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之王」即將邁進智能時代

樂舒屋 發佈 2023-03-08T17:24:29.124097+00:00

而坦克與反坦克武器這一對「矛與盾」則此消彼長,相關的技術交替上升,即每當坦克技術更新疊代,反坦克技術也會在不久之後迎來躍升,從而倒逼坦克在防護力、火力、機動力和信息力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與平衡。

坦克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坦克自從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末登上人類戰爭舞台,就一直是陸戰的主角。而坦克與反坦克武器這一對「矛與盾」則此消彼長,相關的技術交替上升,即每當坦克技術更新疊代,反坦克技術也會在不久之後迎來躍升,從而倒逼坦克在防護力、火力、機動力和信息力等方面尋求新的突破與平衡。

從近年來局部戰爭的實踐來看,相比反坦克武器的快速疊代和多樣化更新,坦克技術的發展目前略處於下風,其戰場生存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和挑戰。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就出現過非常「物美價廉」的反坦克戰例。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利用民用的多旋翼無人機吊掛小型反坦克彈藥,將反坦克彈藥投射到美制M1A1主戰坦克的炮塔彈艙頂部,彈藥擊穿彈艙頂部蓋板後引燃了炮彈的發射藥筒,進而燃起熊熊大火。M1主戰坦克可謂第三代坦克之中的翹楚,如此輕易地被民用無人機吊打,恰恰從一個角度說明戰爭形態正發生革命性變化。

無獨有偶,在2020年的納卡衝突中,亞塞拜然軍方裝備的土耳其TB-2無人機對亞美尼亞軍方的坦克和裝甲車形成大規模殺傷。遍地的坦克殘骸似乎在訴說著技不如人的悲哀,以至於納卡衝突後,全世界再次掀起「坦克過時論」的風潮。其中,比較典型的是2021年末,在「坦克的誕生地」英國,時任英國首相的鮑里斯·詹森公開表示:「我們必須認識到,在歐洲陸地上進行大規模坦克戰的想法已經成為過去式。」藉此,英國大幅削減了陸軍的坦克製造預算和現役數量。

2022年2月爆發並延續至今的俄烏軍事衝突則為「坦克過時論」再添一把火。衝突爆發至今,俄烏戰場儼然已變成坦克「墳場」,衝突雙方的坦克都大量戰損,有些被打成「零部件」,有些被打得「身首異處」……某些社交媒體甚至出現了坦克爆炸後炮塔飛行高度的「比賽」視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約援助烏克蘭軍隊的「標槍」、NLAW等反坦克飛彈以及TB-2無人機等已然變成既「物美」更「價廉」的「明星裝備」,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大賣特賣,讓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

總之,在當前的局部戰爭中,坦克面臨的致命威脅越來越多,戰損率也越來越高。在「標槍」、NLAW這類強大的車載攻頂式反坦克飛彈面前,無論是俄羅斯的T-80、T-90主戰坦克,還是西方的M1A2、「豹2」主戰坦克,其戰場生存力都大幅降低。生存還是毀滅?坦克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陸戰之王掀起「新一輪變革」

儘管在納卡和俄烏戰場上多有折戟,不可否認的是,號稱「陸戰之王」的坦克仍然不可或缺,戰爭雙方都仍然依賴坦克裝甲車進行機動和攻堅。無非是在坦克面臨的「天敵」越來越多、生存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坦克自身的技術及性能發展卻越來越接近極限。要在未來戰爭中繼續扮演「陸戰終結者」的角色,坦克必須脫胎換骨,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新一輪變革。

