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一女校長因吃紅燒肉被槍決,調查得知:16年前她曾是漢奸

秦王不姓秦 發佈 2023-02-12T14:59:47.855887+00:00

當一行人經過村中的小學時,中年女子駐足望去,眼中滿是不舍,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了她,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一邊揮手一邊喊著:「張校長,張校長,你去哪裡啊?」

1960年,位於西南邊陲的一個村莊裡,幾名身著白色制服警察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小村莊的寧靜。

不一會兒,一名頭髮花白的中年女子出現在村中的土路上,她耷拉著腦袋,面色沒有一丁點光澤,身後站著那幾位民警。

當一行人經過村中的小學時,中年女子駐足望去,眼中滿是不舍,有眼尖的村民看到了她,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一邊揮手一邊喊著:「張校長,張校長,你去哪裡啊?

話音剛落,村民停下了腳步,雙唇翕張,只見他口中的張校長,雙手正被一個銀晃晃的手銬拘束著。

張校長,你,同志們,這是怎麼了,張桂花校長可是我們這裡的大善人啊。

「同志,關於張桂花的情況,我們已經完全調查清楚,過陣子鎮政府會給大家一個準確的答覆。」

話畢,幾位警察攙住了張桂花,將她帶到了停在不遠處的吉普車上,帶離了這個偏僻的小村莊。

張桂花校長被抓,一時間在這個小村莊裡掀起了不小的風浪,各種傳聞在這個邊緣小村中發酵。

有人說她是因為吃紅燒肉被抓,還有人說她是反動派安插的特務,專門拿學校里的小孩做實驗。

數日後,鎮政府的通告下來了,這位邊陲小村中的學校校長張桂花,實際身份是潛逃了16年之久的漢奸。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女校長」在戰爭年代犯下了怎樣的罪行?她是怎麼逃脫正義的制裁,又是如何暴露身份以致最終落網的呢?

一 入歧途的女子

張桂花原名劉小琴,出生於遼寧省一個生活優渥的小資家庭。作為劉家唯一一個女孩,甫一出生的劉小琴就獲得了家人的寵溺,是名副其實的掌上明珠。

由於家境優渥,劉小琴度過了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從高小畢業後,她被家人送往日本留學,練就一口流利的日語,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海歸高知女性。

回國後,雖然頂著現代女性的頭銜,但劉小琴並沒有選擇新女性的生活。和當時大多數傳統女性一樣,劉小琴將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尋覓夫婿上。

有著海歸告知、相貌出眾、家境優渥的三重優勢的加持下,劉小琴很快就成為當地婚戀市場的搶手貨。每天到劉家提親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

但作為劉家的小公主,她的婚姻豈能馬虎?故而劉父特意託了位報社的朋友,將徵婚信息擴散到了整個華北,希冀能從一干青年才俊之中,尋到一位真正意義上的「乘龍快婿」。

這「魚網」一大,撈到的好東西自然也就多了。

在一干有資格成為劉小琴夫婿的青年才俊中,一位來自河北的王姓青年脫穎而出。這位王姓青年自稱先祖是太原王氏,是在古代華夏大陸叱吒百年的名門望族。

如今雖然已是民國,但家境優渥,生得身材高大,容貌甚偉,又有多個海外學位,是標準的人中之龍。

這樣優秀的候選人,劉家又怎會「放過」?在劉父的安排下,王姓青年成功贏得了招親大賽的勝利,成為了劉家的准女婿。

之所以說是准女婿,是因為這門親事,最終的拍板方還是劉小琴。劉父本以為他這個寶貝女兒會因為招親一事大吵大鬧。

結果令他沒想的是,這丫頭是妥妥的小花痴,在見到王姓青年的那一刻,劉小琴的眼睛就沒從他身上移開。

劉父見狀,心中一塊石頭可算是落了地,趕緊找了個良辰吉日,安排這對璧人的婚禮。

婚後,劉小琴跟著丈夫來到了北平,過上了富太太的生活,此時她的眼裡只有自己那英俊多金的夫婿,周遭的一切對她而言都不重要。

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是短暫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由於蔣介石政府不抵抗命令,東北軍在未開一槍的情況下退入了關內,東北全境旋即淪陷。

東北淪陷點燃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一時間關於抗日的呼聲席捲了輿論界,劉小琴的夫婿在了解了相應情況後,這位「養尊處優」的公子哥決定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在得知丈夫要參軍之時,劉小琴頓時慌了神。對她而言,丈夫是她生活的全部,如果夫婿真的走上戰場,那她豈不是成了獨守空房的「活寡婦」?

