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起源以及50年歷史全景——電子影音界執牛耳之「大法」傳奇

真義科技 發佈 2023-03-25T23:31:03.471734+00:00

導讀:索尼的歷史,其實非常有趣,總有各種出人意料之事。例如初創時做電飯煲且失敗了,接著兩個創始人因為資金問題走到了一起,後來又因為共同的理想而並肩作戰。

導讀:

索尼的歷史,其實非常有趣,總有各種出人意料之事。例如初創時做電飯煲且失敗了,接著兩個創始人因為資金問題走到了一起,後來又因為共同的理想而並肩作戰。

此外,電晶體收音機能夠成功,實際上經歷了千辛萬苦;特麗瓏技術,更是在公司瀕臨破產的情況下歷經絕望才完成的;此後才先後有了Walkman、PlayStation的輝煌。


(一)索尼的誕生

1,戰後機遇

「二戰」期間,一位名叫井深大的工程師在日本精密儀器公司(Japan Precision Instrument Co.)工作,負責測試與生產新的軍事設備。戰後,該公司被解散。

1945年九月份,井深大帶著20名曾經的同事,回到東京。由於當時的東京基本就是一片廢墟,所以他們的工作室只能選在位於日本橋Shirokiya百貨公司三樓的一間狹窄房間。

畢竟這個百貨公司是為數不多勉強倖存的建築物,可以暫時過渡一下。不過後來隨著百貨大樓的修繕,工作環境逐漸改善。

一個月後(1945年十月份),井深大正式成立了東京電信研究所,負責通信設備的開發和生產。剛開始他們並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公司的第一個產品竟是電飯煲!

當時生產的電飯煲可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而是木製的——真正詮釋了啥叫「木桶飯」。

遺憾的是這個產品最終失敗了,因為每次煮出來的不是夾生米飯,就是下面燒糊上面沒熟,皆難以下咽。如今這款「電飯煲」還保存在索尼博物館中,可見初創之艱辛。

電飯煲產品的失敗,讓井深大開始陷入資金不足的窘境。這時候,他想起了在1944年由於軍事設備工作而結識的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出身名門——是經營盛田酒業的盛田家族之第15代長子,家境顯赫。戰時大學畢業後,為了避免上前線服兵役,便通過關係進入了一家日本軍隊研究所。

戰後盛田昭夫去了東京工業大學當老師——因為他對於家族生意沒興趣,但井深大知道這個故友對電子技術依然迷戀,便邀請他加入公司共同經營。

1946年初,井深大起草了新公司的創始章程,其願景非常宏大——建立一個自由輕鬆的理想工廠並通過技術為日本文化做出貢獻,這後來被作為索尼集團的起源而流傳了下來。

1946年5月7日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成立,同時盛田酒業還為公司注資了19萬元(盛田昭夫的力量)。

從此,井深大將追隨自己所設定的宏大願景,以畢生所學,將前沿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應用於普通家庭,讓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2,首次成功

井深大的深謀遠慮不光體現在「企業文化」的建立和企業資金的引入兩方面,還體現在其人事安排上。

例如新公司的總裁併非他自己擔任,而是由其岳父前田多門任職,因為前田在戰後擔任日本教育部長——這對新公司而言代表什麼就不用多說了吧(政商政商)。

而他自己就主管最擅長的技術工作,盛田昭夫則負責經營和營銷方面的事務。傳奇的歷史軌跡,此時便已註定。

新公司成立後,很快就爭取到了來自交通部的50台真空管電壓表訂單。但由於戰後原材料的短缺,以及貨幣政策的改變,於是井深大便設計了一款電熱坐墊以幫助公司暫時過渡。

1947年公司搬遷到了品川區御殿山(當時的廠房全都是木屋,下雨的時候由於屋頂漏水必須打傘工作,並開始研發其第一款軍用技術轉民用的電子產品——錄音機。不過,由於原材料短缺和技術難題困擾,所以研發進度十分緩慢。

1949年九月份,第一個原型終於研發成功!此後又於1950年一月份推出G型(機構使用)原型——日本第一台磁帶錄音機就此問世

1951年三月份,研發改進的H-Type錄音機上市——這是日本第一款消費級錄音機,其重量只有13公斤——不到G-Type的三分之一(看圖便能感受得到G-Type重得有多麼離譜)。

為了打開銷路,公司為這款劃時代的產品,開展了教育用途宣發。正所謂「排水先挖渠」,最終這款產品迅速進入了全日本的學校市場,可謂大獲成功!