首先是進行初級智能改造,為坦克裝上「智能腦」。當前,智能化技術浪潮風起雲湧,並呈現出越來越先進的同時價格越來越「親民」的特點。因此,第四代坦克運用當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的智能技術,對坦克進行初級智能改造勢在必行。從美俄德法等國當前的具體實踐來看,第四代坦克將為車組成員提供指揮控制系統、數字網絡系統、自動駕駛組件和火力控制系統等。未來,隨著智能化技術的進一步成熟,第四代坦克勢必配備無人炮塔,以進一步減少坦克乘員,直至發展出「無人坦克」,最終與陸戰機器人殊途同歸。當然,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其次是發展主動防禦系統,為坦克披上「金鐘罩」。局部戰爭的實踐表明,坦克當前面臨的最大痛點就是所受威脅太大,戰損率太高,仿佛形形色色的飛彈都能置它於死地。為此,第四代坦克必須發展全方位防禦系統,一方面能極力降低自身被偵察到的概率,另一方面還需提升抗打擊能力,即在被對手發現並攻擊後還能生存下來。以德國新型「黑豹」坦克為例,它內置一套集被動、主動和攻頂防護於一體的「打擊盾」防護系統,當毫米波雷達探測到飛彈來襲時,「打擊盾」防護系統可在其命中坦克前的瞬間引爆攔截彈,與來襲飛彈同歸於盡。

最後是配備無人飛行系統,使坦克化身「三維體」。當前,坦克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它的「二維存在」。在「多維戰爭」或稱「全維戰爭」中,坦克在進攻中由於「站位低」而難以及時發現目標,防禦時又因「體形龐大」極易成為無處不在的無人機的活靶子。為此,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在設計第四代坦克時,普遍設想將無人飛行系統嵌進坦克單元。如德國的「黑豹」即在其炮塔後右側搭載有一架小型旋翼機,以全面提升其對周邊戰場環境的態勢感知能力。不那麼顯眼的是,「黑豹」還在炮塔尾艙安裝了一部四聯裝「英雄-120」巡飛彈發射器。據悉,「英雄-120」巡飛彈源自以色列軍工,有效續航時間為1小時,最大作戰半徑可達60千米,既可為坦克提供偵察情報和監視信息,也能直接對目標發起自殺式打擊。

當然,還有一些觀點認為,第四代坦克應當配備雷射炮等先進武器,以取代當前普遍配備的滑膛炮等。然而,有分析認為,受限於雷射的物理特性等,雷射炮目前尚不成熟,許多技術仍處於概念或者實驗室階段,貿然大規模採用將會造成不可預知的風險。可以說,雷射炮更適合第五代或者第六代坦克。

未來再展雄風還須破除「魔咒」

在坦克與反坦克武器的矛盾對抗中,坦克如今暫時落於下風。第四代坦克的湧現,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坦克開始新一輪的反擊。然而,可以看到,儘管俄羅斯早在2015年就已經有T-14「阿瑪塔」主戰坦克亮相,但略顯「奇怪」的是,俄軍迄今並未在俄烏戰場上使用「阿瑪塔」。分析原因後不難發現,以「阿瑪塔」為代表的第四代坦克要想重振雄風,還必須破除坦克越來越重、越來越貴的「魔咒」。

第一代坦克普遍自重在10噸左右,造價在10萬美元上下。然而,以美國M1A2 SEPV3、德國「豹2A7+」為代表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戰鬥全重普遍達到了60噸以上,甚至達到70噸。為擁有威力更大的主炮、性能更全面的主動防禦裝甲、動力更強勁的發動機以及更加先進的車載信息設備等,第四代坦克還須增重。連最重視控制「體重」的俄羅斯軍工,其研製的「阿瑪塔」都超過了50噸,外掛複合裝甲後則直逼60噸。至於「艾布拉姆斯-X」則毫無懸念地逼近了70噸。

所以,現代主戰坦克只要按照「大而全」的思路繼續發展,那麼戰鬥全重就註定要節節攀升。坦克超重就跟人類過度肥胖一樣,必然會帶來許多戰場適應性方面的問題。比如存在難以大規模空運投送,以及實戰運用過程中壓壞橋樑、路面從而加大後勤保障難度等弊端。

同時,按照當前的設計思路,第四代坦克的採購價格也將跟著戰鬥全重一起攀升。第一代坦克的成本大約10萬美元,第二代已直逼100萬美元,第三代坦克以1000萬美元為計量單位。近日,波蘭向美國訂購的250輛M1A2 SEPV3坦克的單價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400萬美元。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集成多項先進技術的第四代坦克的單價恐怕要在3000萬美元以上。如此,第四代坦克只能成為大國的專屬,而即便如美德法等大國,也必須仔細掂量效費比。畢竟,大國的軍事預算也並非大量富餘,且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新式武器裝備越來越便宜、越來越高效,孰重孰輕,確實需要精打細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