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985大學要來河南建分校,盤點河南無重點的歷史之痛

虎哥數碼宅 發佈 2023-03-20T09:06:25.042827+00:00

被河南人民期盼已久的985大學,終於明確來要來河南了!據河南日報最近的消息,位於鄭州的中原科技城今年將重點引入5—11所高校研究院所和省科學院研究院所。目前有14所國內一流高校已表達強烈的合作意願,其中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已明確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被河南人民期盼已久的985大學,終於明確來要來河南了!

據河南日報最近的消息,位於鄭州的中原科技城今年將重點引入5—11所高校研究院所和省科學院研究院所。目前有14所國內一流高校已表達強烈的合作意願,其中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已明確將設立鄭州研究院。

以上3所即將在鄭設立研究院的985大學,是否會承擔教學任務,現在還不知道。已經投用的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現在已經開展了研究生培養工作。河南人最渴望的可是本科院校,研究生起點的短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019年河南的考生數量就突破了100萬,省內居然只有一所211院校鄭州大學。河南考生想上985或211,簡直是地獄般的難度。「高考不公」的呼聲也越來越大。殊不知河南高教貧弱的問題由來已久,歷史上河南有很多次發展機會卻都被錯過了,最為出名的有四所重點大學,都與河南失之交臂。這四所學校,就是上圖中的四所院校。

我們河南的「高考不公」,其實真的是自己造成的。我們當以史為鏡,看看當初河南是怎麼錯過這四所重點大學的。

1 河南錯過中國科技大學的歷史

1958年9月,中國科技大學在北京創建,郭沫若為首任校長。該校是高起點,根正苗紅,是為「兩彈一星」事業而建立。建校後,中國科技大學旨在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規格之高、精英薈萃,史稱該校的創辦是「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再到1969年3月,「珍寶島衝突」爆發,中蘇兩國關係驟然緊張,北方邊境戰雲密布,許多駐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了戰備需要,必須及早離京,南下疏散。

同年7月,中科大也派出人馬,分批去往湖北、江西等地選點。當時的湖北方面表示,沙市已經有了中科院的五七幹校,沒有合適的地方再安排中科大了。河南南陽方面表示:如果是要土地,那有的是,三千畝、五千畝都沒問題,但我們南陽,實在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這等於告訴中國科技大學,俺吃飯都緊張,你來了咋辦?

這個時候,安徽省出面了,把中國科技大學請到了安徽。

小農思想的河南,痛失中國科技大學!

2 河南錯過中國礦業大學的歷史

中國礦業大學有百年歷史,辦校過程複雜曲折,戲稱中國最會流浪的大學,開始多年是以河南為根基的。

1909年英國人在河南焦作創辦了焦作路礦學堂,這是晚清時期外國人在中國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也是唯一的一所私立工科高校,它就是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抗戰爆發後遷到西北一帶,又與其它大學合組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焦作工學院在1946年在河南復校,後於1949年9月遷回焦作原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將焦作工學院劃歸原燃料工業部領導,50年後將華北煤礦專科學校併入,在天津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礦業高等學府——中國礦業學院,在天津、焦作兩地辦學,隨後的51年,很快焦作部分全遷天津。1952年,響應全國高校院系大調整,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的採礦系全部併入中國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學院一躍擁有了一批全國最頂尖的採礦科學技術人才。次年,整體遷至北京,改名為北京礦業學院,1960年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成為「北京八大學院」之一。

在此之後,由於一系列的原因,這所學校又開始了10多年的顛沛流離。在此期間,該校曾多次想遷回河南,但都沒有成功。經過多次搬遷,最終1978年定居在江蘇省徐州市,並在北京原校址設立中國礦業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我詢問過一些老年知識分子,他們對這些歷史也不清楚,只是聽當年他們大學老師提過這個話題。原因大概是:焦作畢竟是產煤重地,煤業是礦業的一種,也需要人才。中國礦業學院焦作分院在1951年搬遷天津之後,人才培養基地不在了,怎麼辦,總不能大老遠去天津挖人。河南省委於1958年9月,批准在焦作中國礦業學院原校址建立焦作礦業學院。既然已經有焦作礦業學院,那麼當初遷走到中國礦業學院的,也就沒有回來的必要了。

當然,上述這些原因,是我從高齡父輩知識分子口中所述得到的模糊答案。缺乏嚴謹歷史證據的,但時代的困境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當時的官員認為:再回來怎麼辦?地要批,校舍要新建,糧食物資要供應,這些當時都很困難!

9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回過味的河南,在1995年4月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焦作礦業學院恢復焦作工學院校名。 2004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焦作工學院更名為河南理工大學。

現在的河南理工大學,也以百年學院自居。如果說正統,中國礦業大學才是真正的衣缽弟子。其實,其精髓部分,早已經不在河南了,河南理工連211都不能擠進去

當年心胸狹隘的河南,失去了中國礦業大學!

3 河南錯過中國地質大學的歷史

1970年,準備外遷的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到全國各處尋找落腳之地,也派人到河南省考察建校之地。

最初,校方決定遷往煤炭資源豐富的河南平頂山,並且已經與當地政府基本達成了一致,但平頂山方面最終遲遲不予落實土地、糧食供給等問題,中國地質大學等不及,便選擇了湖南,但最後湖南也沒去,而是遷往了湖北武漢,就此與河南擦肩而過。

你看,人窮志短,河南歷史上再次失去第三所重點大學!

