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給」的哲學

中國慈善家雜誌 發佈 2023-02-15T22:31:18.299284+00:00

菩薩是眾生的義工。2004年,星雲大師出席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團活動。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023年2月5日辭世,享耆壽97歲。寺方遵照大師生前囑咐,身後采「坐缸」方式圓寂。大師圓寂後,《最後的遺囑》一文刷屏朋友圈。

菩薩是眾生的義工。


2004年,星雲大師出席海峽兩岸佛教音樂展演團活動。

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2023年2月5日辭世,享耆壽97歲。寺方遵照大師生前囑咐,身後采「坐缸」方式圓寂。

大師圓寂後,《最後的遺囑》一文刷屏朋友圈。這篇文章原題為《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遺囑》,是星雲大師在85歲生日時面向弟子的講話,是他一生的總結,也是他交代後事的遺囑。有人看後稱:「句句慈悲,字字公益。」

文中,他寫道:「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嘆、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他一生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與佛結緣


星雲大師俗名李國深,1927年出生於江蘇江都。他生前給人講起身世時,總說自己出生在「北伐軍與軍閥的戰火中」。

被外婆帶大的星雲大師自幼與佛結緣。外婆是虔誠的佛教徒,雖然不識字卻能背誦《阿彌陀經》《金剛經》。據悉,幼年李國深喜歡跟著外婆念佛,常跟隨家人去寺廟參拜,3歲便與姐姐比賽持齋。

1937年,侵華日軍血洗南京,千萬百姓家破人亡,李國深的父親在南京謀生,自此杳無音信。次年,李國深隨母親前往南京打聽父親下落,途中卻被南京棲霞寺的志開上人看中。1939年,12歲的他剃度出家,成了當年棲霞律學院中年齡最小的學生,以師父志開上人出家的宜興大覺寺為祖庭。

年輕時代的星雲。

17歲時,星雲得了瘧疾,持續了一兩個月之久。每天到了一定的時間,寒熱交加,實在難以抗拒,「好像死亡就要降臨」。有一天,正在奄奄一息、意識模糊的時候,有一位和他差不多年齡的沙彌,給他送來了半碗鹹菜,說是師父讓給他送來的。

星雲後來回憶說:「那半碗鹹菜,真是比什麼珍饈美味還要有價值。」

他邊吃邊流淚,在心中發願:「師父,您怎麼知道我有病呢?您怎麼送這麼好吃的鹹菜給我呢?我誓願將來一定要做好出家人,弘法利生,報答您慈悲的恩惠。」

1945年,星雲進入有「佛教界北大」之稱的焦山佛學院,飽讀經書、學習佛法。更重要的是,他在這裡「遇到」了另一位導師太虛大師。

此時,佛教處境危難。清代以來,除了喪葬超度,佛教和一般人並未發生太多關係。後來,軍閥四起,戰禍不斷,政府主張『毀廟興學』,佛教被破壞殆盡。這時,太虛大師喊出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興亡,僧伽有責」。他提出了「人間佛教」的理念,主張佛教要跟人間發生關係,在人生前做一些好事而非死後超度。

2011年4月5日,廈門大學九十周年來臨之際,台灣著名佛教界人士星雲大師專程赴廈門大學宣揚佛法。

太虛大師的主張引發了青年學僧星雲的強烈共鳴,「人間佛教」也成了他一生信奉的佛教理念。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菩薩不是靜靜地供著給人禮拜的,菩薩是活潑潑地為人間服務,為人間布施歡喜,為人間勤勞工作的行者,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1947年底,他奉師命回到宜興大覺寺整頓寺務,其間擔任了白塔小學的校長,教授國語、公民等課程;1948年,他創辦了《怒濤》雜誌;1949年,他組織了僧侶救護隊,救死扶傷……

