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鋰離子電池製造術語7:智能製造術語

鋰電筆記 發佈 2023-02-17T03:55:31.890956+00:00

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鋰離子電池智能製造術語及釋義。7.1 智能製造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基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干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鋰離子電池智能製造術語及釋義

7.1 智能製造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基幹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干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註:通過信息製造系統(CPS),實現人、設備、產品和服務等製造要素和資源的相互識別、實時交互和信息集成,促進位造業研發、生產、管理、服務與網際網路的緊密結合,推動生產方式的定製化、柔性化、綠色化、網絡化,不斷充實、提升、再造製造業全球競爭新優勢。主要表現為產品的智能化、裝備的智能化、生產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務的智能化。

其他定義

智能製造 Smart Manufacturing

1)智能製造是通過集成化和智能化使用網絡、物理實體和人員各維度的過程和資源來生成和提供產品與服務,以提升製造性能,同時與企業價值鏈中的其它環節進行協作的製造業。

注1:性能包括敏捷、效率、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可持續,或企業指定的其它性能指標。

注2:製造業之外的其它環節還包括工程設計、物流、市場推廣、採購、銷售或企業指定的其它方面。

來源:國際電工委員會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技術委員會(IEC/TC65)正在制定中的IEC TR 63283-1《智能製造 第1部分:術語和定義》


2)智能製造是製造業的擴展。其特徵是獨立的參與方能夠共享標準化的信息。這些參與方可以主動地或者被動地作用於這些信息,在網絡架構中動態地進行協作。這些協作在策略層面或者運行層面出現在全生命周期中,為相關組織提供附加值。

[ 來源:IEC/TC65與國際標準化組織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技術委員會(ISO/TC184)聯合成立的智能製造參考模型聯合工作組(IEC/TC65/JWG21)在其工作範圍中對智能製造的基本概念進行了界定。文件號:65/763/DC。]


3)智能製造引領敏捷性、實時優化、自組織價值鏈的實現,可以高度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技術環境。這種趨勢需要適當的標準化接口和協調的業務流程來支持。

[來源:國際標準化組織工業4.0/智能製造戰略顧問組(ISO SAG Industry4.0/SM)在提交技術管路局(TMB)的最終報告中對智能製造的願景進行了描述。文件號:ISO/ TMBG/ SAG I4.0 N 188。]


7.2 智能製造系統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n

採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設備、測控技術分布自治技術等各學科的先進技術和方法,實現從產品設計到銷售整個生產過程的自律化。

7.3 設備層 equipment level

企業利用傳感器、儀器儀表、條碼、射頻識別、機器、機械裝置等,實現實際物理流程並感知和操控物理流程的層級。

7.4 控制層 control level

用於工廠內處理信息,實現監測和控制物理流程的層級,包括企業常用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系統(SCADA)、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現場總線控制系統(FCS)等系統。

7.5 車間層 workshop level

企業利用製造執行系統(MES)等系統,實現生產期望產品的工作流(包括記錄維護和流程協調)及面向工廠/車間的生產管理的層級。

7.6 中間件層 middle layer

網格計算的核心,負責提供遠程進程管理、資源分配、存儲訪問、登錄和認證、安全性服務質量等。

7.7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以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為主線,從時間上覆蓋產品市場調研、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工藝設計、生產準備、產品試製、產品定型、產品銷售、運行維護、產品報房回收利用等的全過程,從空間上指蓋企業內部、供應鏈上的企業及最終用戶,實現對產品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各類數據的產生、管理、分發和使用

7.8 產線管理系統 line management system; LMS

在數位化車間的基礎上,以生產產線為對象,提供制定生產任務、投料與領料、工序計劃與派工、生產檢驗,到產品入庫全過程監督與控制的系統。

7.9 應用軟體 application software; APP

針對智能移動終端設備開發的專門解決應用問題的軟體。

7.10 應用程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API

應用軟體與應用平台之間的接口,提供跨接的所有服務

7.11 資源要素 resources elements

企業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工具,包活設計施工圖紙、產品工藝文件、原材料、製造設備、生產車間和工廠等物理實體,也包括電力、燃氣等能源以及人員。

