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與朝代興替

微芒侃歷史 發佈 2023-02-15T14:48:05.387662+00:00

如果我跟你說,全球平均氣溫隨降2℃就能毀滅一個朝代,你相信嗎?比如我們熟悉的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平均氣溫降低約2℃,帶來的後果是人口銳減超過一半,伴隨著寒冷、乾旱、鼠疫、蝗災等自然災害頻發,直接將明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如果我跟你說,全球平均氣溫隨降2℃就能毀滅一個朝代,你相信嗎?比如我們熟悉的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平均氣溫降低約2℃,帶來的後果是人口銳減超過一半,伴隨著寒冷、乾旱、鼠疫、蝗災等自然災害頻發,直接將明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有的朋友可能會不理解,全球的平均氣溫變化是如何影響朝代更替的呢?古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要遠高於南方,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在很長的時間都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地區,而江浙、廣東這幾個如今的經濟大省,在宋以前基本都是窮山惡水瘴氣之地。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答案,正是因為溫度的變化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區都是黃土戈壁的印象。根據竺可楨先生的考證,3000到5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平均氣溫要比現在高2-3度,這也是華夏文明的第一個溫暖期。這種溫差變化的影響雖不比你在家裡吹空調,但按照全球氣溫變化的估算,地球溫度升高直接把陝西的秦嶺附近,河南信陽地區,山東的部分地區變成了亞熱帶,當時的北方氣候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廣東、雲南地區。

考古證據也表明,在距今3000年前的河南,有大量的亞洲象和犀牛,其中《將苑·卷二·東夷》記載了殷商軍隊動用象兵對付東夷部落,所以河南的簡稱就是豫,表示的就是一個人牽著大象。而且在龍山至二里頭時期,河南農業主要以粒粟為主,但稻米已經相當普及,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溫暖濕潤的氣候,怎麼能種植稻米?因此,黃河流域迅速發展為農業中心。不過北方溫暖,那南方肯定就更熱啊。那個時候的江浙相對於現在的東南亞、兩廣,差不多就是亞馬遜雨林,這樣的環境以當時的生產力來看,幾乎是沒法住人的。看看現在的泰國,時不時熱死一批人,就明白當時的南方氣候環境有多差。

到了周朝中期以後,經歷了一段寒冷期,春秋時期又開始逐步回暖,也就是第二個溫暖期。這段溫暖期延續到秦和西漢時期,中華這一王朝也由此迎來了自己的鼎盛時期。但從東漢開始,中國的氣候開始再次變冷,到了三國時期,長江大多封凍而無法行船,不過看溫差變化,也就降了不到0.5度。而帶來的後果是北方草原不再適合生存,忽然開始瘋狂南下,與漢人搶奪生存空間。而中原王朝這邊,因為西晉八王之亂,導致王朝空虛,很難抵抗遊牧民族南下,造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五胡亂華,中國人口銳減超過4/5,從東漢末年的六千萬,到了南北朝只剩下了400萬。

南北朝後期,隨著氣溫上升,天下一統形勢日益明朗,最終迎來了隋唐大一統時代。隋唐時代氣候溫暖,也就是第三個溫暖期,這也是中原王朝向外擴張的一個時代,迎來了自己前所未有的盛世。不過溫暖的氣候不會只眷顧大唐王朝,比如青藏高原上就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吐蕃。那時的青藏高原遠比現在暖和,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據統計,吐蕃王朝鼎盛時人口達一千萬左右,隨著氣候變冷大幅衰落並走向滅亡,吐蕃也走向分裂。之後,青藏高原上再也沒有建立類似的統一王朝。

到了北宋時期,氣溫繼續下降,宋朝只實現了局部統一,與北方的遼國相抗。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轉向東和南,開封成為北宋的首都,南方經濟迅速崛起。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政治中心東移和經濟中心南移,不過是地球母親降了幾度,那些王侯將相在自然力量面前真的很渺小。由於寒冷,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威脅著中原王朝。到了12世紀初期,氣候開始加劇轉寒,就連太湖都開始結冰,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只能走出深山老林,他們建立了金國,最終滅了遼國和北宋。

到了南宋時期,南方經濟開始領先於北方。南宋中後期,隨著氣候回升,蒙古人迅速崛起,他們在全世界到處擴張,世界迎來了蒙古時代。元朝末年,同樣因為氣溫的下降,北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旱災和蝗災,近500年的明清小冰河期開始登上歷史舞台。明朝末年,氣溫進一步驟降,從1600年至1644年,氣溫達到了5000年以來歷史的最低點,大明朝迅速崩盤。清朝前期氣溫有所回升,同時清政府進行了有效的稅制改革,並且引進高產糧食作物,所以人口實現快速增長。不過從19世紀開始,氣候又開始逐漸變了,農民起義開始變得頻繁,直到爆發了大規模的太平軍起義和捻軍起義,整個中國人口的絕對值減少了一個億。可以說,每一次王朝更替的秘密都會在每一輪氣候變暖的周期里重複上演。如今,伴隨著第五次溫暖期的到來,華夏民族也必然邁向偉大的復興之路。

如果朋友們對氣候感興趣,可以閱讀下面我推薦的這本書《氣候對人類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