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裕、紅杉都來了,85後博士夫婦即將收穫一個IPO

投中網 發佈 2023-02-23T09:51:08.311098+00:00

精鋒醫療已是二次闖關港交所了,這次捲土重來,精鋒也是拿出了新的利好,招股書稱去年12月,其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在泌尿外科領域獲得上市批准,而且有了一筆銷售訂單,此外該產品在婦科、普外、胸外等臨床也在推進,預計2023年獲批。

精鋒醫療已是二次闖關港交所了,這次捲土重來,精鋒也是拿出了新的利好,招股書稱去年12月,其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在泌尿外科領域獲得上市批准,而且有了一筆銷售訂單,此外該產品在婦科、普外、胸外等臨床也在推進,預計2023年獲批。

這就不得不說器械、藥品的估值邏輯,在VC眼裡其實清晰得很,公司有幾條管線,臨床、註冊到了什麼階段,每通過一個階段身價就漲一次,不過這也是鮮有看到VC超配醫療公司的原因,比如精鋒吧,機構攏共投了20多個億進去,到IPO持股數量最多的機構也就是拿個位數的股份,典型的分階段「團購」。(投中BBKing)

又一家手術機器人公司準備衝擊IPO。

近日,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精鋒醫療)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通過專注於手術機器人領域,精鋒醫療的產品能幫助外科醫生執行微創手術。截至2022年9月,該公司還沒有任何營收,並在21個月裡共虧了4.96億元。不過隨著精鋒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在2022年12月獲批,該公司已拿到中國一家三甲醫院的第一筆MP1000銷售訂單。

在產品不斷取得新進展的過程中,精鋒醫療也獲得了眾多投資者的認可。上市前,該公司完成了6輪融資,累計金額達到20.5億元,股東包括博裕投資、紅杉中國、祥峰投資、聯想之星、聯想控股、淡馬錫、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金公司等。

伴隨著公司的資本化,精鋒醫療的估值也在5年時間內,從創立之初的數千萬元暴漲至上市前的15億美元。

21個月共虧了4.96億元

在5年多的發展過程中,精鋒醫療一直深耕於手術機器人領域,擁有和在研的多孔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外科醫生執行微創手術,從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復速度。

其中,精鋒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和精鋒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SP1000均能執行泌尿外科、婦科、普通外科及胸外科等手術。與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相比,單孔手術機器人所需要的技術更複雜,不過對患者的傷害更小,單個手術傷口更小,讓患者可更快復原,術後併發症也更少。

由於技術要求不同等原因,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研發和審批進度通常快於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2022年12月,精鋒醫療的MP1000手術機器人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批准,能用於泌尿外科手術。有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9月,中國還沒有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獲得國家藥監局註冊批准。

隨著產品獲得國家藥監局的註冊批准,精鋒醫療也正式啟動了商業化。2022年12月,該公司獲得了中國四川省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的第一筆MP1000銷售訂單。

此前,該公司沒有營收,並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至2022年9月的報告期內,精鋒醫療的淨虧損分別為3.49億元和1.47億元。21個月共虧了4.96億元,相當於每個月虧約2362萬元。

這4.96億元的虧損,研發占據大頭,該公司在報告期內共投入約3.14億元。其中,2021年的研發金額便達到了2.22億元,而裡面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開支的占比就達到了58.2%。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2021年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開支約1.49億元,幾乎都是由創始人王建辰和高元倩夫婦獲得。

研發的大力投入,也讓精鋒醫療擁有了龐大的研發團隊和數量眾多的專利。截至最後可行日期,該公司擁有331名研發人員,在團隊中占比約63%,同時也在全球擁有超過500項獲授專利及專利申請。

其中,該公司在中國擁有245項已授權專利及218項專利申請。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說法,精鋒醫療在中國的專利授權及專利申請數量均位居中國手術機器人公司中的首位。

