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關於金錢的雙標

馮侖風馬牛 發佈 2023-03-20T08:01:07.160684+00:00

問:前一陣有這樣一個新聞:廣東一家動物園,經常有迷信的遊客拜金錢豹想旺財,沒想到時間一長,金錢豹也學習遊客的樣子開始拜拜,向遊客拱爪作揖。


前一陣有這樣一個新聞:廣東一家動物園,經常有迷信的遊客拜金錢豹想旺財,沒想到時間一長,金錢豹也學習遊客的樣子開始拜拜,向遊客拱爪作揖。


一些網友認為,金錢豹有「金錢」「暴富」等美好的寓意,不僅見了要拜一拜,甚至連社交帳號的頭像也都是金錢豹的照片。


您如何看待這種拜金錢豹,把社交帳號頭像換成金錢豹,以及熱衷於暴富的心態?


馮叔

說起「金錢豹」這個詞,首先想到的,當然是這種動物。


其次,大概一二十年前,我去台中,在那兒看到一家吃飯、跳舞的地方,叫「金錢豹」。之後,「金錢豹」開到北京,是吃自助餐的。


那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要叫「金錢豹」,現在算明白了。


在經濟高速成長的時候,都市化會給年輕人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大家面對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等方面的支出時有壓力,需要錢。生存不易,就會有「一夜暴富」這樣的想像,拜金錢豹大概是源自這個想法。


十多年前,台灣的人均GDP就超過1萬美金了,那個時候,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台灣的都市青年有了這樣的壓力,「金錢豹」那個時候就在台中流行過。


今天,在大陸的一些都市裡,年輕人也有了類似的處境、人生感嘆以及人生夢想。


另外,這當然也是一種調侃。網絡世界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大概就在於此,大家往往會把事情說得很嚴重,但其實是一種調侃。


我覺得,拜金錢豹,把金錢豹當頭像,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流行,反映出了兩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還是折射出一部分人在都市生活的不易。


我有一次和公司負責招聘的同事聊天。他說,在面試一名應聘者時,談到薪酬。應聘者談得非常的具體,說自己房貸多少錢,小孩上幼兒園要多少錢,吃飯花多少錢,交通支出多少錢,等等,「我也不跟你多要,只要工資能夠覆蓋這些開支就行」。


招聘的同事說,聽他那麼聊,其實心裡感覺是不怎麼舒服的,但確實也能感受到他的不容易。他列出來的,都是維持基本生活的開支。


所以說,「金錢豹」這樣的流行語,跟「內卷」「躺平」這些詞的流行是類似的,都折射出一種生活中的不易。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這種現實壓力下,大家的價值觀、追求以及是非標準更偏向於物質,偏向於金錢。


畢竟,錢這個東西,你可以在道德上詛咒它,但是,它在你口袋的時候,你還是感覺到它能給你帶來無限的安慰、自由和幸福。所以,人往往都是雙標的,道德上鄙視金錢,但是,錢在自己口袋的時候,又覺得很牛很舒服。


所以我覺得,生活的壓力確實讓一些人的價值觀開始偏離我們傳統的小富即安和隱忍生活的價值觀,開始更多地直接追逐金錢,希望能夠快速地得到更多的金錢——如果不快速地得到錢,這些生活中的麻煩都解決不了。


前些天,我和公司的年輕人聊天,說到了買房。


現在想在30歲之前買房,不靠父母以及其他人的資助,僅僅是上班,確實是比較困難的。除非是買彩票中大獎,但這是概率極其小的事情。此外就是創業,而創業有成功就有失敗。


30歲以前可能買不起房,但是租得起房。你努力工作,就可以租得起房,而且租大租小可以有彈性。應該說還不至於沒地兒住。


買房還是租房,這當然也是解決住這個事的不同選擇。


總之,我覺得,拜金錢豹、期待暴富的這種觀念,其實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一些年輕人在都市奮鬥,他們的生活壓力的確非常大,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來幫助他們解決住房、醫療、教育等等基本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福利,減輕青年人在都市生活的壓力。


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是要倡導一個「平衡」的社會價值觀。要說讓大家完全不去想錢這麼個事兒,說錢就是個壞東西,錢到了門口也給踹出去,我覺得這也有點裝,也沒有人會贊成這樣的觀點。但是,要在合規合法的範圍內追求自己的權利,追求金錢,獲得經濟利益。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