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公主:唐朝第一美人,卻比武則天更狠毒

司馬說新史 發佈 2023-02-17T18:54:32.689517+00:00

像是唐朝文成公主,為了和親,遠嫁吐蕃,看似是個美麗傳說,實則卻是唐朝政權衰微,不得不犧牲公主求安寧的殘酷現實。

唐朝盛產公主,歷史上有關於唐朝公主的典故也特別多。

  像是唐朝文成公主,為了和親,遠嫁吐蕃,看似是個美麗傳說,實則卻是唐朝政權衰微,不得不犧牲公主求安寧的殘酷現實。

  又比如武則天與高宗皇帝的女兒太平公主,生得太平,死卻很悽慘,出身於天潢貴胄,但是卻淪為武則天鞏固權力的犧牲品,一生兩度嫁人,都非良配,而後縱情聲色,沉淪權欲,最終落得個被逼自縊的悲慘下場。

  然而,以上兩位唐朝公主的傳奇故事,卻都比不得接下來這位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被譽為唐朝第一美人,唐中宗李顯所出,出生的時候李顯還很落魄,後來李顯登基,安樂公主恃寵而驕,沉淪權欲,驕奢淫逸,不遵婦道,所做之事比武則天更惡毒,那麼她的下場最後如何?

唐朝第一美人

  安樂公主小名李裹兒,包裹的裹。

  從安樂公主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位唐朝公主出生的時候,生活質量不怎樣,所以爹媽給起的是個隨意的賤名,賤名好養活,這是古代父母對新生幼兒的一種祝福。

  原來,當時廬陵王李顯被貶斥房州,路途上韋氏生產,情況緊急,李顯只得解下衣服當襁褓,包裹住女嬰,因此緣故,所以安樂公主取小名裹兒。

  的確,雖然李裹兒是皇室子孫,而且她爹李顯還當過唐皇,但是李顯即位55天就被武則天廢掉皇帝位,貶為廬陵王,黜居於房州。

  李顯是被廢的君王,所受的打壓比李唐宗室其他直系還慘得多,他被貶到房州後,偏居王府,雖是親王,但如同軟禁,沒有俸祿,沒有收入,生活沒有保障,李顯的夫人韋氏蓬頭垢面,如同柴荊,跟著李顯吃盡了苦頭。

  所以,李裹兒出生的時候,身份雖是大唐皇孫女,但是卻與貧民家小女孩無異,跟著爹媽,吃盡苦頭,如同一個野丫頭一樣長大。

  但是李裹兒繼承了她母親韋氏的姣好美貌,與他父親的驕矜貴氣,從小生得花容月貌,美不勝收,只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就非常漂亮。

  李顯和韋氏對李裹兒很寵愛,因為在廬陵王被囚禁的十幾年裡,這唯一的女兒就是廬陵王夫妻最大的開心果,所以對她特別嬌慣,哪怕是後來李顯回歸皇位,成為唐中宗,也是放任非常。

  唐中宗特別寵愛這個女兒,因為李裹兒出生時是早產,韋皇后拼了命才把她生下來,所以,為了彌補對妻女的內疚,李顯特別恩寵韋皇后與李裹兒,給予了很大的權力。

  韋皇后就不說了,李顯本就是懼內之人,加上韋皇后的自身手腕,她雖然是後宮之主,但手中的權力比之李顯這個帝國之主只高不低。

  那麼安樂公主呢?安樂公主的權力也是相當大。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上,有三位權力最大的唐朝公主。

  第一個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李秀寧,這位堪稱是唐朝第一公主,作為李淵的第三女,她卻是以領兵打仗助李淵起兵建功立業,李唐的半壁江山都是她打下來的。

  正因為功勞實在太大,所以李淵在位時,對這位開國公主恩寵有加,再加上她夫家柴紹乃是從龍功臣,權力更盛。

  雖然平陽公主早逝,但是死後也是極盡哀榮,李淵親自為她封諡,取諡法「明德有功曰『昭』」之意,諡平陽公主為「昭」,因此歷史上也稱平陽公主為平陽昭公主。

  而且平陽公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不以貴族之禮下葬,而以軍禮下葬的公主,就是為了彰顯她一生武功,可謂是生榮死哀,獨一無二。

  唐朝權力最大的第二位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

  這位女皇之女,乃是武則天與高宗李治所出,由於年齡最小,因此很受恩寵,武則天執政後期,太平公主甚至擁有了獨自開府,當女丞相的權力。

排在平陽公主以及太平公主之後的,就是安樂公主。

驕奢淫逸,不遵婦道

  安樂公主的權力有多大呢?

