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端服裝品牌接連破產!Zara、Shein卻能殺出重圍!法式服裝輸「超快時尚」?

歐洲時報 發佈 2023-02-15T13:19:34.887716+00:00

【歐洲時報王簡、秋狸、清清編譯報導】法國服裝行業進入寒冬,「老牌」成衣品牌接連宣告「下線」。除了通脹、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持續上升,服裝業還持續遭受了包括新冠危機、網購競爭、二手市場勃興在內等因素影響。

【歐洲時報王簡、秋狸、清清編譯報導】法國服裝行業進入寒冬,「老牌」成衣品牌接連宣告「下線」。除了通脹、原材料和能源價格持續上升,服裝業還持續遭受了包括新冠危機、網購競爭、二手市場勃興在內等因素影響。

法國中端服裝品牌Camaïeu被清算

綜合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 Info)、《時尚》雜誌報導,20世紀90年,Camaïeu在法國紅極一時;幾年前,Camaïeu連鎖店也隨處可見。

但最近幾年,這個女裝成衣領導品牌卻陷入衰退。2022年5月底的一份調查顯示,Camaïeu在法國快時尚市場中僅以2%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八位,前三位被Zara(3.4%)、Kiabi(3.2%)和Cache Cache(2.9%)占據。

這個誕生於1984年法國北部的品牌由四個為法國最富有家族穆里耶(Mulliez)做設計的男子建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展迅速,占據了法國超10%的市場份額,並在西班牙、義大利、捷克、波蘭、比利時等多個國家擁有1000餘家店鋪。2015年,品牌號稱自己的營業額達到10億歐元。

後來,品牌還發展了兒童線Camaïeu enfant,在1996年所有權變更後改名為OKAIDI,以及男裝線Camaïeu Homme,後來被Mulliez集團收購,成為平價男裝連鎖店Jules。

憑藉物美價廉、上新迅速以及女人味十足的產品,Camaïeu迅速取得成功。直到2000年左右,該品牌開始遇到困難。當時法國市場上出現了H&M和Zara等一批新競爭者。在進行了一次失敗的上市後,該品牌於2011年退市,負債纍纍,債務在2015年達到了10億歐元以上。最終,品牌在2018年被債權人收購,並接連被地產公司FIB和時尚集團HPB集團接管,並決定在2022年8月重新進入清算程序。

據悉,9月28日宣布的清算並不意味著該品牌的完全結束,其名稱可以在法庭上被買回。

多個服裝品牌遇困境

與Camaïeu同樣陷入困境的,還有眾多服裝品牌。

今年1月中旬,運動服裝品牌Go Sport實行司法重整,幾周後法國子公司Go Sport France也實行司法重整。

1月底,服裝品牌Gap的法國子公司工會代表要求獲悉企業狀況信息。該企業2021年以1歐元價格被HPB集團收購,後者很快又宣布轉售給Go Sport。

1月底,博比尼(Bobigny)商業法庭宣布,主打浪漫風格、素有線條魔術師之稱的法國服裝品牌Cop.Copine部分被Antonelle收購,將裁減工作人員。

2月1日,法國服裝品牌Kookaï宣布實施司法重整;Kookaï品牌方面認為,公司陷入困境的導火索是「歐洲成衣行業面臨經濟困難」,而新冠疫情加速了危機爆發。公司表示,「極為殘酷的現實是我們缺乏資金和銀行支持來翻新門店、讓更多的年輕女性知道品牌,並進行數位化轉型。」

與此同時,法國知名女裝品牌Pimkie宣布將出售給Lee Cooper France、Kindy和Ibisler Tekstil組成的聯營集團,這將導致裁員500人。多年來,Pimkie一直處於艱難時期。一年前,仍有600多家商店,但比利時、奧地利和瑞士的商店自那時以來已關閉,而在德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特許經營的商店數量已減少。

2月7日,服裝品牌C&Amp;A關閉巴黎市中心的兩家門店。

專家分析服裝品牌失敗原因

新冠疫情的後續影響

近些年來,法國成衣市場舉步維艱,尤其是新冠期間反反覆覆的封禁措施,讓各品牌連鎖店陷入困境。雖說國家擔保貸款(PGE)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幫助各品牌維持了一段時間,但還貸款時間一到,再加上公司支出(租金上漲等),各家公司只能接受「末日的審判」。

根據法國時裝學院(IFM)的數據,與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2年服裝業的銷售額下跌了近10%。另據法國零售發展城市化專家聯盟(Procos)的統計,成衣品牌連鎖店的客流量每年下降2%至3%,十餘年以來,已下降了15%。

價格戰失敗

歐洲高等商學院(ESCP)名譽教授、消費行為學專家蒂西爾·德博德(élisabeth Tissier-Desbordes)認為,可以用消費快感的消失來解釋法國人與時尚關係的變化。

「人們花在衣服上的錢越來越少,並且逐漸意識到快時尚對環保的負面影響。消費者逐漸把目光轉向更加優質的服裝品牌或者發展勢頭強盛的Vinted等二手平台。

另外,「沒能在服裝市場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如今,「超快時尚」品牌Shein、Primark已經占領市場,在價格戰中沒有顯著優勢的品牌很快就會垮掉。

「在快速擴張、實現彎道超車的超快時尚品牌面前,Camaïeu、Pimkie、Kookaï只能眼看著自己的失敗」。社會與消費觀察所(Obsoco)共創人莫蒂(Philippe Moati)觀察到,「不入流的品牌「沒法」追趕上時尚腳步」。

缺少年輕客戶

儘管Camaïeu、Pimkie、Kookaï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風靡一時,但近些年來這些品牌沒能吸引到更加年輕的消費者」,消費者趨勢諮詢公司C-Ways的聯合經理、消費經濟學家赫貝爾(Pascale Hébel)表示。「在成衣行業,如果品牌做不到自我更新,十年後註定只有死路一條」,她認為,Camaïeu、Pimkie之類的成衣品牌從未進入年輕消費群體的視線。

市場定位不清晰

創新戰略諮詢公司Kaos consulting的聯合經理德斯普雷(Pierre-Louis Desprez)表示,「以上的品牌曾通過打價格戰進入市場,這很好,但沒有創新。沒有做好市場營銷,也沒有深挖品牌的市場定位」。

就比如說低價複製高級成衣的西班牙服裝品牌Zara、依賴與Balmain等奢侈品牌合作的瑞典服裝零售巨頭H&M,儘管它們的經營狀況不算穩定,但它們緊握服裝市場的流量密碼,並存活了下來。

新冠疫情之後,Pimkie也曾試著重塑品牌形象,專注於吸引18歲至25歲的年輕消費群體。但「新系列產品」讓人失望,既不適合學生黨,也不適合初級打工人。法國最大工會法國勞工民主聯盟(CFDT)代表美格(Marie-Annick Merceur)通過《費加羅報》表示,雖說這次的嘗試態度值得稱讚,但為時已晚,在服裝市場的激烈絞殺局中,Pimkie已經沒有試錯的時間。

社會與消費觀察所共創人表示,「希望那些『存活』下來的品牌,不再只是簡單地銷售服裝,而是售賣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說,「以超低價出圈的」法國快時尚巨Kiabi就是行業內的「頂尖模範生」。莫蒂表示,Kiabi除了斥資打造成法國「第一品牌」的品牌地位,去年10月還推出了服裝租賃業務,推出每月10歐至49歐不等的套餐,客戶每月可租用5至20件衣服。Kiabi通過自身的精準定位,在一眾品牌中,成為了獨樹一幟的存在。

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oushi1983

(編輯:李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