,二次重創英國,這是英國絕對接受不了的。於是,英國從法國前線和印度同時調派軍隊增援查爾斯·湯申德,奧斯曼帝國則從加里波里抽調軍隊增援科爾瑪·馮·德·戈爾茨。英國和奧斯曼帝國針尖對麥芒,圍繞庫特展開了殊死搏鬥。

1916年1月,約翰·尼克森派芬頓·埃爾默率領1.2萬英軍救援庫特城中的英軍。芬頓·埃爾默指揮援軍在惡劣的天氣中戰鬥了兩個星期,在傷亡人數超過殲敵數的情況下,不得不下令撤兵。就這樣,英軍的第一次解圍失敗了。

1916年3月,芬頓·埃爾默第二次率領援軍救援庫特城中的英軍,為減少英軍的傷亡,他下令炮轟沒有一個奧斯曼士兵防守的杜哈伊拉戰壕,結果提醒了奧斯曼軍隊,讓奧斯曼軍隊重返戰壕。奧斯曼軍隊勇猛作戰,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使英軍的第二次解圍失敗了。

1916年4月,喬治·戈林奇接替芬頓·埃爾默,繼續救援庫特城中的英軍。從1915年12月到1914年3月,一百多天過去了,庫特城中的局勢愈加危急,喬治·戈林奇用盡手段,對奧斯曼軍隊發起進攻,4月5日,奧斯曼軍隊在桑奈亞特阻擊英軍取得成功,4月17日,奧斯曼軍隊在拜特伊薩阻擊英軍取得成功,4月22日,奧斯曼軍隊在桑奈亞特阻擊英軍又取得成功,4月24日,奧斯曼軍隊底格里斯河成功攔截,並扣押英國的救援船「尤樂娜」號。喬治·戈林奇的四次解圍行動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庫特城中的英軍絕望了。

查爾斯·湯申德和他的部隊已經陷入絕境,再也不想堅持了。於是,查爾斯·湯申德向奧斯曼帝國提出了投降的請求,雙方經過談判,查爾斯·湯申德在4月29日開門投降,結束了145天地獄般的生活。

▲查爾斯·湯申德(前排左一)投降後,與奧斯曼軍官的合影

在庫特之圍中,英軍共損失13 309人,其中包括277名英國軍官、204名印度軍官、2592名英國士兵、6988名印度士兵,以及3248名印度後勤人員。這是英軍有史以來最狼狽的投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