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應該增加課後生活實踐

育鄰人 發佈 2023-03-21T21:00:43.413234+00:00

育鄰夢網友提問:中小學課後服務體育活動開展的途徑有哪些?回覆:中小學教育應該增加課後生活實踐。當前,「5+2」課後託管服務已經被變相辦成了學校自主創收項目,這必將與鼓勵性人口生育政策相悖。因為,以各地公布的生育補助為線,生育補貼還不夠一個小學生的課後託管服務費。

網友提問:中小學課後服務體育活動開展的途徑有哪些?

回覆:中小學教育應該增加課後生活實踐。當前,「5+2」課後託管服務已經被變相辦成了學校自主創收項目,這必將與鼓勵性人口生育政策相悖。因為,以各地公布的生育補助為線,生育補貼還不夠一個小學生的課後託管服務費。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周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也就是說繁殖是生命物質延續存在的基礎、外部營養物質是確保生命存活的基礎。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發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

通過農耕,人類可獲得相對更加穩定的食物補給、通過畜牧,人類獲得了相對更為優質&可控的動物蛋白、通過採礦—>冶煉—>製作,人類製成了更多優質的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自然生命體系中,唯有人類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能力。然而,人類後天摸索形成的主動勞動創造能力卻並不具備生理遺傳特質。因此,為了將業已形成的文明生存智慧世代傳承下去,人類社會形成了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完備的群體生存技能傳承體制——教育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觀點,並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教學做合一」。根據教育目標差異,現代人類將教育工作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3個大類。那麼,為什麼說中小學教育應該增加課後生活實踐呢?

語言文字學、數學、物理、地理、化學、自然、政治、歷史、醫學、藝術、體育、音樂、美術、道德與法治、信息技術......現代學校教育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人類已知社會文明形態,教育儼然成為了輔助孩子們更好地「站在巨人肩上成為巨人」的最佳捷徑,它能夠讓現代人類社會的孩子們足不出戶便可博古通今。然而,如今只學校教育幾乎與勞動創造毫無干係,老師從大學畢業便走上講台、教材編撰在辦公室就完成了、學校日常教學幾乎與社會完全隔開。

《論語·子張》: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工作之後還有餘力的就應該去學習、進修,不斷提高自己;學習、研究之餘要多參與具體的工作與實踐。而今,國家公職人員招錄、國家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招錄、國有及一些中大型企事業單位人員招錄......學識學歷都是報考條件中的核心標準,至於社會生產勞動實踐經驗幾乎不被列入報考擇優選標準。因此,學校勞動技能課不下地、不見勞動輔助工具;孩子們上學不背書包、放學不需要處理家務,只要學分考得好、學識認證拿的多好就萬事大吉。

城鎮家庭沒有可耕種的田地、城裡有各種組織孩子們進行勞動實踐的盈利性公司、城鎮周邊有大量計次收費型農場、學校開始與各類培訓機構合辦有償課後託管......當學識學歷成為城鎮職場最佳「入場券」之後,中心學生的生活實踐就一點點被學識內容侵占,以至高學歷教育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文字遊戲專家好逸惡勞的懶漢

《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望文生義,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同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做事,就是最好的學......只有能夠接受生產勞動實踐檢驗的學識教育才有社會實用價值。所以說,中小學教育應該增加課後生活實踐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需要來自家庭的無私陪伴、需要來自學校和社會的諄諄教導。育鄰人:探索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以期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建成社區鄰里相幫的教育服務生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