不過,H-Type的體積有手提箱那麼大(學生上課時這款設備可以占據一半的講台位置),可見改進空間還很大。同時,在銷售過程中,盛田昭夫逐漸意識到了本土市場的局限性

1952年三月份,井深大前往美國考察市場。正是這次美國之旅,他接觸到了電晶體技術(1948年由貝爾實驗室發明),並發現錄音機在美國的滲透率並不高。

1953年八月份,盛田昭夫開始了為期三個月的美歐之旅。首先他前往美國,與貝爾實驗室的母公司西部電氣簽約電晶體技術授權。後面的歐洲行程,他則去了德國、荷蘭等國家考察。

接下來,工作的重擔就落在了井深大身上——他要攻克高頻電晶體製造這個技術難題。同時這也是一次極其大膽的冒險,因為當時公司資本仍不足 1 億日元,而電晶體項目耗資巨大

3,「Sony」出世

有時候,不賭一把,是真的很難成功。畢竟要從線性增長轉為指數增長,單靠一步一個台階短時間內不可能實現。最終,井深大以其專業生動的解釋,贏得了三井銀行的貸款。

1954年五月份,仙台的新廠房開始動工;次月開始運營,同時電晶體項目正式啟動。同年十月份,日本第一個電晶體正式誕生!

但令人沮喪的是,1954年底傳來了一個壞消息——世界上第一台電晶體收音機在美國上市。不過井深大並沒有放棄,而是加快了研發進度。

1955年一月份,使用五個結型電晶體的TR-52原型機終於發出了聲音!井深大這邊的工作初告成功,接下來就看「黃金搭檔」盛田昭夫的了。

於是,盛田昭夫準備在三月份前往美國和加拿大進行市場調查和商業討論,但是當時他們的公司名「Tokyo Tsushin Kogyo」和產品品牌名「Totsuko」,對美國人來說非常拗口。

這種對於外部市場宣傳極為不利的情形,時常困擾著年輕的「經營之聖」。必須得改變點什麼了,接下來他便決定為公司取個專門針對英語釋義的全新品牌名。

最終他選了sonus這個拉丁語單詞,因為「聲音」的兩個英語單詞「sound」和「sonic」皆為其所派生。

剛好英文的sonny一詞是「孩子」的意思,這與盛田昭夫希望公司由年輕人組成從而保持活力的願景相貼合。那就這麼定了——Sony這個品牌名就此橫空出世!

於是盛田昭夫就帶著他的索尼產品,興高采烈地去了美國。其間盛田昭夫曾經接到過鐘錶公司布洛瓦的10萬套意向大單,但對方要求以其自有品牌來銷售——理由是沒人聽過索尼。

他斷然拒絕,特別是當布洛瓦總裁不屑一顧地說道「我們品牌擁有50年的歷史......」之時,他直接反駁道:「50年後,索尼一樣會在世界範圍內享有聲譽......不能只看短期回報」。

但是,接下來那個被戲稱為「聯合國大廈」的TR-52,由於夏天的到來,其正面的白色網格因為高溫而開始變形脫落,最終被迫取消了短期上市計劃。

1955年八月份,改裝後的產品TR-55終於上市銷售——日本第一台電晶體收音機就此誕生!往後,盛田昭夫將讓世人見識到「聲音」的魔力,以及索尼這個名字的威力!