做的全是與人有關的事,踐行的也都是與人有關的佛教。


菩薩與義工



為了讓僧侶救護隊接受專業訓練,1949年,星雲帶領救護隊70多人赴台,當時他的身上只帶了12塊銀元。

初到台灣,星雲衣食無著、飽受歧視,政治上被懷疑為「匪諜」,多次遭遇逮捕和審訊。他先後輾轉於台灣的圓光寺、靈隱寺、法雲寺,後靠給大和尚看守山林,安頓下來。

「每天清晨微曦乍露,我就得起床拉著板車,走十五里的黃土路,到市場叫醒菜販,備辦八十人份的柴米油鹽,再匆匆趕回寺。早餐以後,我快速將環境清理整潔,又到井邊打六百桶水,供全寺住眾使用。日間還要負責廁所的清掃工作,那時缺乏刷洗用具,所以常常要用雙手把垢穢扒盡。」

在一篇名為《義工與菩薩》的文章中,星雲這樣描述自己當初在圓光寺的義工經歷。他說雖然每天勞役繁重,但他十分感謝寺主的收留,給予他工作的機會。

2019年,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星雲教育獎指導委員會主辦的2019星雲教育論壇。

當然,這只是他一生中諸多義工經歷中的一段。他樂於做義工,「樂於做教育、文化、慈善的義工,甚至成立雲水醫院,做苦難者的義工。我不但自己當義工,同時樂於做『義工的義工』。」

他說:「菩薩是眾生的義工,義工是人間的菩薩。」

1952年,星雲環島布道,來到了當時經濟條件較差、位置偏遠、沒有法師願意留下的宜蘭雷音寺。星雲留了下來,並且一待就是十多年。

他一度在佛桌下過夜,後來好不容易有了間斗室安身,便趴在縫紉機上寫出了《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等通俗可讀的佛教書籍。

為弘揚佛法,星雲不惜將些微稿費、嚫錢(泛指布施得來的錢)拿來購買佛教書籍,送給來寺的青年;甚至經常忍飢耐餓,徒步一、兩個鐘點以上,到各處講經說法,將飯錢、車費省下來,添置布教所需的用具,包括幻燈機、錄音機、擴音器等當時的新潮設備。

在宜蘭,他創辦了一些佛教公益事業,如幼兒園、補習學校,請年輕人來當教師。他根據年輕人愛唱歌、愛交朋友的特點,成立了全台灣第一支佛教歌詠隊;為了讓青年有所收穫,他還開設了國文班,教授《古文觀止》等文學經典。

因弘揚佛法得力,也因種種善舉,星雲的聲名便不脛而走,眾人對他的威儀博學十分佩服。不知道他名字的人,就稱他為「北門口的師父」。


因善開山



在佛光山開山,也源自星雲的一個善念。

1967年,一對越南華僑夫婦輾轉託人找到星雲,稱遇到了緊急情況,要把手頭高雄縣大樹鄉的一塊地賣掉,以解燃眉之急。夫婦請求星雲接手,星雲便買了下了。

這是怎樣的一塊地呢?滿是荊棘的荒山。一同前往的眾人一看,心就沉到了谷底,甚至沒人願意下車。星雲孤身上山、沒入密林,勘察完地形,他決定開山。

星雲大師(中)40歲時,在高雄大樹開創佛光山。

主意定了後,資金成了大難題。從1967年奠基到1977年佛光山主體部分建成,整整10年,有一點錢就做一點事。星雲帶著弟子和義工,回收塑料瓶、舊報紙、銅線,每個塑料瓶能賣0.5元新台幣、每公斤舊報紙能賣4元新台幣、每公斤銅線能賣60元新台幣……就這樣披荊斬棘,一沙一石、一磚一瓦、一分一毫地聚集起佛光山的一切。

如今的佛光山,已中外聞名,有「南台佛都」之號。一流的多媒體視聽中心;可供2200人集會的如來殿;設備完善的會場;爬山渴了,路邊就近供應佛光茶;信徒服務中心準備了免費的書報雜誌;還有法師解答日常生活或學佛信仰上的疑難……

弘揚慈悲與智慧的標識布局也隨處可見:「人可以無錢,但不能沒有慈悲;人可以無勢,但不能沒有人緣。」「沒有解不了的仇怨,只有除不了的私慾;沒有放不下的負擔,只有看不破的感情。」

1967年,星雲法師率領弟子創建了佛光山。

當然,也少不了慈善公益事業。1970年起,他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設立仁愛之家、雲水醫院、佛光診所、雲水護智車,協助高雄縣政府開辦老人公寓,並於大陸捐獻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帶領全球佛光人捐贈輪椅、組合屋,從事急難救助,育幼養老,扶弱濟貧。

