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慕尼黑,中美打了一場「遭遇戰」

允華觀點 發佈 2023-02-24T12:27:56.954281+00:00

不過,在這場原本的國際安全形勢會議中,中美意外的打了一場「遭遇戰」。或許有些人不太了解這個「慕尼黑安全會議」,這裡簡單說一下,他最開始,是一個西方內部關於政治和軍事的論壇,通常是西方幾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或者外交部長參與。

在日前,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召開。基於當前的國際形勢,俄烏衝突顯而易見成為了西方提前設置的會議主題。不過,在這場原本的國際安全形勢會議中,中美意外的打了一場「遭遇戰」。


或許有些人不太了解這個「慕尼黑安全會議」,這裡簡單說一下,他最開始,是一個西方內部關於政治和軍事的論壇,通常是西方幾個國家的國防部長或者外交部長參與。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也逐漸從歐洲內部,變成了全球性的安全主題會議,規格上自然水漲船高,成為了目前全球高規格安全政策論壇。

而這一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帶有明顯的傾向。這次會議有近100個國家參與,但主辦方十分罕見的沒有邀請俄羅斯和伊朗的參與。即便是德國內部,也有外交部官員在媒體上抱怨,討論俄烏衝突卻沒有俄羅斯在,搞的這一次會議像是西方的「自娛自樂」。長此以往,反而會讓慕尼黑安全會議,丟失自己的價值。


坦率的說,德國外交官說的還是挺真實的。這一次的會議里,美國人派出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代表團,甚至超出了主辦方德國的人員。西方媒體撿好的說,說美國人是在刷「存在感」,但說難聽點,美國人這是在喧賓奪主,在給100個參與國「宣示主權」。可以說,把德國和法國,這2個歐洲老牌強國噁心的不行,又不能翻臉,因此開始著重筆墨,突出中國的作用。甚至於,將中國當做破解美國強權行為的關鍵。

比如德國媒體《德新社》就在報導中提到,這場一反常態的會議里,最令人期待的客人,來自北京。而《法新社》則注意到,馬克龍在幾天前,超規格親自接待了中國代表團的訪問。


而中國也的確不負眾望,遠赴7000多公里,在慕尼黑和美國來了一場「遭遇戰」。用我國官方比較委婉的話來說,應美國請求,我國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進行了一次非正式接觸。

什麼叫「非正式接觸」呢?簡單來說,布林肯借著開會的間隙,在過道上堵我國代表團的人,說要求見一面,然後雙方見面簡單說了幾句。布林肯還是老一套,一邊說中美競爭,一邊說美國正在評估中國氣象氣球誤入美國領空的事情,說穿了是因為戰略錯誤,美國現在在亞太沒有太多牌能打,但國內經濟問題和債務問題嚴峻,覺得說點軟話,就能讓中國「救世」。怎麼可能呢?因此,中國沒理,用官方說法是,王毅要求美國改弦更張,正視濫用武力給中美關係造成的損害。直白點,就是又把布林肯懟了一頓,雙方不了了之。


事實上,在動身之前,我國國內輿論里,有不少人覺得中國沒必要如此重視這一次的慕尼黑會議,因為美國明擺著想要在這個會議里搞「鴻門宴」,中國去了意義不大,反而徒耗精力。但這裡有一個問題是,西方並非是鐵板一塊,就像這一次德國和法國的反應,中國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原本就充滿利益糾紛的「西方版圖」中,製造更多的裂痕,不論這個機會大不大,都值得嘗試。沒成功,不會損失什麼,成功了,就是巨大的收益。德國和法國,將中國的加入,當做是反抗美國在歐洲中心事務上的介入,本身就是一種動搖,這對中國來說,就足夠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