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國,深入行業:英特爾中國戰略邁入 2.0 時代

it之家 發佈 2023-03-02T22:52:56.569980+00:00

2 月 24 日,英特爾召開以「惟實・勵新・共築」為主題的 2023 英特爾中國戰略媒體溝通會,溝通會上英特爾全面向媒體闡述了未來一段時間英特爾中國的戰略動向,這是在英特爾中國邁入 2.0 階段後,首次系統闡述 2.0 中國戰略和進展。

2 月 24 日,英特爾召開以「惟實・勵新・共築」為主題的 2023 英特爾中國戰略媒體溝通會,溝通會上英特爾全面向媒體闡述了未來一段時間英特爾中國的戰略動向,這是在英特爾中國邁入 2.0 階段後,首次系統闡述 2.0 中國戰略和進展。

在溝通會現場,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英特爾中國區董事長王銳發表演講並表示,英特爾始終秉持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理念,推動共同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持續壯大,半導體和計算行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王銳稱。而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數位化和綠色化,就好比是雙輪驅動,協同呼應、相互促進。構建更美好的未來世界,離不開數位化、綠色化,而這些都以半導體和計算行業作為基礎支撐。

「進入 2023 年,中國經濟春潮湧動,」王銳表示:「我們對數字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隨著英特爾中國戰略升級,我們將以更強的領導力、更整合的本地運營,更深入本土,為客戶、為產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英特爾中國區客戶端業務部總經理宗曄

在溝通會後,英特爾中國區客戶端業務部總經理宗曄接受IT之家等媒體的採訪,針對供應鏈、創新產品、人工智慧、綠色電腦等熱門議題進行的解讀和分享。

近年來由於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整個供應鏈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英特爾作為產業的領軍企業,也同樣高度重視本土供應鏈的發展,宗曄談到產業鏈遇到的困難表示,「無論是是哪一個區域,哪一個行業,整個的產業鏈、供應鏈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英特爾已經與 150 多家產業夥伴,推出以數據為中心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為零售、工業、交通、金融、醫療、能源、教育等眾多垂直領域,基於行業需求,從雲到端布局算力產品組合。因此完整產業鏈的建立,對英特爾和其合作夥伴業務的開展至關重要。在設計生產產品的時候,英特爾不光要向這些產業夥伴提供處理器和晶片組,往往還要提供許多其他外設,比如機械轉軸、電源管理、攝像頭模組、音頻解決方案等。「英特爾除了核心的處理器技術需要對他們溝通支持之外,我們還要在這些方面對他們進行一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我們把這些客戶稱為 CTE(生態鏈合作夥伴)客戶」宗曄說到。

這些 CTE 客戶在全球範圍形成了一個客戶群,英特爾針對這些 CTE 客戶的特點確立了對他們的技術和市場支持方式,慢慢的他們就發展起來了。宗曄表示,「現在除了服務這些本土公司之外,我們的客戶群現在有多少呢?像 ODM 方案公司有 20 多家,像 SI 系統集成商有 25 家,它服務多少客戶呢?大概服務 110 家客戶,當中本土有 15 家,更多是一些海外的 OEM 平台,全球各地都有我們的 ODM 客戶幫助他們去生產和定製。」

隨著下一步產業升級,這些客戶的能力也不斷提升,為全球知名客戶進行生產、設計、製造。CTE 客戶的成長也對整個供應鏈進行反哺,並讓整個供應鏈更加健壯穩定,宗曄表示,「這些客戶的成長,也帶動了這些客戶。反過來這些客戶的成長,在這裡面對我們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是非常關鍵的。」

CTE 客戶成長反哺整個供應鏈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宗曄分享了兩個有關編解碼器公司的案例,分別是深蕾公司和順芯公司,他們主要是做音頻解決方案。這兩家公司在疫情期間,頂住壓力,兩年時間出貨達到 3500 萬套,通過這兩年的積極努力,他們也快速提升了在全球編解碼器市場的份額,同時產品也經歷了一個量變到質變快速疊代過程。宗曄表示:「我們相信在下一步,隨著英特爾本身固有的創新的基因以及我們豐富的產品,我們提升這些客戶的能力,未來對中國本土的客戶供應鏈和全球供應鏈,它們會扮演重要的角色。」

一個行業是否能茁壯成長很大程度需要整個生態夥伴的共同努力,在本土化的發展中,每一個合作夥伴都不能獨善其身,核心產業凝聚力越強,想要從外部打破這樣緊密結合的產業越難。宗曄談起這些年的變化表示,如今的客戶從 CTE 1.0 向 CTE 2.0 時代轉變,他說到,「我們英特爾公司這邊還是從本土出發,植根中國、服務中國,對它們的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強,這樣對整個 IT 產業供應鏈是一個利好。」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不光有完善的供應鏈配套,還應運而生出獨特的市場需求。這裡宗曄向媒體介紹了中國市場獨有的 PC 農場創新性產品。PC 農場這一概念針對傳統雲架構技術無法滿足高速連接和低延遲而提出的,「這個產品從直觀來看,就是把很多個高性能的 PC 裝到了一個機箱裡,同時這個機箱也可以快速部署到機房裡面。它可以帶來很多好的特點,比如說管理、維護等等。」宗曄談到。