(二)索尼的輝煌

1,「封神」初秀

TR-55上市後,市場反響很不錯,於是在1956年底又推出了TR-81這個產品,再次收穫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真正讓索尼聲名遠揚的並非這兩款產品,而是後面的TR-63。

1957年三月份,TR-63袖珍收音機發布,很快這款革命性的產品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其不僅有著世界上同類型產品中最小的體積,還有更強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

不過13800日元的售價門檻也是相當高,這在當時相當於日本工薪階層的一個月工資。但這依然不影響其熱銷,以至於連定期發貨都無法滿足年底的需求!

得益於公司幾代收音機產品所獲得的極大成功,加上盛田昭夫各種有意無意的推廣宣傳,「Sony」這個品牌名逐漸為世人所知曉。

所以,經過幾年的爭議過後,1958年一月份,Tokyo Tsushin Kogyo K.K.(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正式改名為Sony Corporation——不加定義詞是為了拓寬未來發展領域。

當時有很多投資人都認為「東通工」之名在日本已有盛名,沒必要「折騰」。但為了公司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擴張市場,盛田昭夫力排眾議,堅持改名,無懼任何困難。

同期在美國還發生了一件讓索尼名聲響徹全美的「盜竊事件」,當時有個盜賊團伙一次性偷了4000台索尼TR-63!關鍵是那個代理商倉庫里其他品牌的收音機皆原封不動......

也就是說,這伙賊完全就是衝著索尼收音機去的!當這件大事被廣播電台播出之後,第二天早上又被《紐約時報》刊登,「索尼」的名字伴隨著「歷史上最大的無線電搶劫案」上了頭條。

雖說TR-63這次出盡了風頭,但在1958年六月份,索尼還是推出了更小、更輕的傳奇產品TR-610——這成為了最終的出口型號——並創造了全球50萬台的「封神」銷售成績!

1958年十二月份,索尼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投資人對於其未來的前景信心十足。而這時候的索尼,成立時間才剛滿12年半。但索尼並沒有「自滿」,而是想要再次「改變世界」。

1959年初,在一次雜誌採訪中,井深大坦言其年內夢想是完成一台電晶體電視。實際上,索尼在1958年初便開始研發電視了,因此在1959年尾,歷史上第一台非投影型電晶體電視——TV8-301順利誕生。

但由於電視所需的電晶體非常複雜,同時電路設計又極具挑戰性,所以TV8-301在1960年上市後經常出現故障。再加上過於昂貴的價格,使其不幸成為一款失敗的產品。

2,「威名」遠揚

1960年二月份,美國索尼公司(SONAM)成立,其海外擴張戰略終於迎來了關鍵一步。同年十一月份,索尼的 Atsugi(即厚木市,屬於神奈川縣)半導體工廠竣工。

1961年,位於日本橫濱市保土谷區的索尼全新研究中心正式竣工。同年,日本政府批准索尼發行美國存托憑證(ADR)股票——這在日本尚屬首次,再融資問題正式得到了解決。

1962年四月份,在一連串的動作之後,索尼終於推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輕的微型電視TV5-303!

索尼開發 VTR(錄像機)早在1959年十一月便有成果了——當時成功生產了第一台電晶體Ampex型VTR,這是向小型VTR邁出的一大步。

1962年九月份,索尼發布了PV-100。不到一年後,這套248萬日元的設備首先在日本開始銷售,隨後出口美國。不過,其主要還是應用於工業、教育和醫療應用等機構領域。

所以,井深大對於PV-100並不滿意。經過一年的刻苦鑽研,最終在1965年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全電晶體製造消費者使用開放式磁帶錄像機——CV-2000。

索尼推出CV-2000之後,又成功獲得了科技巨頭IBM的青睞。兩者簽訂了一份十年期的合同,索尼將為IBM生產計算機用磁帶提供技術援助——傳統巨頭3M的「飯碗」竟然被搶了!

