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栽深窩,瓜大個又多」,有無道理?是謬論還是真理?

鄉村螢火蟲 發佈 2023-03-27T14:30:27.616495+00:00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句諺語大家都聽說過吧?眼下是3月底,距離清明已經不足10天了,估計許多想著種植南瓜的小夥伴兒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整地播種或是開始育苗後的移栽定植了。最近聽到一種說法,說是「南瓜栽深窩,瓜大個又多」。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句諺語大家都聽說過吧?眼下是3月底,距離清明已經不足10天了,估計許多想著種植南瓜的小夥伴兒們,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整地播種或是開始育苗後的移栽定植了。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說是「南瓜栽深窩,瓜大個又多」。意思不用我說,相信吃瓜的小夥伴伙兒們應該也可以自己咂摸出來。抱持「南瓜深栽可以多結高產」的人給出的是三個理由——

一是,南瓜為淺根系農作物,正常種植的南瓜,根系生的淺,不容易吸水吸肥。

二是,夏季結瓜後的淺根系南瓜,遭遇風吹雨打時,特別容易暴露根系,秧蔓也時常會被雨打風吹成翻轉,不利於南瓜的生長和結瓜。

三是,如果把南瓜種在10厘米以下的深窩裡,南瓜的根系會扎的更深,生的更壯。有了好的根系做吸水吸肥的保證,地上部分的南瓜秧也會長得好於正常淺層播種或定植的南瓜,使栽在深窩裡的南瓜,結的瓜又多又大。

我的自媒體創作宗旨是,寫良心文章,用良心回答問題。今天,我就想用我的良心文字,告訴有心種植南瓜的小夥伴兒們,告訴大傢伙兒「南瓜栽深窩,瓜大個又多」的說法是不是有其真正的科學道理?這種說法究竟是謬論還是真理?

南瓜原產於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估計是16世紀自南向北經歐洲傳入咱們中國的。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曾經提到過,「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有之矣。」

廣義上的南瓜,包括南瓜、西葫蘆和筍瓜。咱們中國人平常所說的南瓜,特指的是中國南瓜。中國南瓜這種南瓜分類上的稱呼,是1936年由浙江大學教授、園藝學奠基人吳耕民給出和命名的。

中國南瓜或者直接說南瓜,根系發達,據說一株健壯生長的南瓜,根系總長可達25千米,直根生長一般可深至60厘米的土層。不過,南瓜根系中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分生長成的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側根。南瓜植株的總側根數量平均約有20多條,一般的長度會有半米以上,較長的側根可能會長到一米半左右。

不過,南瓜作為淺根系農作物,其主要的根群大都是分布在10——40厘米淺土耕層中的。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提示的是,南瓜的根系雖然強大,但南瓜的根系也很容易木栓化。所以,南瓜不適合移栽,更適宜用種子直播種植。想要育苗移栽南瓜時,事先應該採用育苗盤或營養缽育苗,以免移栽定植時傷根。

實際上,淺根系的南瓜是不宜深栽的。之所以這樣說,原因也是有三個。

一方面的理由是,直播南瓜時,要是把南瓜的種子埋在深達10厘米的穴窩裡,南瓜種子很可能是無法正常出苗的。發芽的南瓜種子,沒有那麼強大的能力,也無法拱開厚達10厘米的穴窩覆土。

另一方面的理由為,採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種植南瓜時,一般都是當南瓜苗長到2——3葉時開始移栽。挖穴10厘米深,栽下南瓜苗,也無法把整個穴窩覆土蓋住。不然,移栽後的南瓜苗連頭都露不出來。而穴窩不完全覆土,遇雨或澆水後,定植南瓜的穴窩內會更潮濕甚至積水。使剛剛定植的南瓜幼苗,有很大的可能會因此漚根或被喜歡在潮濕條件下侵染南瓜的病菌侵染危害,導致爛根,連成活都難以保證。

再有一方面的理由是,南瓜的根系也需要正常呼吸。沒有正常呼吸南瓜也是無法保證自身根系乃至地上部分正常生長的。一般來說,0——20厘米之間的土層通透性最好。本來南瓜的根系正常情況下會自然生長分布在10——40厘米的淺層通透性較好的土壤中。倘若把南瓜栽在10厘米深的穴窩裡,等於是人工強制南瓜的根系在10厘米的深度上向下扎。可是別忘了,土層越深越不通透,容易木栓化的南瓜根系扎的越深,根系所需要的正常的呼吸也就越是難以保證,這對南瓜的生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至於說,南瓜栽淺了,到了夏季會被風吹雨打的秧蔓翻轉,更是無稽之談。因為,南瓜秧蔓的莖節部位,在夏季多雨的情況下會很自然地長出不定根並下扎到泥土裡,對秧蔓本身進行自我固定,翻轉又從何談起呢?

綜上所述,所謂的「南瓜栽深窩,瓜大個又多」,根本就是絕不能相信的謬論偽科學,其所謂的「道理」也是根本就站不住腳,是不值得一駁的。去偽存真,擺脫謬論偽科學的羈絆和困擾,依照淺栽的自然規律種植南瓜,才能讓南瓜生的更壯,長得更好。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