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遠的遺憾:曾與彭總平起平坐,開國授銜卻沒份,遺言只寫兩字

有歷史 發佈 2023-03-19T02:42:28.427900+00:00

1955年開國大授銜,偉人、周總理及朱老總、彭總等人,討論開國將軍們的授銜問題,看看還有沒有遺漏的、不合適的。

1955年開國大授銜,偉人、周總理及朱老總、彭總等人,討論開國將軍們的授銜問題,看看還有沒有遺漏的、不合適的。

這時已進入最後的醞釀確定階段。

徵求各方意見時,一貫沉默寡言的101突然表示,還有一位老同志夠格評為元帥軍銜。

這個人,就是已經脫下軍裝的滕代遠。

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很陌生,十大元帥、十大將後來都沒有此公的名字。

再往下數,57位開國上將、177位中將、1360名少將,也沒有。

那麼,此公究竟何許人也?101的話是否過譽呢?

還真不是。

一、滕代遠資歷驚人

開國那次空前絕後的大授銜,牽涉範圍極廣,對那一代軍人的意義十分重要,所以非常謹慎。中央拿出的標準有三條:一看戰功,二看資歷,三看山頭。

幾條標準不分先後,可以相互調整優先級,缺一不可。

那麼滕代遠有什麼可以說道的呢?

滕代遠的起點之高,軍中很多元勛宿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他的資歷起點,要從平江起義說起。

我軍的歷史起點是八一南昌起義,同時還有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並稱三大起義,是我軍無可撼動的資歷之王,參與三大起義的領導者、組織者,後來基本都是軍中頂級人物。

與此同時,還有一系列其他地區發生的武裝起義,比如楊靖宇領導的豫東確山起義,謝子長領導的陝北清澗起義,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起義,吳光浩等領導的鄂東黃麻起義,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起義,周逸群、賀龍領導的湘西桑植起義,張鼎丞、鄧子恢領導的閩西起義,劉志丹、唐澎領導的渭華起義,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平江起義,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的百色起義等。

這次武裝起義基本上都是各自獨立進行,沒有外部支援,本著決死的意志去干,是我黨我軍革命上光輝的典範,因此意義極大。

其中比較有分量的,當屬朱老總的湘南暴動、鄧公的百色起義、彭總的平江起義、賀老總的桑植起義等等。這幾次起義,對開創後來的紅軍某一個方面軍,或開創一方武裝割據鬥爭,都具有決定性意義。

因此他們的領導人都因此獲得非常高的革命資歷。

滕代遠參與的平江起義,其部隊後來融入井岡山,是紅軍最早的源流之一。

當時除了十大元帥、十大將中的許多人都沒有夠到這個級別。十大元帥除了老總、彭總、軍神、詩帥、賀鬍子、葉參座,其他幾位徐、聶、林、羅說實話都要低於滕代遠。

井岡山時期,山上排名前五的領導人,就是毛朱彭滕黃。

黃是平江起義的另一位領導人黃公略,此公於1931年反「圍剿」作戰被國民黨飛機槍彈擊中犧牲,否則後來至少是開國十大將的有力競爭者。

行文至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許多開國老一輩革命家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和那些犧牲了的同志們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夠幸福了,還向組織多要什麼呢……

這是數十年革命生涯,內心深深種下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質樸情感。

說回滕代遠。

為什麼把他排進前五的領導人行列,反而是朱毛紅軍的鐵桿第三人陳毅沒有排進去呢?這也是滕代遠的地位及心胸使然,滕代遠太過謙虛,為了補償他,所以朱毛把他排得靠前了。

有人不免要問,既然謙虛,就應該讓賢啊?怎麼反而讓他高居前列呢?

這裡面有一段故事。

二、力辭方面軍首長

平江起義部隊形成的基幹部隊是紅五軍,這是與朱毛的紅四軍並稱的紅軍早期骨幹部隊。

紅四軍擴充為紅一團軍後,彭滕黃領導的紅五軍也擴充為紅三軍團。

這時,上海的黨中央感到,就當趁熱打鐵建立紅三方面軍,也就是以紅三軍團為主體擴充。

關於這個決定,不管是黨中央,還是朱毛,都是非常欣然的,都樂見紅軍隊伍擴大。

滕代遠親自到上海接受黨的命令,誰知回到軍團,彭德懷反對。

什麼理由呢?

