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麗與韓、百濟、新羅、高麗情況對比

用戶山與海真人 發佈 2023-03-04T06:39:17.508543+00:00

從《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北史》,及《舊唐書》和《新唐書》、《遼史》、《金史》等史典中查知,句麗、三韓、百濟、新羅、及古朝鮮、古高麗,和後高麗、後朝鮮等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古代基本情況,歸攏起來大致如下表。

從《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北史》,及《舊唐書》和《新唐書》、《遼史》、《金史》等史典中查知,句麗、三韓、百濟、新羅、及古朝鮮、古高麗,和後高麗、後朝鮮等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古代基本情況,歸攏起來大致如下表。


註:—,表示無此國


句麗:

從夫餘人高朱蒙開始起,到高藏滅國;後因高藏企圖復辟,而被押至唐國內致死葬於中原止;高姓人統治東北大部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約八百年左右。中間兩次滅亡又復國,最後在隋唐多次強大軍隊的打擊並內部矛盾糾纏的情況下亡國。其中60多萬青壯年被唐朝遷往中原,老弱及部分部落混入靺鞨、濊貊等民族之中。女真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祖先,就是加入靺鞨人的句麗人。句麗滅亡後,鴨綠江南的句麗領地被新羅占有。

句麗人與南方的朝鮮,及東方的靺鞨民族各不相同,句麗人屬於濊貊人中的貊人後裔。

當時,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與句麗兩國之間,是「世仇」。並且,新羅還參與了唐軍攻打句麗的戰爭。與新羅相鄰的百濟雖然與句麗同根,但當時已經被唐軍攻下,三年前滅國,國土被唐軍占領。所以,戰敗的句麗人不可能向南逃遁,南方沒有他們的出路。當時,三韓已滅亡數百年,後高麗和後朝鮮尚未建國。也就是說,句麗人中除個別外,不可能成為朝鮮人或韓國人。既使在新羅、百濟之前的數百年間,有些句麗人混入新羅或百濟,其中的句麗人也已經被當地人同化,而非句麗人了。

雖然隋唐時期,句麗為了躲避打擊,將國都遷往三個都城之一的平壤;但句麗,決不與半島南部的新羅和百濟一樣。因朝鮮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從遠古至公元1894年(甲午海戰),都是原本的華夏領土。與其說句麗屬於朝鮮半島,不如說,也應該說,朝鮮半島原本就是中國的領土。句麗不過是在自己的國土上,行政國家行為而已。

句麗從夫余分離出來那會兒,古朝鮮(古高麗)還存在。就是說,兩國在東北曾同時為國。古高麗國的部分國土,在句麗國的南方,都在遼東地區。句麗只在發展時到後期,疆域達到朝鮮半島北部,同時把新羅和百濟壓向朝鮮半島南部。

句麗之所以被稱為高麗,是從北魏靈太后(公元520年左右)封句麗王為「高麗王」開始。那時,古高麗已經滅亡近六百多年,後高麗尚未出現。史書上明確記載,北魏宣武皇帝之前,各朝代都是封句麗為「句麗王」。從靈太后以後,句麗的「高麗國」才開始叫出來。是因為,句麗基本占有了古高麗的主要地方。

高麗,

首先有古高麗,包括王儉朝鮮、箕子高麗、衛滿朝鮮。歷時約兩千年,被漢武帝滅掉。古高麗(古朝鮮),是百分之百的中國內部歷史,是中國的原始古朝鮮民族:

古朝鮮主要地方位於現遼寧省,包括有遼東半島、朝鮮半島;強盛時,占有現內蒙、河北部分地區。古朝鮮前後有三個政權:

1、王險(儉)朝鮮,他們自稱」熊國「,與少典和黃帝建立的熊國(也稱有熊國)同時同名。王險朝鮮位於昌意領地內,是昌意後人。很明顯,他們從形式到內含都與中央政權統一,共歷時一千多年。

2、高麗(箕子朝鮮),箕子是商朝的王子,被周武王分封為高麗侯國,占古朝鮮地。箕子朝鮮歷時四十餘代,成為古朝鮮發展的鼎盛時期。

3、衛滿朝鮮,公元前206年左右,燕國人衛滿篡箕子後人的政權。被趕走的箕子後人,以韓姓隱藏下來。這個政權歷時近百年。於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漢武帝滅亡。箕子後人乘勢建立起古韓國,後分為三韓(馬韓、辰韓、弁韓),在朝鮮半島上生活。

古朝鮮被滅亡後,朝鮮人並沒有滅亡,他們仍然頑強地生活在朝鮮半島上。但是,他們再沒有超越過鴨淥江北岸。他們先後以三韓、新羅、高麗、朝鮮及其他各種名目的國家形式,分別吸納了百濟人、契丹人、靺鞨人、濊貊人、漢族人、鮮卑人、女真人、蒙古人等多種民族的人。而遺留在遼東或其他地方的朝鮮人,則分別被當地人同化。也有一部分朝鮮部族分別在長白山上下,海蘭江左右,鴨淥江畔定居。

很明顯,句麗人不是朝鮮人。朝鮮人歷史發展過程是:古朝鮮、古高麗,被篡政的衛滿朝鮮,接著是三韓,再後來是新羅、後高麗、後朝鮮。所以,高氏句麗這個貊人的後裔,與古朝鮮,及三韓、新羅、高麗、朝鮮都不同,也與同宗的百濟不同。百濟在發展的數百年間,已經逐步融入到朝鮮人中;特別是百濟滅亡後,這個族群完全被朝鮮族同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