通過雲化可快速將算力穿透到熱門的計算中,比如雲遊戲、雲電競、雲網吧、雲娛樂、測繪、建模、渲染等場景。PC 農場剛好能切中這些用戶的痛點。從硬體規格上來看,PC 農場通過插拔這樣的模塊化設計,提供 2U / 4U / 6U 的標準高度,並提供 4/6/8 個節點為用戶提供不同的算力支持。整體軟體和硬體設計,英特爾聯合整個生態合作夥伴共同推出,通過 IPMI 協議實現統一的硬體管理。PC 農場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中國新階段下網吧的一些需求,由於處理器使用的是 PC 處理器而不是至強這樣面向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產品,整機的成本上也更低,更加迎合市場需求。這些都是本土供應鏈和英特爾共同努力的結果。

硬體上與本土供應鏈的密切合作是英特爾中國戰略的重要一環,當然時下熱門的人工智慧方向,英特爾也在積極與本土產業鏈合作。人工智慧領域,英特爾通過硬體、軟體、生態融合的方式,實現產業賦能。具體來看,英特爾人工智慧硬體產品可以提供雲邊端、從後端到全端的全棧產品;軟體方面則提供 OpenCV 函數庫、OpenVINO 工具庫等工具,另外還有對很多開源項目的支持;生態上,宗曄強調,「(英特爾)不只是自己要推自己的產品,同時我們還要和本土的生態系統深度合作,只有整個生態建立起來了,英特爾才能把自己的技術更多提供給中國用戶,才能得到更好的反饋。」通過教育行業和製造行業兩個領域對人工智慧的扶持,才能打造好一個良好的人工智慧生態。

英特爾注意到,中國很多高校和職校都設立有人工智慧課程,英特爾希望與生態合作夥伴儘快在教育行業里把人工智慧教育實驗室給建立起來。通過硬體、軟體的支持,幫助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創新型人才的發展。目前,英特爾已與全國 99 家系統集成商部署了 374 個院校人功智能實驗室。

製造業方面,英特爾通過對長三角地區的考察和評估,發現這裡的工廠生產加工很多工序都是人工來完成的,比如產品的檢測。針對這些問題,宗曄談到:「評估之後,我們公司的 AI 專家就提出來,你這個完全可以通過一台機器來幫助你實現產線的智能化升級。比如說你這個配件生產出來,實際上它有瑕疵的。人的話,看了半天還看不清楚,但是通過機器的鏡頭捕捉會非常準、非常快。」

除了這些案例,宗曄還列舉了英特爾通過人工智慧保護東北虎、冬奧會運動員三維追蹤技術等案例。這些充分的體現了英特爾在人工智慧領域通過硬體、軟體以及生態將技術和產業融合,根植中國,服務中國,實現對社會、商業和全球的影響力。

在環保這個議題上,英特爾也有自己的目標來應對氣候問題,針對氣候問題,英特爾也本次溝通會前夕正式推出了綠色商用電腦這一項目。雙碳問題上,每個國家、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目標,英特爾看來,目前綠色低碳電腦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部分。

宗曄提供了一組數據,強調目前推動綠色電腦發展的緊迫性,他說道:「到在中國的商用 PC 數量大概是 1.3 億台,同時這 1.3 億當中,70% 是台式機。我們就有一個簡單的計算,按照台式機 4 年的生命周期計算,它的碳排放量應該是相當於 980 萬噸標準煤。中國的能源當中 70% 是火力發電,這對我們的雙碳戰略還是很大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先從台式機商用去提出綠色電腦的概念。」

英特爾提出的綠色商用電腦的概念,覆蓋台式商用電腦的全生命周期,從定義設計、製造交付、使用維護、回收四大環節著手。整體設計上,綠色電腦首先做到「小而省,簡而優」,體積 7L 配備單風扇,PCB 板材面積縮小且大部分基材可回收,元器件從 1800 個減少到 1400 個,在保證性能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精簡原料。在製造和交付環節,則是儘可能使用環保材料和可降解原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在使用維護階段,通過英特爾處理器異構架構以及降低休眠睡眠過程中的功耗,節能減排。回收階段則創新型的實現以往 PCB 板難以回收的玻璃纖維、有機物回收,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做到「從搖籃到搖籃」。

通過與本土產業鏈夥伴合作,上述的四大環節以及背後的 14 項突破和創新,綠色電腦實現了諸多節能減排目標,同時,綠色電腦產品的碳足跡也通過了 CQC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的驗證。

通過賦能產業鏈、本土化創新產品開發、人工智慧領域支持以及節能減排等領域深度與中國融合發展,凸顯了英特爾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未來,英特爾將進一步貫徹 IDM 2.0 戰略和英特爾中國 2.0 戰略,以植根中國、服務中國的理念,為客戶和生態夥伴創造更大價值,進一步推動數位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多作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