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訪趙氏古戲樓

銅陵社科苑 發佈 2023-02-15T21:50:19.938344+00:00

——趙氏古戲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離開家鄉已經三十餘載,家鄉古戲樓常常在夢中出現。一個初春,陽光明媚,我應朋友之約,再一次踏上家鄉這塊熱土,我們從東聯鎮玉樓中學出發,從水稻田埂走過,春風中,田野里小草已經露出嫩芽,春天踏步向我們走來。

——

趙氏古戲樓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離開家鄉已經三十餘載,家鄉古戲樓常常在夢中出現。一個初春,陽光明媚,我應朋友之約,再一次踏上家鄉這塊熱土,我們從東聯鎮玉樓中學出發,從水稻田埂走過,春風中,田野里小草已經露出嫩芽,春天踏步向我們走來。

眼前趙氏戲樓坐北朝南,前門有廣闊的廣場,西側有三十餘畝面積河池,環境幽雅,風景如畫。緊臨水滸廟、大墩趙和上頭墩三個自然村,共135戶、520人,全都以趙姓為主。該自然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趙氏戲樓主體建築為一幢三進兩層一合院,一中廳。即前是戲樓,四合院、中大廳,後為祖牌位樓,中有大井。

我們在古戲樓的一角,見到了一位古戲樓值守老人。我和他攀談起來,對於古戲樓的歷史,老人侃侃而談,南宋末年趙家祖先不惜血本,將鐘鳴獨山原本也是趙家祖先修建的戲樓拆除,照此模樣再在水滸境內修建起戲樓,戲樓並非簡單的拆遷,而是要創新,重彩濃描。為鑄就生存力、吸引力都強的古戲樓,趙氏先祖中被推舉擔此重建重任的能人們從青陽、南陵等地請來數名高水平的木、雕匠,購來優質木料、小瓦、青磚等材料。僅戲樓頂造型,他們就派人不遠萬里赴北京參觀故宮,最終仿其模樣,建造了轎似的樓頂。建造時,數名建設者揮汗如雨,樹柱、放橫條、修檐……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氣勢恢宏的前進戲樓,包括四合院、中大廳的中進及後進祖位樓如期拔地而起,總面積共約900多平方米。

作為主體戲樓的一字排五間,上下兩層,全是由木樁、鼓壁、橫條、椽子等相互連接。樓上一塊面積近百平方米的戲台,兩邊屬化妝休息間,演員可以從兩邊自由出入盡情演戲;氣派的戲樓隨處可見形象逼真的圖像,雕刻的人、物、龍、鳳、獅等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實屬罕見的藝術珍品;中進內有約500平方米的中大廳,可供千人看戲,此廳距後進中間一口天井兩旁是供戲迷休息的廂房;後進祖位樓一拖三間,與前、中進渾然一體,上下層分別擺放趙氏祖宗牌位,院內及邊上還擺放各式石雕。逢年過節,歷代氏族都來這戲樓舉行祭祀活動,司儀祭禮,祭畢演戲,以紀念族祖,寓教族孫,弘揚族禮。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中廳和後樓卻於1983年冬被莫名地拆除,只留下形單影隻的趙祠戲樓。

2014年,趙氏宗祠以「趙氏古戲樓」申報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成功後,2016年獲得國家財政專項補助資金項目的支持,在修繕完成趙氏宗祠內的趙氏古戲樓主體工程之後,水滸村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和發展鄉村旅遊的相關要求,又將趙氏宗祠前後和附近水面、民宅打造一新,修通了道路,興建了水中曲橋、亭閣等。昔日鑼鼓齊鳴的輝煌竟成了戲樓六角型頂棚上的一個個歲月的符號,對於趙氏家族而言,無論是你帝王將相,縱為才子佳人,在梨園舞台,其實都是一個匆匆過客,終會淹沒在歷史記憶塵埃之中。

隨著歲月的流逝,古戲樓經重新修繕後,樓面不但恢復了歷史風貌。映入眼帘的古戲樓,是一部歷史文化傳承,它不僅傳承了趙氏家族的歷史文化,也見證了銅陵農耕文化千百年來的變遷與發展,是銅陵市義安區至今保存最好的「民間國寶」。春訪趙氏古戲樓,在這座堅守千年的古戲樓前合影留念,感受人類文明歷史文化的輝煌,保護銅陵歷史遺蹟任重道遠。

作者: 陸冬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