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日,並非方長

金峯之約品讀欣賞 發佈 2023-03-03T22:05:39.354313+00:00

壹人生在世,匆匆過客,不過如此。走過一座座亭台與閣樓,經過三千里煙雲與星月。一別去,不再有,不再來。逝水流年,歲月無情。當把路走到盡頭,驀然回首,一切己遠去來日不方長,夢己成空,也惟爭朝夕廝守終生。多少流煙,經不起風行。一散去,悄然無聲,不著痕跡。

人生在世,匆匆過客,不過如此。

走過一座座亭台與閣樓,經過三千里煙雲與星月。一別去,不再有,不再來。

逝水流年,歲月無情。當把路走到盡頭,驀然回首,一切己遠去來日不方長,夢己成空,也惟爭朝夕廝守終生。

多少流煙,經不起風行。一散去,悄然無聲,不著痕跡。

你來或走,這個世界對你的去留,不起一絲絲波痕。


誰也改變不了世界,撼動不了自然的定律。

你,只是有幸擁有過生命的一個人而已。本來就是塵世間一粒塵埃,輕輕落地又隨風而去。

直至後來,關於你的一切沒有人問起過往亦不問你的歸宿,關於你的一切不知所蹤也無人追蹤。

這一來一去,匆匆又匆匆過著自己的生活,匆匆又匆匆走你該走的路。當走到最後,想想當初,想想青春,也只能追憶往昔。

或悲或喜,或殘或圓,或得或失,都是生命中的註定,是後會無期,是從此別離。

回頭放望,青苔冷露,東籬霜凍,人已不是那個曾經的人,物已不是當初的物。


走在那蒼桑的歲月里看那斑駁的城牆,像是風雨走來留下的一道道印記,訴說多少的無奈與離愁?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眼所及處,心所觸發,都變了模樣,不成那年那月的模樣,都在老去。然而,也在隨著變遷的時光,變鏽的物件,也變舊了人。

偷走了時光,也輸光老去。只是,輕狂不再,不敢任性揮霍生命,有限的既往捨不得也以分秒的割愛付出,生命的享有需要付出享用的代價,直至把青春用盡徹底的精光。

來日並不方長,後會只能無期。


生命的意義,僅僅在過程的精彩。

生命的價值,僅僅是活著的精緻。

無欲無求的心,盛享著生命的清歡,不以已悲,不以物喜,就是需要與世深守在白晝與黑夜裡品味點點滴滴。

追求無我,實際上就是追求真我。

簡單的生活,並非簡單。人生的學問太多,智者不是什麼都看透,更多的是只懂一句簡單的話,然後去簡單的心用心去踐行,看似平凡,人卻悄然已在高處。

來方並不方長,只待人來登高。身在平凡,心在望遠。


宋?王安石有詩云:「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

不知道。

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

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遊蕩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

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

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地「浮雲」啊!

不光是一切陳腐的陳規陋習,就連那些閒言碎語都可能成為遮擋我們視線、妨礙我們認清方向的「浮雲」。

自然界的浮雲有消散之時,可人類社會這座高峰上的陰霾卻不會輕易地被驅淨。

來日不方長,不畏浮雲遮住遠望的視線,那就是因為心站在高處。

行在人世間,需要有遠大抱負,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

前行阻險,仍揚鞭策馬,不墜青雲之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人生太匆匆,來日並不方長。時不待我只爭朝夕,不抱憾終生只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生命若在,珍惜當下。

來日,雖不方長。如若:

不欠今生,不枉來世,怎能不豐盈?

不愧於人,不負於心,則天地應和。

唯此,活著的意義才深遠,生命的味道才盛放出醇厚的幽香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