7. 12 系統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

通過二維碼、射頻識別、軟體等信息技術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設備等各種製造資源由小到大實現從智能裝備到智能生產單元、智能生產線、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乃至智能製造系統的集成。

7.13 互聯互通 interconnection

通過有線、無線等通信技術,實現機器之間、機器與控制系統之間、企業之間相互連接的功能。

7.14 信息融合 information fusion

在系統集成和通信的基礎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信息協同共享。

7.15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IOT

通過感知設備,按照約定協議,連接物、人、系統和信息資源,實現對物理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進行處理作出反應的智能服務系統。

注:物即物理實體。是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核心是網際網路,是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業務延伸和應用拓展。物聯網利用局部網絡或網際網路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連接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等各種信息,與網際網路結合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

其他定義

1)將實體、人、系統、信息源和服務相互連接的基礎設施,並實現對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反應。

[ 來源:ISO/IEC 20924:2018《物聯網(IoT)術語》。]

2)信息社會的全球基礎設施,基於現有及正在發展的互操作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物物互聯(通過物理和虛擬手段)以提供高級服務。

[ 來源:ISO/IEC 38505-1:2017《信息技術 IT治理數據治理 第1部分:ISO/IEC 38500在數據治理中的應用》]

工業物聯網 Industrial IoT, IIoT

基於物聯網通過利用現有或新興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實現工業轉型的方法。

[ 來源:ISO/ IEC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物聯網及相關技術分委員會(ISO/ IEC JTC 1/ SC41)正在制定中的ISO/IEC 30162《物聯網 工業物聯網中設備的兼容性要求和模型》,文件號:JTC1-SC41/184/CDV。]

7.16 智能生產 smart production

以產品設計端為輸入,以對服務端的輸出為終點的產品生產過程,通過應用信息化、自動化、大制據仿真分析等技術手段,提高各數位化車間之間的協同製造能力。對產品質量、成本、能效、交期等進行閉環、持續的優化提升,並實現柔性化、網絡化、智能化、可預測的協同生產模式。

7.17 智能工廠 smart factory

通過系統售成、數據互通、人機互動、柔性製造、以及信息分析優化筆手段,實現從產品設計到銷售,從設備控制到企業資源管理所有環節的信息高效閉環交換、傳遞、存儲、處理的離散製造工廠。

註:狹義上可以被理解為是移動通信網絡、數據傳感監測、信息交互集成、高級人工智慧等智能製造相關技術、產品及系統在工廠層面的具體應用,用以實現工廠級生產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廣義上可以被理解為是以製造為基礎,向產業鏈上下游同步延伸,涵蓋了產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實施與實現的組織載體,包括產品智能化、設備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和生產方式智能化五個維度。

7.18 產品定義數據 product definition data

對被設計或製造產品的基本工程特徵進行描述的數據。示例:產品的物理形狀、尺寸以及其他說明組織。

7.19 產品全生命周期 product total cycle

包括市場需求調研階段、產品開發階段、產品設計階段、銷售階段和售後服務階段等的全部時間的總稱。

7.20 原始數據 raw data

是一個數據集,經授權,可以在檢驗和驗收過程中作進一步處理。

7.21 智能裝備 smart equipment

除基本功能外具有數字通信和配置、優化、診斷、維護等附加功能,具有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能力的設備或裝置。

7.22 詳細生產排產 detail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組織和構造生產現場作業計劃的集合,並對單個或多個產品的相關生產順序進行排序,

7.23 協同能力 cooperating ability

分布的組織/組織單元在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環境下共同工作的能力,如並行工作、協調、衝突解決、信息互換等。

7.24 產品數據管理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指對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的產品設計、製造數據及產品管理數據進行管理。

