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凡文集‖第八輯:話說文房四寶‖九、石趣

國際文化交流 發佈 2023-02-26T21:38:55.098993+00:00

第八輯:話說文房四寶九、石趣賞石各有其趣,或賞其美,或樂其奇,或喜其天真自然,或愛其典雅多姿,或為其價值連城。這些不同的喜好,就如不同的路徑,都可逐步進入賞石的佳境,獲得賞石的真趣。我之賞石全在於喜歡與否,收藏的價值反倒在其次了。在我心中,喜歡就是緣分,有趣就是價值。

第八輯:話說文房四寶

九、石趣


賞石各有其趣,或賞其美,或樂其奇,或喜其天真自然,或愛其典雅多姿,或為其價值連城。這些不同的喜好,就如不同的路徑,都可逐步進入賞石的佳境,獲得賞石的真趣。


我之賞石全在於喜歡與否,收藏的價值反倒在其次了。在我心中,喜歡就是緣分,有趣就是價值。


玩石、藏石、賞石,關鍵在一個「趣」字。有了「趣」,才會產生對奇石的愛,才會有孜孜不倦的追求。


石之奇、韻、妙、雅、美,均在於賞石之人的獨具慧眼。倘若你用心去觀賞,你就會發現,雖然只是一塊石頭,但方寸之間卻造化萬千,妙趣無窮。


我與石頭結緣應該始於我在大別山的時候,那時候我所在的部隊駐紮在大別山西麓。大別山素以雄、奇、險、幽而聞名於世,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號稱「中原第一峰」。綿延無盡的大別山橫臥在中原大地,峭峻崚嶒的峰巒、跌宕起伏的峽谷,形成了獨特而蒼茫的壯美。群峰連綿的大別山,懸崖絕壁,峽谷幽深,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那些巨石早已歷經滄桑,被大自然磨礪出了雄、奇、險、幽的各種天然形態。它們或臥或立,或聚或散,或孤石成峰,或疊石如山,隨意、自在,產生無窮的石趣,讓我忘情於奇石的世界。高山仰止可以使人欣然奮進,因石致趣亦可陶冶情操。從此,欣賞高山奇石便成為我的一大愛好,對奇石的怪異形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愛山因而愛石。有一次,我得到一塊奇石,我發現,這塊奇石的形狀、氣韻簡直就像是一座「具體而微」的山,正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記》中所言「三山五嶽,千洞百壑,盡縮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於是,將奇石置於案頭,閒暇之餘便可以享受坐而「觀山」的樂趣了。


自此以後,我的藏石開始多了起來,我常常在奇石旁靜觀沉思,樂而忘憂,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而渾然不覺,我只是在淡泊與寧靜中感受一種只能自己領會的情趣。


中國賞石界素有「四大名石」和「四大奇石」之說,「四大名石」是指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和昌化石,以及內蒙古巴林石。它們是做印石的瑰寶,所以也有人把這四種石稱之「中國四大印石」。「四大奇石」是指安徽的靈璧石、江蘇的太湖石和崑山的昆石、廣東英德的英石。「四大奇石」有一個宜作景觀的共同屬性,所以又有「中國四大景觀石」之美譽。由於我收藏石頭的原則是隨緣,沒有著意按系統、按品類收藏,故而我收藏的奇石品類比較雜,不僅有上述的幾種美石,還有黃河石、大化石、菊花石、雨花石、結晶石等等。


賞石之趣,是對自然之美的依戀與嚮往。賞石是一種快樂的休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高雅的文化藝術。在多年玩石、藏石、賞石的過程中,我領悟到三個境界,小境界者曰:「形」,中境界者曰:「神」,大境界者曰:「道」。


「形」者,為石之美,或以形體取勝;或以色彩取勝;或以質地取勝;或以紋理畫面取勝。此諸美皆源於石自身的客觀存在,即所謂以「形」勝也。這是賞石入門的基礎,許多人初登賞石殿堂,初步具備選石之技巧,多感於石的物象之美,如鳥、如獸、如人、如物、如景、如畫,從而引發了愛石之興趣。有了愛石之興趣,便會以純真之心去體悟原石自然天成之形態,從而獲得一種自然流露的愉悅感。興趣是賞石的原動力,得趣之際,就能感受到美石的勃勃生機,就會情溢於石,意生於形,心神愉悅,餘味無窮。賞石如果不能得趣,則使人興味索然,足以淡化愛石之心,絕無可能登上賞石藝術殿堂。