彭總是一個天性質樸的人,是一個做實事的人,一生最討厭的是擺花架子、弄官僚主義。

彭總的意見是,紅三軍團人少槍少,並不足以撐起一個方面軍的架子,當前最要緊的是反「圍剿」作戰。如果貿然拉起方面軍的架子,「實際上不能提高戰鬥力,反而減弱戰鬥力,浪費幹部,幹部又缺乏」。

滕代遠一聽,非常有道理,也極為支持彭總的決定。紅三方面軍就這樣沒有組建起來。

紅軍有一、二、四方面軍,而無三方面軍,典故就在這裡。

大家想一想,後來評定元帥,曾有十二到十五人的名單,有好幾位元帥的地位是浮動的,為何軍職較低的徐向前(解放戰爭時期僅是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地位堅如磐石呢?就因為他的四方面軍代表身份。

如果組建了紅三方面軍,彭滕二公必然都是元帥。

當然,那時的滕代遠肯定想不到此事還能關涉到評定軍銜,但方面軍首長的職務,必然遠遠高於軍團首長啊,這是扎紮實實的現實利益。

不僅力辭方面軍,彭滕黃還建議紅三軍團與紅一軍團合併,統一組建成紅一方面軍,接受毛朱的領導。

這一下子境界就出來了,原本彭滕黃是略高於一軍團育帥聶帥的,這一下成了平起平坐,從現實利益上看讓步極大。

所以井岡山合議,成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和統一指揮紅軍及地方政權的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偉人出任總前委書記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一把手。

老總、彭總、滕公、黃公略、育帥、譚老闆分別擔任總前委委員和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

育帥那時還是年輕小娃子,只不過軍事上委以重職,黨內地位遠遠不能和前幾位相提並論,譚老闆也是剛剛上來,代表性不夠。

至於羅帥,那時徘徊在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執行委員等位子上,更談不上和滕代遠相比了。

這就是井岡山五大領導的由來,朱毛加彭滕黃。

越謙虛,越不計較官職大小,地位、職務和群眾公論就越主動找你,這是自古至今顛撲不破的真理。

三、錯失軍銜有根源

滕代遠的能力素質與戰將不大相同,比較全面,從他的成長路徑上看是萬金油式的幹部,幹啥啥出彩。也正因為這個特點,滕代遠的軍事生涯顯得不夠專一,從戰功上不免顯得有點單薄,不能和彭劉徐林粟等相比。

滕代遠在紅三軍團幹了沒多久,就上調中央蘇區機關,當選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中央軍委武裝動員部部長,脫離一線指揮,成為領導一個獨立系統工作的部門領導。

這其實反映出中央對滕代遠能力素質的定位,具有領導獨立系統工作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領導能力。

做這種工作需要的是耐心、細緻、胸襟、視野,對人的考驗,其實遠遠要比戰將複雜的多。

舉例來說,戰將就像獵豹,而獨立工作系統的領導就像大象,前者必須有非常突出的軍事特長,後者則需要穩如泰山的綜合素質。

你能說兩者誰更強嗎?恐怕不太好評判得出來。

滕代遠此後又到蘇聯學習,因此沒能參加長征,在蘇聯學習結束後直接去的延安,一到延安就被委以重任:中央軍委參謀長。

那時的總參謀長和現在我軍總參謀長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八路軍習慣設置總指揮和副總指揮,也就是老總和彭總,老總實際上是我軍總司令的角色,彭總實際相當於八路軍軍事總負責人的角色。