博裕、紅杉等看好,上市前估值達到15億美元

2017年,從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王建辰和高元倩共同創辦了精鋒醫療,並最終結為夫妻。此前,王建辰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完成聯合博士培養項目,高元倩則在美國哈佛醫學院手術導航及機器人實驗室完成聯合博士培養項目。在攻讀博士期間,兩人的導師均是專用機械設計與製造專家王樹新。資料顯示,王樹新在2021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研製成功的「妙手」微創手術機器人系統,獲得中國第一個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註冊證。

頂著名校光環,再加上導師又是業界知名人物,精鋒醫療在成立6個月後,就獲得了806萬元天使輪融資,投後估值便達到了約5555萬元。隨著產品不斷取得新突破,精鋒醫療也獲得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親睞。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在上市前完成了6輪融資,累計金額達到了20.5億元,股東包括博裕投資、紅杉中國、祥峰投資、國策投資、聯想之星、聯想控股、淡馬錫、廣發信德、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金公司、大灣區共同家園發展基金、未來資產環球投資、LYFE Capital等。

在資本化的過程中,精鋒醫療的估值也從成立之初的數千萬元暴漲至15億美元,差不多每一輪融資後的估值都比上一輪有倍數級增長。

其中,當祥峰投資、中金公司等投資者在2021年1月入股後,該公司的估值直接從約13億元上漲到約39億元。到了2021年10月,紅杉中國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投資後,該公司的估值變為了13億美元,直接晉升為獨角獸。同月,當博裕投資、淡馬錫、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等投資者成為其股東後,該公司上市前的估值便達到了15億美元。

上市前,王建辰和高元倩這對85後夫婦持股約48.71%,博裕投資持股約4.65%、聯想控股持股約2.72%、淡馬錫持股約2.65%、紅杉中國持股約2.05%、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持股約0.53%、祥峰投資持股約0.49%、中金公司持股約0.41%。

商業化困境待解

經過多年發展,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變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手術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了704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3994億元。其中,中國的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到了41.92億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709.52億元。

在這個百億級市場,吸引了直觀外科公司、微創機器人、威高手術機器人、思哲睿等玩家入局。從2022年一級市場的融資情況來看,手術機器人賽道也保持著較高的熱度。據動脈網統計,該賽道在2022年的投融資事件超過24起。

由於手術機器人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再加上產品需要有關部門批准後才能上市銷售,考慮到實際的研發進度及不確定性,大部分玩家普遍處於無營收和持續虧損狀態。

微創機器人於2021年11月在港交所上市,但在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僅為104.8萬元,淨虧損則高達4.64億。2022年10月,思哲睿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不僅主營業務的產品尚未上市銷售,而且42個月還虧了2.58億元。

雖然這些公司在上市前融了不少錢,高瓴、深創投等投資者也看好這個賽道,但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通過上市募集新資金也是一種很自然的選擇。對於精鋒醫療和思哲睿等公司而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金額也會對上市的安排有一定影響。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思哲睿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3.5億元。精鋒醫療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從2021年底約15.06億元,減少到2022年9月的約1.56億元。該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購買了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這類資產主要包括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的投資。同期,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增加約12.2億元。

由於「達文西手術系統」的主導地位,直觀外科公司也被視為手術機器人賽道的領頭羊。在2022年前9個月,該公司的營收就達到了45.67億美元,歸母淨利潤則為9.97億美元。這也讓眾多玩家將該系統視為對標產品,並將自身產品與其對比。

搜索「達文西」這個關鍵詞,會發現思哲睿在招股書中提到了56次,而精鋒醫療則提到超過120次。雙方也都表示,自家的產品能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一較高下」。但在實際比較中,雙方都是用公司產品與2009年推出並於2011年進入中國的第三代達文西手術系統(達文西Si)來對比,因而最終能否成功在競爭中拿到足夠多的訂單,還是個未知數。

對於大多數手術機器人賽道的玩家而言,更為迫切的則是在資金耗盡前成功撐到主營產品上市銷售,並最終收穫一定數量的客戶,而這無疑會對產品的研發和公司資本化運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