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被稱為盜墓賊的祖師爺?

諾言侃一侃 發佈 2023-02-25T08:41:07.206867+00:00

盜墓賊這個職業形成的時間非常早,根據考古研究發現,有意識破壞墓葬的現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個時候主要目的是以報復破壞為主,並不是以獲取陪葬品為目的,並不能從嚴格意義上稱之為盜墓,應該稱為毀墓。

盜墓賊這個職業形成的時間非常早,根據考古研究發現,有意識破壞墓葬的現象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個時候主要目的是以報復破壞為主,並不是以獲取陪葬品為目的,並不能從嚴格意義上稱之為盜墓,應該稱為毀墓。從一些古籍中的記載,真正的盜墓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記載了盜掘了商湯墓穴的情況,距今已經三千六百多年了。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並與其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很高的歷史地位。曹操把持東漢末年的朝政,被漢獻帝封為魏王並加九錫,實際上雖未稱帝,卻已然超越了皇帝。死後,其子曹丕繼承魏王王位,逼迫漢獻帝禪位後建立魏國,尊曹操為「魏武帝」。

所以說曹操是盜墓賊的祖師爺的說法是非常的牽強的,因為曹操並不是最早的盜墓賊。那為什麼後世有了這樣的說法呢?原因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在這種極其殘酷的環境中,造成了盜墓的猖獗期。地方諸侯們要打仗,就必須要有軍餉,要擴充人馬和裝備,也要有錢才可以,可是當時老百姓活著都很難,手裡哪還有錢,而漢朝時的厚葬之風,就成了諸侯和軍閥眼中的「搖錢樹」開始有組織、有規模的盜取墓塚,以充軍資。

相傳曹操派軍隊盜取了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墓,得到了墓塚里的40萬斤黃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然而真相併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史書上是查不到任何記載的,即便是魏國的史書不敢記載,但是作為以漢室後裔建國的蜀漢和東吳的史書上也並未有記載。那麼這個盜墓的行為是怎麼安在了曹操的頭上廣而流傳的呢?這裡就不得不說起一場戰爭,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袁紹與曹操為了爭奪北方的控制權於公元200年在官渡發生的一場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曹操以少勝多打敗了強大的袁紹。官渡之戰前,袁紹命陳琳寫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戰鬥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檄文中不僅從曹操的祖宗輩開始罵,一直罵到如今曹操的所作所為,其中有一條就說,曹操怎麼發的財?怎麼擁有這麼多的軍隊?因為他去盜人家的墳墓,尤其是把漢朝的梁孝王劉武的墓給盜了,這篇檄文寫得非常精彩,再加上陳琳是一個大才子,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所以這事很快被搞得天下皆知,廣為流傳。可是後來袁紹被曹操打敗,陳琳被俘後說當時迫於形勢,是袁紹逼他寫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文中的虛構以及誹謗之詞,只是為了討好袁紹而用來攻擊曹操的。查詢當時的史料,根本沒有依據,只能是杜撰。再說曹操相傳在其軍隊中專門設置了「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用來專門盜墓,獲取陪葬以充軍資。這更是無稽之談,校尉和中郎將在西漢和東漢時期都是高級武官,秩在兩千石以上,曹操本身就曾擔任過校尉,是皇帝所設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中郎將的地位則更高,其子曹丕就曾擔任過「武官中郎將」。這兩個職位可見都是地位非常高的,不是一般什麼人都能當的職位。曹操怎麼可能大張旗鼓的因為盜墓去專門設置這麼兩個高級職位呢?

匾查史料,曹魏時代的官職里也從沒有發現有「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兩個官職。其實歷史上真正設立「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並不是曹操,而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廢帝劉子業。劉子業年少好是好讀書,自造《孝武帝誄》和其他的雜篇,以魏武帝設有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便設此二官職,命建安的王休仁和山陽的王休祐擔任。可見劉子業就是根據陳琳這篇檄文設立了這兩個官職,這是有明確歷史記載的,這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設立這兩個官職的人而並非曹操。

只是後人不了解事實真相,均以陳琳的檄文內容為真了,故而後世很多的盜墓賊就將曹操奉為了這個行業的祖師爺。尤其是天下霸業的小說《鬼吹燈》中更是言之鑿鑿的杜撰「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是曹操設立的,更加使曹操是盜墓祖師爺的說法廣為流傳。那曹操到底盜沒盜過墓呢?我想在當時的背景下肯定是盜過的,因為大家都在盜。你不盜,他也盜,為了生存和發展難免不去這麼幹,但是曹操肯定沒有大規模的盜墓行為,更不可能設置專門盜墓的軍隊和將領。


盜墓最出名的是西漢時期廣川王劉去,唐朝末年的溫韜,北宋末年偽齊的劉豫,宋末元初的惡僧楊璉真迦和清末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等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