令人興奮的消息不止於此。1966年四月尾,正值天皇生日之際(離索尼成立20周年紀念日也不到十天),位於銀座Sukiyabashi十字路口的索尼大廈正式開業。

假如索尼的成就僅止於此,還是不能成為往後世人所稱之「大法」的。索尼的「改變世界」之路,此時還只是剛剛開始

就在索尼取得一個又一個技術突破的同時,其彩色電視項目(1964年發布的「Chromatron」產品)卻陷入了困境:隨著資金大把大把地投入,而量產希望卻依舊渺茫。

一向自信樂觀的井深大,都開始有點絕望了。不過,在這最困難的時候,盛田昭夫給予了其搭檔最大的支持——他承諾會處理好資金的問題(向日本開發銀行貸了巨款)。

最終在1966年尾,新型電子槍的原型完成了,其能夠發射三束電子束!也就是說,之前屢次失敗的最大原因——螢光屏掃描條紋密度不夠之難題,至此迎刃而解!

最大的問題得到解決之後,接下來就要解決遮罩的問題。為此工程師團隊引進了「孔徑格柵」這一創新結構,後來井深大又解決了這個結構引進所帶來的振動問題。

為了加快工作進度,他們還用石膏做出了模型以供測試(常規程序是發藍圖給組件公司製作);接下來,連接電路後,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了——結果是史無前例的成功!

新的彩色電視機被命名為「Trinitron」——由「trinity(三位一體)」和「tron(電子管)」組合而成。1968年四月份,以「Trinitron(特麗瓏)」命名的彩色電視KV-1310正式發布!

3,「大法」傳奇

特麗瓏彩色電視一經發布,便驚艷了全球,上市後更是在世界範圍內持續熱銷——短短三年之內盛田昭夫就還清了日本開發銀行那筆巨額貸款

1970年,索尼成為首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同時這年也是索尼的「CCD」研發項目之源頭,後面於1973年正式立項——此前一年已經用64像素的CCD完成了字母「S」的投影。

1975年四月份,索尼推出了全球首款針對民用市場的「Betamax」規格彩色錄像機——VCR SL-6300。不過,當次年VHS規格被 JVC 推出後,VCR市場開始進入了「格式大戰」。

1978年,索尼在其著名的Densuke系列可攜式錄音機中加入了小型TC-D5立體聲型號。這個型號在發燒友中很受歡迎,但卻太重了,毫無便攜性可言,而且售價高達10萬日元。

有趣的是,井深大就是自家這款產品的「粉絲」——經常在海外旅行坐飛機時戴上耳機聽音樂。但是,他受夠了這款設備的重量,於是在他的要求下,音響部門開動了腦筋。

他們以「Pressman(新聞人)」為原型,去掉了錄音功能,並將機器轉換為立體聲井深大嘗試後感到相當滿意,並在旅行回來之後將該設備推薦給了盛田昭夫。

「經營之聖」的商業頭腦,那是相當好用——他敏銳地發現該產品潛藏著巨大潛力!事不宜遲,在1979年二月份,盛田昭夫在索尼總部召開了一次會議。

該會議決定要在當年的六月下旬(暑假)之前推出新產品,並大幅調低售價(針對學生和年輕人)。同時,井深大還發現其耳機部門開發出了輕便耳機——最終他成功地將索尼不同部門獨立開發的技術結合在一起。

最終,1979年七月初,均年逾六旬的「神聖組合」——井深大(技術之神)盛田昭夫(經營之聖)主導的「Walkman」項目正式上市。

剛開始的時候 Walkman 並不好賣,但得益於營銷的推進和口碑的傳播,第一批3萬台貨終於在八月底售罄。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由於口碑的持續「爆炸」,供不應求開始成為常態!

1980年二月份,索尼的 Walkman 開始在全世界銷售。往後,「Walkman(隨身聽)」這個日式英文幾乎成了「耳機立體聲」產品的同義詞,甚至出現在國外和日本的著名詞典中!

1989年六月份,在第一款型號推出10年後,Walkman的總製造數量超過了5000萬台,1992年則達到了1億台。1995年,總產量更是達到了1.5億台!索尼「大法」,名震全球!