甚至,佛光山還組織過水果節,賣荔枝。有記者問星雲大師:這不違背教義嗎?他答:「辦水果節,是因為看到當地村民辛勤耕種的荔枝,沒有尋找到銷路。我這裡既然有十方來客,為什麼不義務來幫助他們營銷?」

一位探店博主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探店經歷,探的這家素食店是星雲大師授權的:

「一位服務員走過來攤開手中的紙條『您好,請問有什麼需要幫助嗎?』瞬間心裡一陣顫動……店裡大部分員工是聾啞人,其中照片裡五顏六色的畫是聾啞小朋友的作品…店裡不時還有520免費包子,還有臨時救援培訓,包括一些公益演講。」

星雲大師還於馬來西亞成立大馬佛光救護隊,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2015年在尼泊爾大地震前往救援,普利眾生。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後,大陸防疫物資緊缺,星雲文教館館長滿蓮法師接到星雲大師指示「救人第一」的原則,緊急從海外採購口罩運至上海。星雲大師親手寫下《為新冠肺炎疫情,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祈求觀音菩薩「讓社會淨化遠離疫情,讓普羅大眾平安吉祥!」

2020年2月,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聯合國際佛光會共同在海外募集訂購120多萬隻口罩,支援武漢抗疫。

人民網文化頻道曾用一串數字,盤點他的傳奇人生:在全世界創建了近300個道場;創立國際佛光會,會員超過200多萬人;創辦了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人間通訊社、佛光山出版社、20多個佛光緣美術館、眾多圖書館;在美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台灣地區創辦了5所大學,在世界各地興辦了16所佛學院,在中國大陸,捐建了100多所佛光希望學校;在五大洲建立了2000多個「生活有書香」讀書會;撰寫了2500多萬字作品,出版了370多冊書……不難看出,這些數字背後,處處透著慈悲心。

他在遺囑中寫道:「我希望常住淨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淨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捨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


擴大生命的內涵



在佛光山開山後,有段時間,星雲大師不時地要去小便,經常感覺肚子餓、口渴,有一個夜晚發病,完全昏迷,被弟子送醫後確診了糖尿病。

從此,糖尿病伴隨了他的餘生。到了老年,眼耳鼻舌身心都受到影響。不過,星雲大師將疾病稱為朋友,說:「等於朋友交往久了,難免有彼此的意見,忍耐一些,也能相安過去。」

除了忍耐糖尿病,1991年,他還在浴室里跌斷了腿,從此與輪椅相伴。他之所以會摔斷腿,是因為在浴室聽到了電話響,他怕對方著急,從浴室衝出來接電話,不慎滑倒所致。他在《我就這樣忍耐了一生》中寫道:「回顧我這一生自從擁有電話以來,真可說是不堪其擾。我常常在深更半夜被西半球、南半球打來的電話吵醒,拿起話筒一聽,往往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儘管心中也在責怪他們不知體諒別人,預先算好時差,但是仍然出語和緩,不使對方難堪,而我自己卻賠上一夜的失眠。」

2019年,星雲大師出席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頒獎典禮。

摔斷腿之後,他還是儘量不讓電話鈴聲超過三聲以上。九十多歲時,這位眼底鈣化、腿腳不便、心臟開過刀、需要打胰島素的老人,在白天滿滿的行程之後,晚上受訪時仍神采奕奕,並提前到達約定地點。甚至還會下輪椅走上台,為了讓愛戴他的信眾放心,「我要走給他們看,用行動告訴他們,師父身體還很健康。」

他對生死也看得很淡。他說:「我一生與病為友,我這個老邁的機器已經不好用了,要趕緊讓世間多些新的身體。」

他還曾提及:「人生的意義不在戀棧長壽,也不在永生不死,應該是如何發揮我們有限的生命,將它的內涵做無限的擴充。」

而今,大師「坐缸」圓寂。他一生弘法、行事低調,連身後事也不願叨擾四方、麻煩弟子與信眾,交代一切從簡,不設治喪委員會、不個別發訃聞。一切正如他在《最後的遺囑》中所寫:

「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

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作者:王衛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圖片網、星雲教育論壇、佛光山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邱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