為了阻止丈夫從軍,劉小琴想盡了一切辦法,她先是從夫妻感情出發,苦勸丈夫不要「意氣用事」。

但男女之間的情愛又怎麼比得上偉大的家國情懷?對於劉小琴的勸說,丈夫並不放在心上,反而批評她不懂現實,國之將滅,小家運營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嗎?

劉小琴見自己一計未成,又生一計。這幾年的相處中,她早就摸清了丈夫的性格,雖然是受過西式教育的海歸,但他心裡卻一直是理學的擁躉者,是中體西用的「新新人類」。

於是劉小琴找到了自己的公公婆婆,用孝義來桎梏自己丈夫的從軍熱情,總算令他「懸崖勒馬」,回歸家庭。

儘管劉小琴用了各種手段將丈夫留在了身邊,但愈發惡劣的形勢讓劉小琴的小家岌岌可危。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劉小琴所在的北平瞬間成為了戰爭的最前線,此時的她已經攔不住自己的丈夫了,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他走上前線。

獨守空房的劉小琴坐在家裡,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想像著團圓的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劉小琴等來的只有一紙陣亡通知書。

丈夫的死亡,意味著劉小琴的天塌了。失去丈夫的她開始揮霍,開始買醉,王家偌大的家業被這位少奶奶敗了個一乾二淨,每日只能靠典當過活。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很快劉小琴就已經將家中值錢的東西典當了個七七八八,如何維繫自己奢侈的生活,成了擺在她面前的一道難題。

就在她為自己「生計」發愁的時候,一位「貴人」向她伸出了援手。

這個所謂的「貴人」,是在偽政府任職的一名高級官員,他覬覦劉小琴的美貌已久,於是向劉小琴遞出了「橄欖枝」。

面對這個害死自己摯愛的幫凶,劉小琴非但沒有拒絕,反而答應的特別爽快。此時的她,似乎已經忘卻了仇恨,變得麻木,心中只剩下了大煙與錢財。

在與漢奸結婚後,劉小琴迅速適應了漢奸太太的生活。在日常相處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二婚丈夫簡直就是一個草包,除了錢財以外,基本上就是「身無長物」。

對於此時的劉小琴而言,既然已經墮落,那乾脆就墮落到底。為了得到更多,她開始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流利的日文,活躍在日偽政府的高層。

一段時間後,劉小琴竟然漸漸取代了二婚丈夫在日偽政府的地位,成為了一名徹頭徹尾的漢奸。

此後在整個抗戰期間,劉小琴為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大量「財產支援」和重要情報,直接或間接害死的仁人志士不計其數,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民族罪人。

可由於當時日寇橫行,漢奸也是狗仗人勢,故而一時之間沒有人敢對他們做什麼!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此類敗類的審判終於到來了!

二 天網恢恢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停止戰爭,14年的抗戰就此劃上了句號。

日本投降後,大量漢奸迎來了被清算的命運。但由於國民政府的腐敗,部分漢奸憑藉著金錢打通了不少關節,搞來了「御賜」的「丹書鐵券」。

此類人不僅得以在戰後逃脫了被審判的命運,甚至搖身一變,成為國民政府中的官員。

但劉小琴和她的漢奸丈夫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朝中無人」,劉小琴她們找不到門路,再加上她們夫妻的「漢奸名號」人盡皆知,也沒有誰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為二人洗白。

