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鐵飯碗,是用低收入「贖買」的,不給穩定性,就要給高收入

毫米 發佈 2023-03-12T22:45:48.354486+00:00

疫情三年,人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份穩定的工作,成了很多人的目標,考公考編人數因此屢創新高。

疫情三年,人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份穩定的工作,成了很多人的目標,考公考編人數因此屢創新高。

中小學教師編制相對來說容易考,既穩定,薪酬待遇也比公務員差不了多少。以前根本沒人瞧得上,現在熱度越來越高。

2022年,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數達到1140萬。這麼多人將教師作為職業選項之一,「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似乎已為期不遠。

但是,隨著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在可見的未來,基礎教育對教師的需求量也將同步減少。

據《中國新聞周刊》一篇調查報告稱,到2035年,我國在校中小學生人數將比2020年減少3000萬,屆時將有187萬名中小學教師過剩。

雖然目前缺少教師,但如果現在將編制配足,五六年之後,就會出現教師過剩,到時候怎麼處理?

完全停止招聘新教師不是不行,但是教師隊伍需要新鮮血液。停招5-10年,就會導致教師平均年齡嚴重老化。

所以,當教師數量與學生數量之比達到一個臨界值時,就得減少編制教師招聘。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地方就未雨綢繆,開始革新教師招聘方式,用合同制教師代替編制教師。

近日,廈門教師招聘遇冷引發行業關注。

據稱,廈門2023年教師招聘共放出1400個崗位,但是第一輪僅招了450人,完成率不到40%,不得不啟動了第二輪招聘。

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是我國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也是福建省人均GDP和房價最高的城市,超過福州和泉州。

此次招聘中小學教師,廈門開出的年薪是25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全國中小學教師平均年收入約10萬元(含五險一金等)。廈門25萬年薪招聘中小學教師,雖然比不上深圳財大氣粗,也算是相當不錯了。

這麼高的工資待遇,竟然還招不到人,究竟是什麼原因?

原來,廈門此次招聘的是「參聘制」教師,不是事業單位編制教師。

從字面上理解,「參聘」應該是「參照聘任」的意思。我國事業單位實行聘任制,在編在崗的中小學教師,每三至五年要簽一次聘任表。

參聘制教師跟在編在崗教師一樣,第一年簽試用期合同,試用合格後,第二年簽正式合同,簽一次管三年,以後每三年一簽,這跟正式在編教師沒什麼不同。參聘制教師的五險一金也參照正式在編教師執行。

參聘制教師跟編制教師唯一的區別在於,前者沒有在編辦備案,管理權限在縣區人社局與教育局,後者在編辦備案並由省級人社部門統籌管理。

通俗地理解就是,參聘制教師的飯碗沒那麼「鐵」,編制教師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畢業生不願意報考參聘制教師,就是擔心,如果有一天教師過剩,會不會先淘汰他們這一批人。

客觀來講,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廈門在編在崗的中小學教師,平均年薪並沒有25萬。編制教師的優勢是穩定;參聘制教師年薪高,穩定性方面就會打折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此次廈門教師招聘遇冷,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招聘的門檻太高。招聘對象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之一:

1、部屬師範類高校畢業生。

2、非師範類,雙一流高校畢業生。

六所部屬師範高校中,北師大與華東師大本身就是雙一流A類。非師範類的雙一流高校,每一所的大名都是如雷貫耳。能夠考上這類高校的學生,哪一個不是人中龍鳳?他們怎麼可能會青睞一個沒有編制的中小學教師崗位?

所以廈門第一輪教師招聘遇冷後,發現了問題,第二輪馬上對招聘條件進行了調整,不再局限於部屬師範和非師範雙一流。目前第二輪招聘還在進行中,估計情況要比第一輪樂觀。

最近有一種聲音,說要打破教師的鐵飯碗。他們不知道的是,教師鐵飯碗的穩定性,是用低收入「贖買」的。如果不給穩定性,就要給高收入。包括公立醫院的醫生同樣如此。

當然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容忍低質量的教育和醫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