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物理學?這一新材料技術刷屏!

dt新材料前線 發佈 2023-03-09T03:53:28.208778+00:00

【DT新材料】獲悉,3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網站最新顯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藍戈·迪亞茲(Ranga Dias)在拉斯維加斯舉辦了題為「鄰近環境壓強下觀測到的金屬氫化物室溫超導現象」的報告會議,受到了各路大牛的關注。


【DT新材料】獲悉,3月7日,美國物理學會(APS)網站最新顯示,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藍戈·迪亞茲(Ranga Dias)在拉斯維加斯舉辦了題為「鄰近環境壓強下觀測到的金屬氫化物室溫超導現象」的報告會議,受到了各路大牛的關注。


會議報告了該團隊在最新的實驗中研發了一種由氫、氮和鑥製成的材料,該材料據悉能在約21攝氏度的溫度以及10kbar的壓力下進入超導狀態,即實現常溫超導



「超導」是指導體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狀態。超低的損耗將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其標誌是存在一個臨界溫度Tc,當溫度低於這一臨界時,電子會進入「新」的量子態,材料會表現出兩個重要特性:1.電阻消失;2.邁斯納效應(完全抗磁性)


通過這兩個重磅特性,超導體可應用於儲能、發電領域,提供超低的損耗,電力行業將發生顛覆性變革;此外邁斯納效應加持下使得超導材料可以應用於磁懸浮、核磁共振、粒子加速器等等設備,對核聚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超導材料還可以應用於計算機,電子等眾多領域,可以說是能帶來無限能源和實現社會顛覆性發展的跨時代的技術之一。



然而目前大多數物質只有在極低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或是極高的壓強下才會出現這一狀態。溫度和壓力條件是目前超導材料的應用的主要門檻,甚至室溫超導還被譽為「物理學家們的聖杯」,可見其實現難度以及吸引力。


近年來眾多研究致力於超導材料的常溫化應用。值得一提的是迪亞茲團隊曾於2020年宣布在在約15攝氏度溫度267吉帕(約為大氣壓的260萬倍)的環境下實現了室溫超導,文章發表於《自然》雜誌。


然而戲劇的是,該文章後續在被質疑數據造假後,經歷了數據修改和雜誌審查,已於去年9月被作者撤稿。



在上述文章撤回時間僅大半年時間,迪亞茲團隊又搬出了這一重磅實驗結果可謂是頗為吸引眼球。對此,Science News媒體也表示後續該實驗數據或將受到嚴格的審查。


對比目前大多數百萬倍壓力下實現超導的研究,此次報導的10kbar約為常壓環境的10000倍,實現了多個數量級的進展。若是數據真實完全可復現,該研究將為超導材料的實際應用邁出一大步,商用室溫超導將不在遙遠。


說明:本文部分素材來自於APS及網絡公開信息,由作者重新編寫,系作者個人觀點,本平台發布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觀點,不代表對該觀點讚同或支持。本文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如果有任何問題,請聯繫我們:dtmaterial (微信) 1535513258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