  安樂公主雖然只是一個公主,只有品階,沒有爵位和官身,但她卻有舉薦臣工的權力和能力。

  而且她舉薦大臣的方式還很特殊,並不是奏請皇帝,而是直接代皇帝下詔。

  安樂公主曾經用皇帝書寫詔令的空白詔書,寫下一封聖旨,聖旨上所有內容,包括所薦者何人,任何職位,都被遮起來,然後安樂公主拿著詔書去找唐中宗蓋章。

  然後唐中宗也是很寵愛她,任她胡作非為,到最後,唐中宗都不知道自己任命的官員是誰。

  就這樣,安樂公主一連塞了好多人到朝堂和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其中不乏官爵權臣,可謂權柄滔天,朝堂私下稱之為「斜封官」,嘲諷意味十足。

一個公主,卻擁有了皇帝的人事任命權,聽著就離譜,這可比後宮干政還嚴重得多。

  此外,安樂公主作為一個公主,所用宮殿所穿衣服,都仿照大內禁衛,堪稱逾制,然而唐中宗不以為忤,都不責怪,以彰顯自己的聖寵。

  安樂公主曾經求唐中宗,要把皇家池園昆明池賜給她,唐中宗不答應,於是安樂公主便花了特別多的錢,修建了與昆明池一樣長短的大水池,放置寶爐珊瑚,耗費巨糜。

  唐中宗也不責罰她。

  都說慣子如殺子,唐中宗一味地寵慣安樂公主,結果她非常張狂跋扈,目中無人,既不遵法制,也不遵帝制,更視世間人倫道德如糞土,完全沒有大唐公主的樣子。  

  安樂公主貌美,又是帝女,身份高貴,想與她結親的男子數不勝數。

  安樂公主待嫁,唐中宗為她尋覓女婿,結果挑中了武家子侄武崇訓。

  武崇訓是武三思的次子,是武則天的侄孫,武則天執政期間,封武崇訓為高陽郡王,與當時還沒敕封公主的安樂郡主,從身份地位來說,是匹配的。

  而且武則天被逼退位後,武家在朝堂上仍握有權力,唐中宗嫁女給武家第三代,也有鞏固權力的意思。

  因為唐朝規定,公主駙馬不得干政,只能做清官顯貴,所以將安樂公主嫁給武崇訓,也可以順勢收回他手中的職權。

  武崇訓作為武家第三代,雖然他父親武三思仗著武則天的威風,而非常囂張跋扈,但是武崇訓本身倒是難得有點君子之風,本性並不算壞。

  這樣的性格,在大臣眼裡,就是合格的富家子弟,但是在安樂公主這個得寵的公主眼裡,老實本分就是軟弱可欺。

  安樂公主在下嫁以前,就跟武崇訓混在了一起,結果未婚先孕,只得匆匆結親。

  但是結親以後,安樂公主又看不上武崇訓,便經常在自己府邸中跟風流才子混在一起,完全視公主尊貴為無物。

  然後每結一次新歡,安樂公主一高興,就會到處封官許願。

《新唐書》中稱之為「光艷動天下,侯王權臣多出其門。」

可見安樂公主私生活有多放蕩,及其權柄之大。

  而且安樂公主不僅自己私生活淫亂,還唆使她的母親,也就是唐中宗的皇后韋氏也跟她一起淫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皇后韋氏不遵母儀,私會了兩個情人楊均和馬秦客,這兩人都是安樂公主在宮外替她舉薦,並混入宮中的。

  《資治通鑑》中燕欽融評價「皇后淫亂,干預國政。」

  安樂公主的風流韻事,連長安城裡百姓都知道,安樂公主也不在意,至於武崇訓,簡直把綠帽子都戴爛了。

  安樂公主恃寵而驕,做下了許多逾矩逾制的事情,這也就算了,畢竟她是唐中宗的公主,有爹媽撐著,她恃寵而驕,也沒人敢說什麼。

  但安樂公主錯就錯在,她動了不該動的心思。

  韋後想當第二個女皇帝,而安樂公主順勢要求做第一個皇太女,將來繼承韋後之位,成為第三個唐朝女皇。

  不得不說,是真敢想真敢說,權力動人心,而兩人這明顯是痴心妄想了。

  安樂公主在武崇訓的挑唆下,幹掉了唐中宗立下的太子,也就是李裹兒同父異母的哥哥李重潤。

  然後安樂公主,和韋氏一起,下手毒死了唐中宗李顯,這對母女,真是比武則天還惡毒。

  之後,韋氏垂簾聽政,將自己族中親信安插到朝堂之上,攬盡大權,準備成為第二個女皇。

  而安樂公主絲毫不在意毒死了親生父親,反而心安理得地大肆攬權,準備成為第三個女皇,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

  然而一個武則天,就把李唐的氣運給斬去一半,把大唐朝堂折騰的氣數將盡,李唐宗室如何會容許第二個女皇存在?

於是,太平公主聯合臨淄王的李隆基,於公元710年7月21日,發動了唐隆宮變,數千禁軍攻入大內,把正在梳妝打扮的安樂公主直接斬殺。

結語

  安樂公主死後,被貶為「悖逆庶人」,可謂是超賤格且醜陋難聽的品級了。

安樂公主生於公元684年,死於公元710年,時年不過二十五歲,正是青春年華最好時,然而狂悖的性格和忤逆的行事,最終讓她權欲膨脹,最後把自己葬送了。

她悲劇的一生,毫無疑問就是環境造化,從小過得清貧,一朝得勢,立刻膨脹變形,權欲日盛,最終釀成禍端,可謂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可悲可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