7.25 人機互動 man machine interaction

人與機器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

7.26 人機界面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HMI

在操作人員與設備之間提供直接對話並能使操作人員控制和監視設備運行的設備部件。

注:這種部件可能包括手動操作件、指示器件及屏幕。

7.27 柔性 flexibility

系統所具有的快速而經濟地適應環境變化或由環境引起的不確定性的內在能力

7.28 基於模型的設計 model based design; MBD

利用數位化和可視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和設計相關複雜控制的算法。

7.29 數位化車間 digital workshop

以生產對象所要求的工藝和設備為基礎,以信息技術、自動化、測控技術等為手段,用數據連接車間不同單元,對生產運行過程進行規劃、管理、診斷和優化的實施單元。

注:在本文件中,數位化車間僅包括生產規劃、生產工藝、生產執行階段,不包括產品設計、服務和支持等階段。

7.30 數據資產 data asset

由數據組成的任何實體。

示例:資料庫就是由數據記錄組成的一個數據資產,

7.31 數位化 digitalization

以數字形式表示(或表現)本來不是離散數據的數據。具體地說,也就是將圖像或聲音轉化為數字碼,以便這些信息能由計算機系統處理與保存。在信息化時代,數位化已經變成代表信息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7.32 數位化製造 digitized manufacturing

一種利用數位化定量表述、存儲、外理和控制方法,支持產品生命周期和企業的全局優化的製造技術。它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製造技術的不斷融合、發展和廣涉應用的基礎上產生的全新技術。其內通可以包括:

a)以CAD/CAM/CAE為主體的技術:

b)以MRPII、MIS、PDM為主體的製造信息支持系統:

c) 數字控制製造系統等。

7.33 數字孿生 digital twin

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適用於製造業)可觀察的製造業元素的數位化表示,該元素及其數位化表示之間能夠以適當的同步速率收斂。

[ 來源:ISO自動化系統與集成技術委員會工業數據分委員會(ISO/TC184/SC4)正在制定中的ISO DIS 23247-1 《自動化系統和集成 製造的數字孿生架構 第1部分:概述和一般原理》。]

由物理資產、虛擬角色和接口組成的複合模型。

[來源:ISO/TR 24464:2020《自動化系統與集成 工業數據 數字孿生的可視化元素》。]

7. 34 機器數據採集 machine data acquisition

用於規劃和控制生產工單的參數、生產指標、狀態和機器運行時間的相關信息

7.35 生產數據採集 production data acquisition

收集當前運行過程中的數據和狀態信息。

注:如工單狀態、生產指標,如數量、體積、重量、質量數據等。

7.36 系統集成技術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把來自各方的各類部件、子系統、分系統,按照最佳性能的要求,通過科學方法與技術進行綜合集成,組成有機、高效、統一、優化的系統。

注:系統集成包括信息集成、功能集成、過程集成及企業集成。

7.37 追溯 tracing

提供資源和產品使用的組織記錄的活動,利用跟蹤信息從任何節點向前或向後追蹤。

7.38 大數據big data

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具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大數據技術涉及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數據挖掘電網、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網際網路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等。

工業網際網路硬體、軟體、數據和智能的流通與互動,以智能設備互聯互通為基礎,通過深入挖掘和分析實時產生的海量信息,為各級生產者提供生產計劃、戰略部署、市場調整、資產優化等方面的決策依據。

7.39 增材製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

技術是採用材料逐漸累加的方法製造實體零件的技術,相對於傳統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製造方法。增材製造技術是基於離散-堆積原理,由零件三維數據驅動直接製造零件的科學技術體系。「廣義」的增材製造是以材料累加為基本特徵,以直接製造零件為目標的大範疇技術群,包括快速成型和快速製造,按照加工材料的類型和方式分類,可分為金屬成形、非金屬成形、生物材料成形等。

7.40 AGV即「自動導引運輸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裝備有電磁或光學等自動導引裝置,能夠沿規定的導引路逕行駛,具有安全保護以及各種移載功能,屬於輪式移動機器人範疇。AGV在工業應用中以可充電蓄電池為動力來源,可通過電腦來控制其行進路線與行為,或利用貼在地板上的電磁軌道來設立行進路線。AGV以輪式移動為特徵,具有行動快捷、工作效率高、結構簡單、可控性強、安全性好等優勢,在自動化物流系統中,最能充分地體現其自動性和柔性,實現高效、經濟、靈活的無人化生產。


【每日分享一點知識,有益點讚收藏】

免責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整理而成,僅供學習交流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權請聯繫我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T/CIAPS0011-2021 鋰離子電池製造術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