「形」之境界,一般的賞石者均可達到,但這僅為窺視賞石藝術殿堂之初級門徑,可稱為愛好,尚不能談藝術。


「神」者,在形似的基礎上,靜而觀之,自見神韻真趣,使人浮想聯翩,產生神似的作品。戰國時期的荀子提出「形具而神生」;南宋的范縝在《神滅論》中提出「形神相即」、「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都強調了「形」與「神」的辯證關係。在賞石活動中,形似自然能引起人的愉悅,但只有在達到了神似,才能深深打動欣賞者,才能令人過目不忘。


所謂「神」,就是通過石的形態與紋彩之美,透析出深藏其中的內涵,體察到蘊含其間的神韻,似像非像、生動傳神,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審美享受。賞石中的「神」也可以解說為神似,具有主觀情感色彩,是含蓄、朦朧與模糊美的追求。一個資深的賞石者在欣賞觀賞石的形、質、色、紋特徵時,最終的落腳點還是這塊石頭的「神韻」。


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眾多千奇百怪、變幻莫測的奇石,如果只停留在「形」的境界,我們所能觀賞的美石將極為有限而單調,用藝術欣賞的方式將蘊含在石頭裡的觀賞價值挖掘出來,使它變成具有更明顯更強烈的觀賞性奇石。這就是「神」的境界,這樣才能盡享大自然的饋贈。


美石的迷人之處在於它是集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而成的造化物,是藏之不朽、歷久彌新、獨一無二的立體畫卷。其實,美石與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平庸的畫師所作之畫,可以很象,卻沒有神。清代黃鉞仿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繪畫論著《二十四畫品》中,將繪畫的風格區分為氣韻、神妙、高古、蒼潤、沉雄、沖和、澹逸、樸拙、超脫、奇辟、縱橫、淋漓、荒寒、清曠、性靈、圓渾等二十四品目,這些品目大約就是畫作之「神韻」的不同解說,而這些品目也完全可以用於探討和追尋美石之「神」。


普天之下,美石何其之多,然而,石的品位有高低之分,賞石也有境界之別。賞石者必須具備人文素養和藝術眼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選石之慧眼。如此,賞石者則已達到「神」之境界,在賞石的殿堂中登堂入室了。


「道」者,乃人石相融、天人合一的無限美妙神秘境界。「奇石」是自然界的造化,與人類的創造物絕不相同,何以冠之「文化」二字?其間奧妙便在一個「賞」字,一個「賞」字,便將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造物結合起來。有多少喜、怒、哀、樂之情傾注於「奇石」之中,便能「賞」得多少「石趣」,有多深的文化藝術造詣,便能賦予「奇石」多大的「靈性」。「賞」,就是人們的審美理念和審美活動,到了極致便是「道」。入「道」有各種門徑,每個人的審美理念和行為準則各不相同,入「道」的門徑也不同:有的像在讀天書,思索人生的哲理;有的像在作畫,在石上練習美術創造力,汲取和積累繪畫的感覺;有的像在寫詩作詞,神遊於如夢如幻的天然藝術天地中;有的像在聽音樂,欣賞扭動著的紋理和造型帶來的節奏和旋律……


無論哪一種賞石的形式,到了極致,便入「道」了。這時的賞石已進人妙境,以虛靜之心,面對寧靜之石,一切雜念悉數排除,從而進入空明寂靜的心靈狀態。以這種淨化了的心靈去體悟石之自然靈氣,人石交流互相貫通,合自然之妙,得天趣之神。《莊子·讓王》中說:「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便是契合了這樣一種精神愉悅的極致,心靈大快樂的境界,賞石之妙境與神趣。


此謂賞石的大境界者——「道」。


形者,形態、技巧也,達於形態、技巧者,達下乘也,小境界也;神者,精通形態、技巧而升華,選石之慧眼也,達中乘也,中境界也;道者,賞石之妙境,人石相融、天人合一也,達於道者,達上乘也,大境界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