(三)索尼的巔峰

1,數字影音時代

就在 Walkman 推出的1979年,索尼還在日本和保誠成立了人壽保險合資公司(1991年更名為「索尼人壽」),開始進軍金融服務領域。這為後來索尼能夠度過各種難關,打下了堅實的財務基礎。

1980年初,隨著CCD圖像傳感器的開發成功和CCD相機的推出,索尼影像事業將被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同年,為了避免重蹈之前VCR市場「格式大戰」之覆轍,索尼開始呼籲起草8mm錄像機標準。到了1984年四月份,最終確定了一套共同標準。

1985年一月份,索尼推出了首款8mm視頻攝像機CCD-V8。但由於競爭對手後面推出了體積更小的設備,所以索尼沒有時間停歇,而是要繼續開發出更加便攜便宜的攝像機。

1989年五月尾,索尼推出了世界上最小最輕的視頻錄製和播放設備——8mm可攜式攝像機「Handycam」CCD-TR55。其麥克風和鏡頭都安裝在機身內部,重量僅為790克!

後來索尼還在其新的電視廣告中加入了「護照大小」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當時又正好趕上旅遊旺季——銷售熱度持續高漲!後來的1994年,索尼又開始轉戰最前沿的數碼影像技術。

1996年十月份,索尼第一台數位相機同時也是「Cyber-Shot」系列的開山之作——擁有35萬像素的DSC-F1上市了。索尼的數碼影像時代,就此開啟。

實際上,伴隨索尼影像巔峰的,還有其數位音樂巔峰。早在1979年八月下旬,索尼便開始與飛利浦聯合研發CD系統。1981年,索尼展示了其命名為「Goronta」的CD系統原型。

此後,為使CD成為國際公認的標準(當時黑膠唱片還是主流),索尼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最終在1982年十月初,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CDP-101——嶄新的數字音頻時代正式到來!

大獲成功的索尼並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1984年十一月份,索尼再接再厲,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攜式CD播放器D-50。後來由於太受歡迎,其還獲得了「Discman」的暱稱。

1986年,索尼努力推出了一次寫入(WO)光碟,兩年後又推出了磁光碟(MO)。從此,CD技術迅速取代模擬音頻技術。而反過來,數字音頻技術又為盒式磁帶之發展做出了貢獻。

1987年,索尼推出了一種高質量的錄音系統 DAT (數字錄音帶)——音質相當於CD。基於該技術,1992年索尼推出了數字微型磁帶錄音機NT-1,其所使用的磁帶僅有郵票大小!

1991年五月份,全新的音頻標準MiniDisc(MD)發布——其成功將音頻壓縮磁帶的可記錄特性與隨機存取功能和CD的高質量聲音相結合。

最終,在1992年,使用MD標準的可攜式設備(包括MZ-1在內的四種型號)上市了。從此,Walkman系列隨身聽正式步入了嶄新的數字音頻時代。

2,多元業務矩陣

早在1968年三月份的時候,索尼就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成立了日本第一家合資唱片公司(CBS/SONY)。

1988年初,索尼以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CBS唱片公司(後更名為索尼音樂娛樂公司)。不過,基於VCR市場「格式大戰」的慘敗(堅持14年後還是被迫加入VHS陣營),盛田昭夫認為單憑音樂內容還不足以掌握市場,他還需要另一項「軟實力」。

1989年十一月份,索尼斥50億美元巨資收購了美國電影業巨子——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後來該公司被更名為「索尼影視娛樂公司」。盛田昭夫的「影音帝國」夢想,終於成真!

索尼對哥倫比亞電影的收購,是當時日本企業兼併史上的最高記錄,而且恰巧之後又遇到日本的「泡沫經濟危機」,索尼因此經歷了一連串的波折。

不過,經歷了1997年的內部改革之後,索尼經營情況逐漸改善。到了2004年九月份,索尼又以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好萊塢最後一家獨立電影公司——米高梅。

這是一家具有八十年歷史的公司(「007」系列電影便是該公司作品),而索尼也憑藉這次收購,一躍成為擁有170座「奧斯卡小金人」的全球第一大電影公司!

