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備考Ⅰ「三元思辨 進 退 達」導寫《進退中成就通達人生》

何老師教中高考作文 發佈 2023-02-17T11:27:03.454127+00:00

關於「三元思辨」類高考作文在「提升並發展思維」能力作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作文融入思維要求,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從思維的角度看,2022年高考作文最為突出的變化是——「三元思辨」類作文異軍突起。如2022年新高全國1卷作文涉及「本手、妙手、俗手」三元關係。


關於「三元思辨」類高考作文

在「提升並發展思維」能力作為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背景之下,作文融入思維要求,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從思維的角度看,2022年高考作文最為突出的變化是——「三元思辨」類作文異軍突起。如2022年新高全國1卷作文涉及「本手、妙手、俗手」三元關係。

「三元思辨」作文中,構成材料的核心事件或內容的三個元素(表現為三個概念),這三個元素之間存在著邏輯關係,這種邏輯關係又不是單一的,其思維方向、價值取向具有多元性、開放性。考生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並融入辯證思維,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確定文章的立意。

又例《2022年全國高考語文新課標Ⅱ卷作文「選擇·創造·未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微紀錄片,介紹一組在不同行業奮發有為的人物。他們選擇了自己熱愛的行業,也選擇了事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展示出開啟未來的力量。

有位科學家強調,實現北斗導航系統服務於各行各業,「需要新方法、新思維、新知識」。她致力於科技攻關,還從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有位攝影家認為,「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他選擇了從民族傳統中汲取養分,通過照片增強年輕人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有位建築家主張,要改變「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須賦予建築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過幾代人仍然感覺美好」的建築作品。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選擇·創造·未來」為主題的徵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由此,考生務必重視「三元思辨類」作文!



名校最新模考金題

【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進」者向前,「退」者向後,「達」者通達、豁達。「進」「退」「達」這三字包含著人生哲學與生命智慧,深蘊為人處世之道, 與每個人的求學、處友、從業等具體生活實踐息息相關。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 800 字。

【審題指導】

本題為任務驅動作文,材料由一則材料和一段提示語組成。本題可以思考:在人生的前行路途中、國家的發展進程中、時代的浪潮中,面對至關重要的關鍵時刻,個體該做出何種選擇。

要立足材料,進一步釐清三者概念的內涵。

1. 「進」者向前——即能以積極樂觀勇往直前的態度攻堅克難,然而也應該考慮到冒進的危害。啟示:在人生與時代的洪流中,面對困境、坎坰、挫敗等,要勇千挑戰,激流勇進,逆境前行。

2. 「退」者向後——可理解為暫時性的蟄伏;戰略性撤退;陷於困境的停滯等,「以退為進」選擇,也要警惕「躺平」「摸魚」「擺爛」等徹底放棄式的潰退。啟示:青年人在人生與時代的激流中,常陷入進退兩難的焦慮與困境,從此句可以提煉出在面對困境時,要修煉進不欣,退不戚的坦然,進退皆能有為的豁達。不論是積極投身千時代大潮,還是守住自己一方天地,都要有所提升,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3. 「達」者通達、豁達——達,是看得透智慧和看得開(超脫,不糾結)的心態。這是在「進與退」的基礎上上升的智慧境界。

思辨關係

(1)以達的心態看待人生的進與退。

(2)在人生的進退之間收穫達的智慧與心態。

注意思想意義的積極性和說理的辯證性。不能對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讚歌,作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進」是我們必需的,而且是應該貫穿我們人生始終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暫時,不是永恆;只是適量,不是無休止。

參考立意:

1積極上進,不畏困難。

2善於退讓,海闊天空。

3進退有致,通達人生。

4以進退為帆,行人生之船。


【高分範文】

進退中成就通達人生

文/一考生

奮進者曰:歷史從來只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青睞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迂迴者曰: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前有斷崖當思退,執意前行身骨碎。事實上,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一種方略,「進」和「退」都是人生順暢處世的錦囊與技巧,二者同等重要。那麼,我們何妨在進退中成就通達大氣人生吧。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克已而出;為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為官處事,亦或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需要懂得適時以退為進,為潛績的進暫時犧牲顯績;為百姓幸福的進暫時犧牲個人名利;為生態環境的進暫時犧牲經濟發展效益。正可謂,「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懂得適時而退,方為大智!

進者向前,退者向後,人們往往褒進者貶退者,以為退者不思進取,消極落後。其實並非全然如此。古時藺相如不與廉頗爭列,引車避匿,引病避朝,以大局為計而「退」,終得將相和之「進」;齊桓公欲任鮑叔牙為相,而鮑叔牙則舉薦管仲,以一己之「退」,成齊國霸業之「進」;諸葛亮街亭戰敗,以自貶三級之「退」,成蜀漢政治團結之「進」。可見,懂得適時而退比進更為重要。

楊善洲退休後植樹造林,尕布龍退休後扮靚荒山,趙亞夫退休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無數優秀黨員幹部,用一生一世的赤膽忠心在黨和人民的事業上求「進」,用無怨無悔的靈魂誓言在個人利益上處「退」,詮釋出正確處理人生和事業的「進」「退」之道。事實上,唯有深刻把握「進」與「退」的辯證關係,明白進中有退,退中有進,方能最終做出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正確抉擇。

進退之間,盡顯通達智慧。「進」與「退」,方向雖不同,但卻彼此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某些條件下還會相互轉化。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要深刻領悟退與進的辯證關係,進一步拼搏進取,退一步幹勁不懈,進一步擔當有為,退一步餘熱不退,唯有如此,才可不負黨和人民的神聖重託!

註:素材來自網絡,如侵告知幫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