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真實照片:這才是「真實的大清朝」,可別讓電視劇給騙了

昕夢傾城 發佈 2023-02-25T17:58:27.041027+00:00

可是要知道清朝的繁榮只是一時的,從整體來看更多的是封建壓迫和剝削,還有腐朽破敗的社會現狀,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有真實的晚清時期的照片,透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最真實的大清朝」,也能深刻體會到當時社會百姓的磨難與艱辛,可別再讓電視劇欺騙了,看看真正的晚清是什麼樣吧?

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朝代,也是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少有的一個輝煌繁榮的王朝,在現如今有不少的宮廷劇都是以清朝時期的歷史故事為題材或是背景進行演繹的,而通過這些電視劇以及電影我們看到了清朝繁榮昌盛的一面。

可是要知道清朝的繁榮只是一時的,從整體來看更多的是封建壓迫和剝削,還有腐朽破敗的社會現狀,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有真實的晚清時期的照片,透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最真實的大清朝」,也能深刻體會到當時社會百姓的磨難與艱辛,可別再讓電視劇欺騙了,看看真正的晚清是什麼樣吧?

西方列強入侵,淪為洋人的朝廷

眾所周知,晚清時期的歷史是中華民族一段不可忘懷的屈辱,因為在1840年之後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率先派遣艦隊強行的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此舉意在打開中國的市場,為日後傾銷鴉片做鋪墊,同時也是為了加強對我國的殖民侵略和擴張。

要知道,在此之前清朝的國力極為強盛,因而在對外商品貿易上也是處於順差的地位,這讓西方列強難以接受,畢竟在完成工業革命之後他們急需傾銷商品,也渴望得到資本的積累以用於發展本國的經濟。

於是他們便把殖民侵略的對象對準的了尚處在封建王朝時代的中國,這些列強以堅船利炮強行逼迫清政府對外開放,而且早在咸豐皇帝在位時期就已經開始,儘管後來的道光皇帝等人力圖變法革新,抵禦外來侵略,甚至還讓林則徐虎門銷煙,可終究只是以卵擊石,根本難以改變局面,反而因為此舉徹底惹怒了西方列強,進而導致後來一連串戰爭的爆發。

在一次次的反侵略戰爭中,清政府腐敗無能,再加上冗官冗兵,清軍的戰鬥力大不如前,曾經八旗軍的風采不復存在,同時還有武器上的差距,這導致清軍接連戰敗,完全沒有反擊的餘地。

而失敗的結果就是被迫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這是短時間內維持封建政權的唯一途徑,只是沒想到這反而成了晚清統治者的「依靠」,就比如慈禧太后不思變革,多次被列強逼迫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例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致使中國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終也成為了洋人的朝廷。

苛捐雜稅嚴重,嚴重壓制底層人民

在列強殖民掠奪和擴張的背後,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平等條約,深受其害的其實是當時的清朝百姓,統治者受到的影響遠遠沒有百姓受到影響大,在那個封建社會,剝削和壓迫始終存在,無論是割地還是賠款,最終的負擔人都是老百姓。

就比如《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辛丑條約》賠償4.9億兩白銀,因清政府拿不出來只能「分期付款」,最後本利合計竟高達9.8億兩白銀,為了填補這個窟窿,清政府只能施加嚴重的賦稅,從百姓身上壓榨錢財,這樣才能暫時交夠給列強的賠款,同時也要滿足皇室的花銷。

要知道在以前朝廷頒布的法令和徵收的稅款都是有嚴格規定的,地方官府不得更改,也不能私自徵收,可是在晚清時期卻恰恰相反,很多稅款平白無故的增加,有的甚至還美其名曰「捐稅」,其實本質就是變相的徵稅,不斷的榨取百姓的血汗錢,而地方官員也假借各種名義徵收,以此從中謀取私利,貪污腐敗的現象日漸嚴重。

反觀慈禧太后等皇室中人,他們的生活水平並沒有下滑,例如慈禧太后一頓飯要吃一百零八個菜,當然,並不是她胃口大,只是講究排面,這是對於她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除此之外,她每天還用牛奶泡澡以保養皮膚,餐餐都有糕點和水果,而且還是每天更換,即便她不吃也要換新的,可這些被撤走的食物絕大多數都被扔掉,畢竟沒有命令誰敢吃慈禧太后剩下的食物,那不是以下犯上,自尋死路,從這件事中足見其鋪張浪費。

而根據記載,慈禧太后一天的花銷就高達4000兩白銀,可普通百姓人家一年的消費也就是二十兩白銀左右,這樣對比就能看出當時封建統治的剝削多麼嚴重,底層的百姓遭受多麼大的苦難。

百姓生活困苦,流離失所

可口說無憑,誰不知道晚清時期我國社會現狀如何,好在有一些照片流傳下來,這些都是曾經來中國遊歷的洋人拍攝的,通過這些照片我們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到,當時的百姓生活困苦,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衣服上都補丁,穿的破破爛爛的,吃的食物也都是殘渣剩飯,一個個面黃肌瘦,整個人沒有精氣神,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

這還只是一部分,還有很多人因為苛捐雜稅被迫上繳口糧和種子,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他們不得不賣房賣地,最後失去土地,也失去房產,帶著一家老小背井離鄉,流離失所,路邊的乞丐一排接著一排,有的甚至還有嬰兒和年幼的孩童,若是只有零星幾個尚可理解,但是要是各地都有,還形成規模,那就很明顯的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多麼黑暗和腐敗。

更有甚者,一些父母被逼無奈被迫買賣兒女,這在當時也是常有的事情,因為太過貧困或是負債纍纍,只好把自己的兒女賣到大戶人家當奴僕,一輩子失去了自由和自我的權利,或許有人感覺這很殘忍、無情,可換個角度想想又何嘗不是一種救贖,畢竟大戶人家能夠養得起這些孩子,最起碼能夠解決溫飽問題,不至於餓死街頭。

結語

所以說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清朝的繁榮都是虛假的,百姓安居樂業也是騙人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才是真實的大清朝,當我們看很多歷史劇、宮廷劇的時候,不能完全相信其中的故事情景,那是為了劇情需要編排的,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可別再一直被騙下去,要不然有些貽笑大方了。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