失去庇佑的劉小琴,很快就成為了國民政府的階下囚,而她的漢奸丈夫則步了陳公博、丁默邨等人的後塵,成了刑場內的一縷孤魂野鬼。

面對審判,劉小琴將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推到了被槍斃的丈夫頭上,反正死無對證,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

不知道劉小琴給國民黨的法官下了什麼「迷魂藥」,法院居然認可了這位女漢奸的說辭,竟然只判了她三年有期徒刑。

在監獄裡度過三年的時光後,1948年年底,在北平即將和平解放前夕,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出現了衝擊國民黨反動派的暴亂,劉小琴趁亂越獄,帶著事先藏好的金條連夜離開了北平。

早在當年做漢奸的時候,劉小琴就聽聞共產黨鐵面無私,自己如果繼續留在北平,那麼等待她的只有嚴懲。故而越獄成功後她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

於是,劉小琴孤身一人踏上了向南逃亡的旅途,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後,她來到了西南邊陲的一個小村莊。

這裡風景優美,民風淳樸,走了數月逃亡路的劉小琴感受到了難得的寧靜,她覺得這裡就應該是她人生的終點,於是選擇在此處定居。

為了能安全地在這裡度過晚年,劉小琴化名張桂花,給自己打造了一個完美的人設:一個為了躲避戰亂而逃荒至此的「大家閨秀」。

作為村中為數不多的文化人,劉小琴在村中小學尋了一個教師的差事。她不僅對教學工作盡心盡責,還經常從自己的小金庫里拿出錢財補貼學生和學校,是村民們稱讚的對象。

而憑藉自己出色的工作水平,劉小琴獲得了人民政府的褒獎,並很快成為當地小學的校長。就在劉小琴認為自己的偽裝天衣無縫的時候,一個不起眼的舉動改變了她的餘生。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穩定來之不易的人民政權,我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肅反運動,矛頭直指往日逃離審判的漢奸和各路反革命分子。

此次肅反的力度之大遠超以往,各地方政府都收到了中央的協查通報,劉小琴的信息和照片也在其中。

一日,劉小琴所在村莊的村長收到了一紙書信,讓他立刻前往鎮上參加會議。在會上,村長看到了劉小琴的照片。

村長心中頓時咯噔了一下,難道備受大家喜歡的張校長真的是一名潛逃多年的漢奸嗎?帶著疑問回到村子後,村長便將注意力轉到了張校長的身上。

但在觀察了一陣子後,村長並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就在他認為自己想多的時候,一件小事的出現又改變了他的看法。

那時1960年的一天,在全國人民都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時候,張桂花校長居然找到了村長和其他人,邀請他們去自己的住所吃飯。

此次飯局,張桂花校長可是動了大手筆,不僅端上來一碗紅燒肉,還搬出了幾瓶珍藏已久的燒酒。

要知道在那個比較特殊的時間段,這些東西可不是能出線在尋常人家的餐桌上的。酒過三巡之後,村長正打算離開,他卻從已經醉倒的張桂花嘴巴里聽到了一些細細碎碎的醉話。

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村長支起耳朵,將張桂花講的一切熟記於心。

原來,張桂花在酒醉中,暴露了自己的漢奸身份,村長在整理好她的相關言論之後,向公安部門匯報了這一情況。

就這樣,這位犯下了滔天罪行,偽裝地極其完美的女漢奸因為一碗紅燒肉和幾瓶燒酒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在查明情況後,這位在抗戰期間害死無數革命人士的女漢奸在一聲槍響後,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其實劉小琴的暴露看似是因為一碗紅燒肉,其實骨子裡則是源於其腦中根深蒂固的資產階級享樂主義思想的在作怪。換句話說,這是偶然中的必然,遲早的事情罷了!

結語:

劉小琴的一生雖說不幸,但她曾有無數的機會走出罪惡的圍城,但她一步錯,步步錯,最終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即使是這樣的人,我黨也在解放之初給予了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然而她卻沒有抓住,而是選擇了逃避,最後落了個死後被人唾棄的罵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