4 河南錯過對外經貿大學的歷史

1969年左右13所北京的高校受國內外形勢的影響,開始遷出北京,疏散到全國各地。這13所高校中,有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北京農業大學等,大家對他們的遷徙史略知一二。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為「對外貿易學院」的遷徙史,一般人都不知道。

與其它13所高校外遷時間點一樣1969年,對外經貿大學的前身—對外貿易學院,主遷河南省固始縣,一少部分人員分流到息縣。(當時一同遷過來的,還有外貿部的「五七工廠」。)但是其他13所外遷京校,大約在1977年至1979年先後返回北京復校,這七八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當地正常辦學。而對外貿易學院到固始後,正常辦學只有10個月的時間,1970年8月,該學院宣布在河南固始就地撤銷,在這段最困難的日子裡,固始地方給予學校師生極大照顧。為啥這樣說照顧呢?因為河南省固始縣是人口大縣,革命老區,是非常貧窮的地方,直到2023年還屬於財政補貼縣。

辦學時間短是和其他13所高校最大的不同。不重視外經貿大學的遷入,只把它放在了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真的沒有留住對外經貿大學的實力。

現在,「兩財一貿」中的「一貿」指的就是外經貿大學,該校也於世紀之初進入「211」工程。倘若此校留在河南,像中科大一樣被接到省會發展,那麼河南高教就不會如此窘迫了。

5 歷史的真相與無奈

河南曾經錯過這幾所重點大學,我們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就向我們講過一些這方面的歷史。當時我們也特恨老一代的河南地方官:他們當初但凡是有一點眼光,就不會害得我們河南考生考大學非常艱難!

其實想想,我們是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問題,沒有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待問題。「接持能力」就是吃飯問題。當年河南窮啊,產糧大省是不假,可是要支援全國,自己餘力不多,自身糧食都緊缺。一個縣市,動輒要養中科大那樣的幾千口人,這真是窮上加窮,雪上加霜!

其實當年中央去往河南的單位也很多,有大量黨政機關人員和科研高校和遷往河南。上面說過,就連到現在還窮的叮噹響的小縣城—河南固始縣,都有「北京對外貿易學院」遷過來。河南在當時,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今天的人們,確實不能再苛責什麼。

況且,這些高校名義上,只是戰備疏散,並非正式的搬遷。接收一所從大學,需要各省自行籌備經費、地段、學舍和各種配套,過段時間人家還要回去。所以,心胸不廣的地方,肯定從心理上是不願意接受一大堆人來「吃幾年閒飯就走」當不止河南省拒絕大學遷入,別的省份也幹過這件事,如果就單單以為河南蠢笨傻,是不公平的

你如果當初是地方官員,天天為了各單位吃飯而發愁,請問你敢說你有現在的眼光嗎?我相信一般人都沒有,因為我們當初還是小農,很難擺脫小農意識。在那個年代,有幾個人能跳出小農意識,具備超前眼光的!

如果說沒有一個,那也不是,還真有例外的,那就是時任安徽省省的李德生。當時河南省不要中科大,可安徽省卻是求著科大去安徽。

安徽舉全省之力,支持中科大的發展。比如說,在全國電力都很緊缺的年代,將中國科大列為優先供電單位;合肥在淮河以南,本來不屬於配備集中供暖的地區,卻給中科大破例,安上了暖氣;省里還與鐵道部門全力爭取,開通了合肥到北京的鐵路專線,以方便教職員工回京探親。這就是中國科技大學,到70年代也不肯回遷、一直紮根安徽的根本原因。

當時的安徽省長李德生的眼光極具前瞻性,他說:「就是再難,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保住中國科技的種子!」 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德生就是河南人!想起這個前輩,河南人今天恨不得跺腳感嘆:當初他為什麼不是河南省的領導呢!

安徽省為了支持中國科技大學,差點解散了本省的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請問,如果你是領導,你當初會有這個魄力。因為高校並不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當年是沒幾個人有這方面格局的,普遍認為「高校的到來是吃俺的糧食占俺的地。」所以說,不扯別的,單就支持高校這件事,李德生堪比當今VC。

所以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河南沒有李德生,河南大大小小的地方官沒有選擇共忍時堅。當時全國都難,不止是河南,河南的小農思想,尤其根深地固,到現在還是。歷史可以證明,其實當如果河南如果願意,再克服幾年困難,一些都會好起來的。

以史為鑑,河南若如忘記高教上的那些事情,還將重複這樣的故事。

6 現在

科研人才決定一座城市的遠方。現在VC都要去科研院所,大學實驗室蹲項目。

在中國人工智慧領域,中科大占據半壁江山。有中科大18羅漢在創立的科大訊飛,有科大創辦的雲知聲,有還有商湯科技、雲從科技、寒武紀等,都是起源於中國科技大學。這些河南有麼?還不是當初造的孽!

我在鄭州大學上學期間,河南省會鄭州市,一直喜歡大拆大建,人戲稱「鄭州鄭州,遍地挖溝,一天不挖溝,它就不叫鄭州!」鄭州最近20年來,幾乎把所有城中村拆了個遍,把勁都使在了房地產上,唯獨沒有在教育、科技上下功夫!

中科大給合肥給安徽的回饋,也是非常豐厚,令人羨慕。

  • 1999年,合肥被確定為國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 2004年,合肥成為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
  • 2017年,合肥市正式獲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截至那一年,全國兩家,一是北京,另外一個就是合肥,別無分店。

有人說過,河南和江西都「錯過」了中科大,原因是時代的無奈,放棄罷了,我們後人無法過多苛責。因為缺少重點高校,河南決定「借雞生蛋」,引入省外一流大學,這至少是件好事。但是,河南省,真的會痛改前非嗎?

(這裡是虎哥,擼代碼板子20載,目前文筆尚差,但均是有感而發。技術一般,還需提高。請關注我,看看數碼,聊聊軟體,侃侃職場,相互學習,有項目一起發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