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與風箏

齊魯壹點 發佈 2023-04-01T18:40:13.326304+00:00

文|鄭學富有學者認為,《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製,還是一部百科全書,這也說明作者曹雪芹涉獵範圍廣泛,對各行業都有所研究。古人認為,放風箏不僅是一種遊藝活動,還可以放走晦氣,帶走厄運。曹雪芹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曾用風箏幫助友人解除貧困。

文|鄭學富

有學者認為,《紅樓夢》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製,還是一部百科全書,這也說明作者曹雪芹涉獵範圍廣泛,對各行業都有所研究。古人認為,放風箏不僅是一種遊藝活動,還可以放走晦氣,帶走厄運。曹雪芹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曾用風箏幫助友人解除貧困。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多次寫到風箏,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中關於探春的判詞是這樣的:「後面又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也有四句寫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第二十三回借書中探春寫了一首《風箏》詩:「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在第七十回中寫到,當紫鵑要去撿別人的風箏時,林黛玉就笑著勸阻說:「可是呢,知道是誰放晦氣的,快掉出去罷。把咱們的拿出來,咱們也放晦氣。」李紈勸林黛玉放風箏說:「放風箏圖的是這一樂,所以又說放晦氣,你更該多放些,把你這病根兒都帶了去就好了。」

曹雪芹少年時代是在金陵度過,比較頑皮淘氣,那時他喜歡做風箏、放風箏,對南方風箏的式樣、製作方法了如指掌。15歲的曹雪芹因家庭變故由金陵回到北京,初到京城尚有家產可維持生計,隨著家庭的逐漸衰落,後又搬到西山草庵居住,過著隱居生活,飲酒賞花、揮毫賣畫、吟詩著書。此段時間,他對北方的風箏又有研究,製作了各種式樣的風箏,他的摯友敦敏曾在《瓶湘懋齋記盛》中說:「芹圃所扎風箏,羅列一室,四隅皆滿,致無隙地,五光十色,蔚為大觀。」《北京的傳說》一書中記述了曹雪芹用風箏為宛平縣百姓滅蝗蟲的故事。

在一年臘月,天寒地凍,一位朋友造訪曹宅,此人叫於景廉,是曹雪芹早年在金陵的朋友。於景廉對他說:自己因從軍征戰傷了腿成為殘疾,流落京城靠賣畫為生,因家裡人口多,混得窮困潦倒,常常揭不開鍋,現到年關,家裡已經斷頓三天了,兒女涕飢號寒,我實在忍不住了,來求老朋友借點錢以解燃眉之急。

曹雪芹此時家庭生活也很困窘,就是傾其所有借點錢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於是將於景廉留下住宿,晚上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於景廉無意中說見到京城一公子哥花數十金買了一隻風箏,這夠他一家老小好幾個月的生計。曹雪芹聽了,突然眼睛一亮,說道:扎風箏可是我的拿手絕活。連夜用家裡的竹紙做了幾個風箏,讓於景廉拿給那個闊公子看看能賣多少錢。

轉眼到了除夕,風雪交加之夜,曹雪芹正在家裡圍爐守歲,突然聽到一陣叩門聲,開門一看,竟是於景廉牽著一頭驢走了進來,驢背馱著兩筐新鮮的蔬菜和雞鴨、酒等年貨。於景廉高興地說:「曹先生扎的風箏,那個公子哥一眼便看中了,全部高價買下,我不僅還清了債,還買了很多年貨,自己家裡留的年貨足夠用了,這不也給先生送一些來,可以過個肥年啦!」

曹雪芹見狀,不由感慨萬千,心裡想:如果將扎風箏的手藝傳開,使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皆可自食其力,豈不是一樁美事?

於是他花了兩年多時間,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撰寫了一部風箏專著《南鷂北鳶考工志》。他在序中闡述了自己寫此書之初衷:「以為今之有廢疾而無告者,謀其有以自養之道也。」

書中詳細介紹了43種風箏的「扎、糊、繪、放」四藝,闡述了風箏起放的原理、種類以及扎糊、繪畫的方法,還在書中繪製了彩色的圖譜,並配有歌訣,如《半瘦燕》風箏歌訣:

「新燕至秋羽初豐,貌似少年弱冠容。黃口猶存童稚意,青衿已具成人形。神凝兩目澄秋水,氣貫雙眉聳劍鋒。世事未諳多稜角,胸懷坦蕩喜爭雄。清晨戲蝶翻花圃,黃昏逐蝠入雲層。邀集新雨覓仙境,會同故友訪武陵。奮翼千仞沖霄漢,展翅萬里乘長風。宇內翱翔無所羈,明春北返憶歸程。」

這首歌訣把風箏的製作技藝、繪法、色彩描寫得清清楚楚,而且意味深長。

曹雪芹的《南鷂北鳶考工志》,不僅使一些鰥寡殘疾者靠扎賣風箏解決了生計問題,而且還推動了北京風箏產業的發展,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曹氏風箏」流派,從而使北京與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成為中國四大風箏產地。據說後來《南鷂北鳶考工志》流落日本,但書中43種技法中有20種被完整保留下來,列入首批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