回望索尼影視業務遭遇波折的那些年,可以發現其多元業務發展並沒有受到阻礙,其中最值得說的就是其遊戲業務——經歷了「任天堂背叛事件」後索尼於1993年十一月份成立了索尼電腦娛樂公司(SCE)。

成立一年後,SCE成功地將索尼的軟硬體專業知識相結合,開發出了32位「 PlayStation」視頻遊戲系統。憑藉其基於CD ROM的軟體和計算機工作站(80年代發展的業務)的處理能力,「PlayStation」遠非一個遊戲機那麼簡單。

1994年尾,PlayStation在日本推出——開售第一天10萬台的庫存直接被「一掃而空」!接下來的六個月累計銷量更是突破了100萬台!次年秋在歐美上市後,截至1996年五月份,全球累計銷量直接超過了500萬台!

另外一個要重點說的索尼業務線,就是耳熟能詳的筆記本電腦品牌VAIO了。初讀該名,一種英文中「驚嘆」的意味油然而生;且由於讀音接近英文 Violet (紫色),所以其Logo是紫色的。

品牌名全稱為「Video Audio Integrated Operation(數碼影音整合作業系統)」,其中前兩個字母被設計成象徵「模擬時代」的波浪型,後兩個字母則象徵「數碼時代」的1和0。「大法」的Logo設計水平毋庸置疑,同時產品設計更是無可挑剔。

VAIO的第一台筆記本——PCG-505(1996年),輕薄得不像那個時代的產品,而且還採用了當時極為罕見的金屬材質機身設計。其出現一舉突破當時市場上筆記本電腦呆板設計的印象,從而極大刺激了個人筆記本市場的成長。

3,送別「神聖」組合

1997年12月19日,索尼的創始人井深大先生,離開了這個被他灌注了無限熱情的世界。

當初成立東通工的時候,他在「創始章程」當中,期望公司的工程師是為了理想而工作,而非為了營利而工作,他希望建立一個自由輕鬆的理想工廠——同時也是工程師的樂園。

而索尼也確實不負其重望,在其去世之前,成長為了不拘泥於現有技術、獨立研究開發出前所未有且「觸動消費者心弦」的產品、創造全新的市場與需求之傳奇巨頭。

1999年10月3日,一代「經營之聖」盛田昭夫,病逝於東京。就這樣,在索尼最巔峰的時候,兩位創始人相繼離開了人世,從此世間多了一段飽含兄弟般友誼的創始人組合故事。

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可以深刻影響公司的命運,索尼亦是如此。專於技術研發的井深大和擅長公關與經營的盛田昭夫搭檔組建公司時,歷史的軌跡便分成了平行的兩條線,在兩人的共同理想下,平穩向前延伸。

直至生命的終點,這兩條軌跡才最終匯聚到了一起,並圈出了一大片傳奇領域,其間赫然寫著——索尼帝國。

遙想1955年的時候,盛田昭夫告訴布洛瓦總裁,索尼將在50年內享譽世界。事實上,他的預言僅用了很短的時間,便實現了。

上個世紀末,索尼公司的文化和理念,受到了世界各地各個年齡段客戶的廣泛讚譽。其中不乏賈伯斯這種「特級粉絲」,當年的喬幫主不僅對經營之聖恭敬有加,還親自向其請教過管理之道。

但經營之聖沒想到的是,日後正是喬幫主此人,iPod革了Walkman的命,然後又用iPhone革了索尼愛立信的命,最後再用Macbook Air革了VAIO的命。


尾聲:

索尼歷史上總是推出一些號稱「世界第一款」或者「史上首款」之名的電子產品,這既是一種營銷方式,也是其「改變世界」的真實理想寫照。往後,這一手法將被蘋果所學去。

於是,蘋果用「索尼之法」革了全世界電子產品的命,當然其中也包括索尼。這就是為什麼21世紀後的索尼歷史不再寫了之原因——實在有違完美主義情結,當然,缺的部分往後會通過單獨的歷史篇章來實現。

例如,索尼愛立信的歷史必須單獨成篇,索尼CMOS技術的發展也是值得單拎出來說說的。至於索尼其它新發展的業務線,就不再涉及了。

END

致力於手機知識的探索和整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