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紫金DPU背後,天翼雲「野心畢露」

雲圈論道 發佈 2023-03-14T16:31:45.396760+00:00

寫在前面:隨著《數字中國建設規劃》重錘落地,未來算力需求將呈指數級上升,這意味著誰能先一步推出被稱為「未來計算三大支柱」的國產DPU,將決定其在年增170%新興賽道上的走向。正如英偉達博客中寫道,「DPU已經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加速計算模型的第三個成員。

寫在前面:隨著《數字中國建設規劃》重錘落地,未來算力需求將呈指數級上升,這意味著誰能先一步推出被稱為「未來計算三大支柱」的國產DPU,將決定其在年增170%新興賽道上的走向。

正如英偉達博客中寫道,「DPU已經成為以數據為中心的加速計算模型的第三個成員。」 而在國內,從2021年開始,DPU產業掀起一股自主創新熱潮,蓄勢待發。

可預見的龐大算力需求,以及傳統以CPU為中心的「CPU+XPU」多元化異構計算架構性能提升逐漸乏力,是DPU晶片得以快速發展的第一要義。據IDC統計,全球算力需求平均每3.5個月翻一倍,而DPU的出現,恰能平衡處理器性能增長率與數據量增長率兩者之間的關係,釋放巨量算力。

DPU是什麼?5年CAGR 170%的新興賽道

提及CPU(中央處理器)、GPU(圖像處理器),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DPU究竟是幹什麼的?其實,DPU,即Data Processing Unit(數據處理單元)的簡稱,在業界,被視為繼CPU、GPU之後,數據中心場景中的第三顆重要的算力晶片。

一方面,傳統CPU性能提升空間變窄,計算需求壓力增大。CPU性能從5-10年前每年30%的增幅降至三年前只有每年不到3%的增幅,而網絡帶寬每年依舊持續保持35%左右的增長,晶片的處理性能和應用場景帶寬增速的比例從過去的1:1左右變成1:10左右,這時候DPU的出現恰能彌補差距;另一方面,DPU還可以執行網絡、存儲、安全等任務,以及網絡協議處理、數據加解密、數據壓縮等數據處理任務,並對各類資源分別管理、擴容和調度。

某種程度上講,DPU的出現並非意在取代CPU和GPU,而是提升CPU處理效率,更高效地應對多元化算力需求,同時為CPU和GPU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實現從邊緣到核心數據中心的「架構、管理、調度」的三方統一。

如今,我國已然進入新算力時代,海量數據勢如破竹帶來多重挑戰。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從2023年開始全球DPU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美元,並進入年增長率超50%的快車道。而中國DPU市場規模在2023年也將超300億元人民幣,呈現跳躍式增長,2025年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565.9億元,五年複合增速達170.60%,未來將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和發展前景。

目前,國內廠商與國際巨頭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除了阿里雲、華為雲以及「國家隊」天翼雲等雲服務大廠具備資本和產品落地的實力之外,國內大多數DPU初創企業仍處於「賽前準備」階段,但終歸市場不等晚來者,誰能先一步推出DPU產品,誰就有機會搶占市場先機。

天翼雲率紫金DPU入場,打開DPU市場的想像空間

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布局為DPU提供了發展機遇,而中國數字經濟的應用場景為雲服務廠商提供了廣闊的「試煉場」。

除了數據中心外,DPU還將應用於智能駕駛、數據通信、網絡安全等領域,同時還可能提升網絡安全等細分市場的滲透率。以智能駕駛為例,預計到2030年智能駕駛在國內市場將是千億規模,而每個車機節點都是一個小型數據中心,產生大量數據處理、轉發、交換和存儲需求,若每一輛智能駕駛汽車都配上DPU,將有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

目前,與歐美國家DPU晶片相比,國產晶片仍有劣勢。而作為雲服務國家隊,天翼雲憑藉在雲領域的成熟技術和應用實踐自研紫金DPU,旨在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打造為雲而生的全新一代雲計算體系結構。據了解,紫金DPU帶來虛擬化全卸載、多種業務硬體加速、自研高性能網絡協議三大技術突破,將計算、存儲、網絡和安全算力遷移到完全自研的軟硬結合體系中,構建了面向不同算力、全國產化自主可控的第二平面。

「基於紫金DPU的新一代雲計算體系架構,實現對計算、網絡、存儲等算力資源的快速雲化加速,具備高性能、低延遲、高可靠、可大規模部署的特點。」中國電信總經理邵廣祿如此說。

隨著5G時代數據量和傳輸速度的飛速增長,不只天翼雲,阿里、華為、騰訊、美團、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大廠也爭相進入DPU賽道,比如星雲智聯背後有美團和百度,而雲脈芯聯也有字節跳動的身影。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天翼雲自研紫金DPU背後,可以看出DPU是一個藍海賽道,跟隨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布局而動,向內是新基建中的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向外是智能駕駛、數據通信、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場景。目前來看,DPU尚處於發展早期,預計在2025年左右進入發展成熟期,各類應用場景將得以大規模爆發,如今,DPU研發企業需要做的就是紮根研發,挖掘更多技術的創新可能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