參謀長更多承擔協助指揮,而非主管全軍軍事工作。

然而即使這樣,也足夠顯示出滕代遠的水平了,起碼與八路軍三大主力師師長勉強平起平坐。左權犧牲後,蕭勁光也調任他處,滕代遠補其缺位,擔任八路軍參謀長,協助彭總指揮。

如果一直按這個路子走下去,他在軍內的位置將穩居彭總之後,與劉林徐羅諸位有的一拼。

但是在那個將星璀璨的年代,我軍歷來不缺能征慣戰的名將勇將,缺的是善於統全局的萬金油幹部。

抗戰勝利後,滕代遠再次脫離部隊,參加了北平軍調工作,協助周葉二公。

這使得他的軍事生涯再度中斷。

解放戰爭期間,滕代遠無緣再擔任獨當一面的軍事領導人,只在晉冀魯豫大區主抓過一段軍事工作,是為了補劉鄧南下後的空白。

晉冀魯豫部隊併入華北軍區後,滕代遠給聶帥當了副手。

現在再來回顧滕代遠前面的經歷,如果當年紅三方面軍組建起來,他作為紅三的代表,極有可能與徐向前一樣,以大軍區副職的身份,完全足以競爭元帥。

大家注意,發展到此時,滕代遠在功勞上,已經漸漸被各大方面軍首長們超越,這是後來中央沒有力挺他擔任元帥的潛在條件之一。

四、公正無私的鐵道部長

解放戰爭還沒打完,最終決定滕代遠命運的一個命令來了。

據滕公自己回憶,1948年11月,他接到中共中央軍委的電令,要他以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作基礎,在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委任他為部長和黨委書記,負責積極籌備成立機關與召開全國鐵路工作會議、黨委會議,以便加緊進行搶修鐵路,保證通車,擔當起運輸任務。

那時平津戰役尚未結束,淮海戰役剛剛開打,中原是否底定其實還是未知數,但黨中央、毛主席高瞻遠矚,已經開始籌劃全國性的交通工作。

在諸多因素尚屬未知的情況下開展鐵路工作,自然千難萬難,滕代遠接到的是一副十分艱巨的擔子。

1949年1月10日,滕代遠正式收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委任令,擔任軍委鐵道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又轉任國家鐵道部長。

這又是萬金油幹部的專屬工作。

滕公不無遺憾地回憶說,這是周恩來同志「要我第一個從解放軍轉到做經濟方面工作的人」。

雖然還掛著軍委的牌子,但這無疑意味著和軍隊基本脫離了。作為一個以將領身份起家的老革命,沒有什麼會比這件事更令人失意了。

但滕代遠沒有任何抱怨,作為新中國鐵路工作的開山鼻祖,他把建國之初的鐵路工作領導的井井有條,不僅圓滿地接管了全中國舊鐵路,還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鐵路系統的大整合,實現各大戰略區鐵路基本通車,為新中國鞏固國防形勢、恢復經濟建設疏通了大血管。

在新中國交通史上,滕公的功績永昭史冊。

1955年大授銜,由於很多擁有卓越功勳的軍隊高級將領都已轉到地方工作,所以偉人定了調子,不再擔任軍隊領導職務的,就不再授予軍銜。

周恩來、鄧小平都屬此例,偉人更是力辭大元帥的軍銜。

李先念、滕代遠兩位都是轉到地方工作的領導人中級別比較高的,按理說都有競爭元帥的資格。育帥所言,實不為過。但出於各種平衡因素的考慮,滕代遠最終與軍銜失之交臂了。

但中央並沒有忘記滕代遠的功勞。

當時國家幹部劃分級別,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中央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國務院副總理待遇;大將以上可以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

滕代遠當時的職務是,國家鐵道部部長,中央軍委鐵道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國防委員會委員。

與副總理還差一些,但中央仍按四級待遇。實際上是對滕公一生功績的非軍銜式認可。

這個級別,至少不低於大將吧。

滕代遠一生光風霽月,黨叫幹啥就幹啥,不以職務地位為意,他的子女們也沒受到他多少恩惠,幾個兒子參軍的最高的只干到大校,師職幹部,在開國一代元帥大將中很普通。

1974年滕代遠去世,時年70歲。老人家臨終前寫了遺言,家人拿來一看,只有兩個字:

服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