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道衰而古鄂州人叛

取經的兵 發佈 2023-02-15T11:32:37.542335+00:00

由於商是以下犯上幹掉了自己老東家夏國,在當時不僅輿論上顯得名譽不是很好,這就導致名不正言不順得國不正,加上建國初期各種自然災害連綿不斷,導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夏桀時期還不如。

由於商是以下犯上幹掉了自己老東家夏國,在當時不僅輿論上顯得名譽不是很好,這就導致名不正言不順得國不正,加上建國初期各種自然災害連綿不斷,導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起夏桀時期還不如。

正好藉此機會,企圖再次復國的夏王朝的舊勢力便伺機煽風點火造謠說:「商湯得國不正,遭到了老天爺的懲罰,所以老百姓也跟著遭殃。」


好不容易登大寶做了老大,結果底下一群資格老傢伙對此相當不服,只是暫時攝於商湯當時的軍事威脅不敢造次,但時刻虎視眈眈的等待機會群起而攻之。於是,商湯為對外樹立威信,便揮師南下到古鄂州之地想通過對外發動戰爭建立一番事業,並以此來堵住悠悠眾口。

確實如湯所努力的一樣,經過其不懈的奮鬥,終於在「二十七年,遷九鼎於商邑。」實現了立正統的夢想。

可惜,天不遂人願,二十九年,一代雄主商湯從古鄂州之地班師回朝後便去世了,這一年正好是公元前1587年。

這位商朝的開國之君叫湯,據現有史料考證這是一個很詭異的名字,且此後商朝的國君的名字也都很奇怪,全部都是天干名稱,筆者覺得「湯」很可能不是商朝開國君主的真名字,很有可能是諡號,根據諡法,「除殘去虐曰湯」,這倒是符合商湯起兵滅夏的作為。


商湯去世後,成湯的基業傳承便成了問題,因為商湯的大兒子太子太丁比他還死得早,而其兒子太小,為了防止大權旁落,經過一幫權臣的操作合計後,就便宜了成湯的二兒子立外丙。公元前1587年底,外丙即位,仲虺、伊尹二相繼續輔政,以寬治民。外丙尊商湯為「宗湯」,給予了隆重的祭祀。《禮記·祭法》說:「商人祖契而宗湯。」

外丙(前1642年-前1584年),傳聞是商朝第二任天子,子姓,名勝,一作卜丙,商朝開國君主湯之子,湯的太子太丁因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為太子,湯病死後繼位,是為外丙元年,伊尹攝政。

也就是外丙開始,商代的繼承法成了兄終弟及為主,父子相傳為輔,無弟才會傳兄子。王國維先生在《古史新證》中說:「殷人繼統,以弟及為主,而以子繼輔之。無弟,然後傳子。子湯至辛二十,以弟繼兄,乃至十四。」


外丙接替其父親成為商朝國主後,繼續延用成湯時候的治國理政的政策,尤其是大力重用仲虺、伊尹兩位元老為左右相,對商朝的建立、鞏固和繁榮都起著重要的影響,他們不僅給商朝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使得商初社會比較穩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還要求官吏一定得勤勤懇懇地工作,必須作出顯著的成績,否則將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於罰作奴隸。在伊尹的輔佐下商湯才逐漸穩定了自己的統治。

商朝的國家政治結構是以商王為首的中央政權,有自己直接治理的地區,在古籍中稱為王畿。王畿的四周,是商王分封的許多同姓或異姓的諸侯,即《尚書•酒誥》所說的「外服侯、甸、男、衛、邦伯」。在這些諸侯國之間以及周圍,還有臣服於商朝的大小方國部落。各諸侯國和服屬商朝的一些方國,對中央政權都負有貢納、防衛等等義務,他們都在商王的管轄之下,也都屬於商朝的統治區域。


從商朝的勢力達到長江中游發現的商代遺址盤龍城來看,商王朝通過盤龍城扼居通向古鄂州之地的南方要道,地理形勢極為衝要。如果小編推測得沒錯的話,這座城市是商朝南土的一處重要都邑。

除了盤龍城之外,還有湖北省的黃陂袁李灣、江陵張家山、漢陽紗帽山,湖南省的石門皂市、寧鄉黃材,江西省的清江吳城等處。湖南華容、石門、桃源、寧鄉、長沙以至常寧等地,又多次發現過商代青銅器,在這一區域裡,也應該有商朝的封國。

隨著一代雄主商湯的over,商國再也沒一位能征善戰的主兒去統帥六師出征,於是一幫紙上談兵傢伙只會治國理政便把注意力轉到了國內,「殷道衰而古鄂州人叛」,古鄂州之地求之不得古鄂州之地的苗蠻再次又不用不上貢了,不用稱臣了。


當這一消息傳到商王朝的都城後,才當了三年皇帝的外丙聽到這話後,當場氣得吐血,並於公元前1584年一命嗚呼了,終年58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