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來遲,微信刷掌支付「上場」

支付之家網 發佈 2023-03-29T20:17:20.138179+00:00

「社恐的人是不喜歡人臉支付的。」——微信支付負責人張穎不同於往年的「一年一度」,時隔兩個半月,微信公開課PRO版再次開講。

「社恐的人是不喜歡人臉支付的。」

——微信支付負責人張穎

不同於往年的「一年一度」,時隔兩個半月,微信公開課PRO版再次開講。

3月28日晚上,2023微信公開課PRO·「微信之約」上,視頻號、微信支付、小程序、企業微信、搜一搜等生態產品悉數「在場」,「微信刷掌支付」也正式被推向大眾視野。

會上,微信支付講師張穎(騰訊公司副總裁、微信支付負責人)在介紹了微信跨境支付、企業微信收付款、微信支付分、支付體驗、反欺詐、公益等等後,用相對較小的篇幅介紹了「微信刷掌支付」。

這似乎也是微信官方首次在微信公開課上將「微信刷掌支付」介紹給大眾。

微信刷掌支付「姍姍來遲」

「微信支付很早就在線下做了刷臉支付,我自己其實特別不喜歡用」,微信支付負責人張穎在鏡頭前如此評價刷臉支付。

而這,或許也是「微信刷掌支付」得以推出的動因之一。

在講到「微信刷掌支付」這一產品為何能夠被推出時,張穎作為「社恐人士」認為,「社恐的人是不喜歡人臉支付的」,需要一種更「舒服」的產品。

所以,微信刷掌支付來了。

公開資料顯示,「微信刷掌支付」是由騰訊優圖和微信支付合作推出的新支付方式,用戶開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後,只需要在掌紋識別區進行掃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用戶需要在刷臉設備上註冊手掌並刷臉關聯到個人微信帳號上,線下消費時,將手掌對著微信支付設備的掃描區,設備確認完成後完成支付。

張穎認為,刷掌支付需要解決至少三個問題:

1.複雜光線環境(可控補光技術;快速自動曝光算法;提升光線均勻度)

2.人群生理差異(提升靜脈清晰度;消除皮質反光;降低表面髒污影響)

3.各種刷掌習慣(擴大視場角;抗運動模糊;優化多角度識別)

相較於「刷臉支付」,刷掌支付也有自身的優勢。

刷掌支付主要識別的有兩部分,分別是「掌紋」和「掌靜脈」。張穎認為,得益於刷掌支付的雙因子認證刷掌支付可以解決刷臉支付無法解決的「雙胞胎問題」

張穎稱,微信支付辦公樓層的門禁系統目前已經採用了刷掌的方式。

其實早在2021年8月份,有媒體報導微信就在內測「刷掌支付」,隨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對此,騰訊方面彼時向媒體回應稱,刷掌支付僅為微信內部技術預研,未開啟測試,也無應用計劃。

2022年10月14日,微信上線刷掌支付小程序,需在刷掌設備中開通。據悉,騰訊已在部分地區推廣非接觸式刷掌支付,在授權場景中,可以通過手掌識別快速完成付款或者身份驗證。

截至目前,騰訊已經申請了多項「刷掌支付」相關的專利及商標。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之家網發現,在微信公開課官方發布的「微信之約全場乾貨」中,對「刷掌支付」隻字未提

刷掌支付硝煙起

刷掌支付這條賽道,微信支付並不孤獨。

據了解,支付寶正在研發「掌紋支付」功能,該項目從去年開始加速了研發進程,或將成為未來支付寶的一種全新支付方式。

報導稱,目前除了內部研發掌紋支付功能外,支付寶還預研了多個掌紋支付原型設備,用於線下支付場景,用戶只需將手掌置於設備的掌紋識別區,即可完成支付。

3月28日,支付寶(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掌紋識別裝置」外觀專利獲授權。摘要顯示,本外觀設計產品用於採集人體的掌紋、掌脈特徵信息,以實現線下支付、門禁識別、安檢過閘等功能,設計要點在於形狀。

此前,支付寶公司多項「掌紋識別裝置」外觀專利已獲授權。

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推廣自家刷掌支付產品。

早在2019年,有媒體爆出亞馬遜的工程師悄悄測試可以識別個人手的掃描儀,以人手作為用戶ID進行支付,只需0.3秒就能完成,該消息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議。「刷手支付」這一概念也被帶了出來。

去年8月份,有消息稱亞馬遜公司的掌紋識別系統Amazon One將向65個新的商店推廣,這項服務可以讓店內顧客通過「刷掌」進行支付。這將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推廣。

