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布道師黃希彤離職背後,解鎖騰訊雲出海布局始末

雲圈論道 發佈 2023-03-11T02:44:32.367124+00:00

近日,據《網際網路坊間八卦》透露,騰訊前端開發領袖、前QQ空間總負責人、騰訊雲布道師黃希彤已於近日離職,而被裁主要原因有三點:只做技術,沒有爭取管理崗位;不會向上管理;不願意被PUA。暫且不說究竟為何離職,乘著這股「T4專家離職」風波而起的是,騰訊正在加快組織調整步伐。

近日,據《網際網路坊間八卦》透露,騰訊前端開發領袖、前QQ空間總負責人、騰訊雲布道師黃希彤已於近日離職,而被裁主要原因有三點:只做技術,沒有爭取管理崗位;不會向上管理;不願意被PUA。

暫且不說究竟為何離職,乘著這股「T4專家離職」風波而起的是,騰訊正在加快組織調整步伐。尤其是在數實融合浪潮下,包括騰訊、阿里在內的網際網路大廠管理變得尖銳,業務側重點變得敏感而謹慎,而唯一的共同點是,瞄準B端業務成為新增長支柱!

業務從C端轉向B端,市場從國內蔓延至海外,這一點從馬化騰看重視頻號和雲計算兩大業務板塊中可以看出,比如:今年1月初,視頻號宣布開始面向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商業化更進一步;騰訊雲明確「出海」路線......

一方面,國內市場增速放緩,勢均力敵的競爭者增多,出海成為國內雲廠商的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在國內流量見頂下,不同行業的企業企圖拓展海外業務以謀得增量,而對於國內雲廠商而言,為本土企業提供出海上雲服務,是不容忽視的潛在增長機遇。

基於此,乘著這股中國企業出海的熱潮,不只騰訊雲、阿里雲等網際網路雲廠商,還有天翼雲、移動雲運營商雲齊步出海,雲市場戰火也從國內延伸至海外,迎來新的競爭格局。

亞太破局,對標亞馬遜,勢必差異化取勝

不久前,雲圈論道發布一篇文章《乘上政企雲風口,運營商雲強勢衝擊網際網路雲廠商》中,憑藉政務雲,以天翼云為代表的運營商雲增長持續走高,相反,以阿里云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雲增勢放緩,照此趨勢發展,在今後幾年間,國家隊三朵雲勢必動搖網際網路雲廠商地位,占據國內雲市場頭把交椅。

國內雲市場逐步走進成熟發展期,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雲廠商瞄準海外市場也就不足為奇,畢竟藍海競爭比紅海競爭更有看頭。但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眾多雲廠商出海首選第一站是亞太地區,而東南亞又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首選亞太地區,也有不少現實因素:一是亞太地區雲計算市場需求大,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印度、菲律賓、泰國等多個亞洲市場的雲計算市場增速在60%左右,遠超歐美市場的30%-40%,且亞馬遜、微軟、谷歌三巨頭在亞太地區尚未形成壟斷地位,市場想像空間巨大;二是雲廠商跟隨中國企業出台,本土化優勢保障第一批穩定客源,再加上亞太地區地理位置靠近中國,且雙方貿易來往密切,國內雲廠商布局亞太更為方便。

創業邦統計的數據也顯示,過去一年 74% 的中國出海企業在東南亞有業務布局,超過了歐洲的 65% 和北美的 62%。除了網際網路、金融等第三產業之外,傳統製造業企業也不在少數,它們對雲服務的需求並不低。

瞄上亞太這片熱土,緊接著就是戰略布局。在這一點上,亞馬遜 AWS 在全球市場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作為全球最早實現盈利的一家雲服務廠商,亞馬遜給出的方案是專攻高級、功能複雜的複合式雲計算產品,比如,EC2 彈性計算雲和關係資料庫等,這些產品不僅提高定價和毛利空間,還能推高客戶未來的遷移成本有利於鞏固客戶群。當然,亞馬遜也有簡易的產品和服務,如最基礎的雲存儲,美國研究機構貝爾斯登的報告就指出,採用 AWS 基礎雲服務的中小企業不在少數,營收貢獻率長期接近八成。但更多的利潤,則來自剩下那兩成高級產品和服務。

不難發現,亞馬遜 AWS 的成功經驗不只是做高端產品,而是走差異化路線構築強大的護城河。同理,微軟 Azure 的成功在於強大的 B 端資源和基礎設施,谷歌雲則是以安全性和人工智慧技術見長。可以說,任何市場中差異化和產品力永遠是取勝的關鍵因素,而走向海外的天翼雲、阿里雲、騰訊雲們也要遵循這一普世邏輯。

海外競技,各方戰術「千差萬別」,關鍵在於技術和產品

面向海外,天翼雲、阿里雲、騰訊雲等雲計算廠商都要找准自身的發展路徑,才能真正站穩腳跟。早前,馬化騰在內部講話中要求 CSIG 不要再盲目追求市場份額、做大包大攬的集成產品,要轉向自研產品,其本質目的就是希望騰訊雲找到自身的差異化路線,這也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騰訊內部多次進行組織戰略調整。

具體來看,騰訊雲明確定位為 " 被集成方 " 和企業數位化升級的 " 工具箱 ",將向客戶提供更多開放項目、接口,共同完成產品開發。在近期舉行的騰訊 Light 技術公益創造營上,CSIG 總裁湯道生再次強調開放的態度。

和騰訊相比,阿里雲也不斷升級了海外組織結構,服務團隊、解決方案團隊逐漸實現本地化。利用「雲釘一體」在中國市場積累的經驗,從 IaaS 向 PaaS 遷移,走產業結合路線的戰略。如今,張勇現在親自掌管阿里雲和釘釘兩個項目,背後所暗含的深意也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天翼雲、移動雲等運營商雲,不僅選擇和出海的央國企深度綁定,還針對企業出海的問題提供服務,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化業務。

比如,中國電信國際公司也在去年和惠與科技旗下的 Aruba 簽署合作協議,構建從邊緣到雲的安全架構。同時,天翼雲去年底首次推出海外加速,依託遍布全球的CDN優質節點及線路通過智能調度及傳輸優化等核心自研技術為企業跨國、跨境訪問提供全站加速、CDN加速等多種業務的加速服務滿足出海企業本地化節點覆蓋的需求。

以跨境電商為例,天翼雲幫助跨境電商邁開「雲」步伐,通過雲上平台銷售產品一站式交易結算實現整體銷量大幅攀升。同時,針對大促日帶寬擴容效率低、搶購高峰擁堵,登錄、搜索、支付等大量並發請求等痛點場景進行適配功能扛住大規模流量。

總體而言,國內雲計算廠商出海各有千秋,優勢明顯,但海外勁敵環伺,除了面對同樣來自國內競爭對手外,還要面對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oogle Cloud這三座雲產業巨頭,若想爭得一席之地,不僅要適應海外「水土不服」的問題,更要看重自身技術和產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