Amazon One是亞馬遜公司推出的掌紋識別系統,旨在基於手掌掃描,為用戶提供一系列非接觸式的支付、輸入或識別身份服務。顧客可以在亞馬遜指定的銷售網點或服務終端進行Amazon One服務的註冊,需提供支付方式(儲蓄卡、信用卡等)、手機號碼和手掌的照片等信息。

通過掃描用戶手掌的特徵信息(包括表面細節,如掌紋;以及皮下特徵,如靜脈),Amazon One的專用設備會創建可識別的「手掌簽名(palm signature)」。完成註冊後,這些特殊的用戶「簽名」會被保存在雲端。伺服器對這些數據的保存是長期的,除非用戶主動刪除,或在兩年內不使用刷掌支付的服務。顧客在相應門店中結帳時,只需要將手掌懸停在識別設備上掃描,就可以完成支付。

日前,亞馬遜副總裁Dilip Kumar向媒體透露,亞馬遜掌紋識別和支付技術(Amazon One)已經在公司內外的200多家零售點得到應用。亞馬遜計劃繼續推廣這種無接觸式技術的部署。

在亞馬遜之前,美國的掌紋識別技術公司Redrock Biometrics就曾推出了產品「PalmID」,其是首個基於掌紋和掌靜脈對手掌進行非接觸性識別的平台。

「刷臉支付」處境微妙中透著尷尬

談到「刷掌支付」不得不提刷臉支付。

2014年開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先後開啟了刷臉支付的研發工作並進行了商用探索。

2018年,支付寶推出了輕量級刷臉支付終端 「蜻蜓」,對刷臉支付進行大規模商用推廣。

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務商大會上展示輕量級刷臉支付終端「青蛙」,並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推出了雙面屏「青蛙Pro」。

在刷臉支付的推廣上,支付寶以近乎「激進」的姿態牢牢站穩頭把交椅。微信支付雖然緊隨其後,但是擅長to C的微信面對擅長to B的支付寶而言,微信刷臉付始終沒有像此前掃碼支付的勢如破竹。

至少在2020年以前,刷臉支付可謂支付行業的「當紅炸子雞」,業內一度將2019年稱之為刷臉支付元年。

刷臉支付,和指紋、虹膜、聲音等都屬於生物識別的鑑別項目,刷臉支付,無需攜帶任何設備,基於機器視覺、3D傳感、大數據風險控制等技術,只需刷臉便能完成支付。

刷臉支付的到來,用戶便是一張行走的活體銀行卡,可以應用於任何收銀台進行交易活動,秒識別、秒驗證讓支付生活更加方便快捷,這張臉就是涵蓋了一切信息的活體資料庫。

相較於條碼支付,刷臉支付的最大特徵是:

一是徹底將支付工具數位化,被認為是無卡支付的終極階段,使得用戶完全不必攜帶任何物理設備就能完成支付交易的發起、授權與驗證。

二是將原有的支付交易流程壓縮,特別是將支付的發起、授權(與驗證)這一傳統支付方式所要求的貫序流程壓縮為一次動作,比如客戶主動將面部呈現在攝像頭前面即被視為客戶主動出示支付工具並向支付服務商進行支付授權的意思表示。

相比需要藉助手機這個介質,刷臉支付就更加便捷,支付全過程不需要用到手機,是一種更為自主的收款結算方式,配合自助收銀,極大提升了收銀效率。

刷臉支付不僅可以節約顧客的結帳時間,還能提高商戶經營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對於人臉來講,讓商業場景的經營設備,與人有了更智能更無縫的交互,刷臉支付開啟了商家新型的支付方式。通過屏幕去觸達商家給用戶的這些基於營銷的會員卡、券等等,包括商業廣告能夠很好的去展示給消費者,這個時候消費者因為不用掏出手機,焦點完全在刷臉支付上面。

刷臉支付的前景可謂一片大好,直到遇到了口罩

目前行動支付中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有五種,具體包括指紋、人臉、聲波、虹膜、靜脈等。不過,刷臉支付因為三年疫情的影響並未被大眾廣泛接收,僅在校園等場景中活躍。

與數字密碼不同,生物特徵具有唯一性不可更改性等特點,一旦泄露則處於不可逆轉的狀態,可謂終身泄露

在某種意義上,生物特徵是最後的防線,這也讓刷臉支付的安全問題不時闖入公眾視野。

刷掌支付雖與刷臉支付同屬於生物識別支付的範疇,不過掌紋識別相對於面部識別有更強的抗泄露風險能力。

在應用場景方面,刷掌支付也幾乎可以代替刷臉支付。

科技是不斷發展的,支付形式也在不斷演變進化。

如果從條碼支付時代過渡到「生物識別」支付時代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刷掌」顯然會比「刷臉」更容易讓人接受。

有用戶表示,相比於刷臉,更加青睞於用刷掌進行支付。

或許,是時候和「刷臉支付」說再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