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時期,日本為應對霍亂而制定的檢疫制度其內容是怎樣的?

松鶴文史館 發佈 2023-04-03T12:27:53.311258+00:00

文|青丘編輯|海藍寶消毒法、清潔法一直是防控傳染病的兩種有力手段。1.消毒清潔消毒和清潔以消滅病毒為目的,如果說清潔法是抵禦病毒侵入的消極的預防手段,那麼消毒法就是用積極的手段將病毒消滅。

文|青丘

編輯|海藍寶


消毒法、清潔法一直是防控傳染病的兩種有力手段。

1.消毒清潔

消毒和清潔以消滅病毒為目的,如果說清潔法是抵禦病毒侵入的消極的預防手段,那麼消毒法就是用積極的手段將病毒消滅。

日本最初對消毒方法進行規範並實際應用是在1877年,該年8月27日發布的內務省乙第79號《霍亂預防心得》中規定應對霍亂患者接觸過的物品、場所及排泄物進行消毒,以防止病毒擴散。

在附冊《預防法附錄消毒藥及其使用方法》中,雖尚未認識到霍亂的病因及其傳播原理。

但已確認病毒常出現在患者的吐瀉物中,隨著排泄物增殖傳播,並通過廁所、下水道等不潔之處迅速蔓延,而病毒侵入人體主要通過飲用水、食物等,人體、器具也常常成為病毒傳播的中介。

借鑑歐洲各國的經驗發現,消毒法可以有效地撲滅病毒,如果官民上下認真貫徹執行,不僅可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能夠永遠根除該地域的病根。

因此消毒藥被廣泛運用於人體消毒、物品消毒和環境消毒中

(1)消毒藥的種類及使用方法

消毒藥的種類多樣,在當時,應對霍亂病的最常見選擇是石炭酸。

以石炭酸為原料可製成多種消毒藥方,如粗製石炭酸、石炭酸末、結晶石炭酸、石炭酸水、石炭酸溶液、石炭酸蒸氣等。

這些加工品被廣泛運用在防疫活動中,其結果是市場上的石炭酸變得嚴重短缺,連官府也十分苦惱,緊急向英國訂購原料。

為解燃眉之急,1877年10月10日發行的內務省衛生局年報第10號中,東京大學醫學部的化學教師介紹了除石炭酸及硫酸鐵外,可以作為消毒劑的化學物質,如明礬、木炭末、石灰、鹽化亞鉛等,並詳細說明它們的性狀和使用方法。

1897年5月6日,內務省令第13號發布《傳染病預防法》的第6條對消毒法的實施方法進行了具體規定:

「消毒方法有焚燒、蒸汽消毒、煮沸消毒、藥物消毒四種,其中焚燒適用於傳染病患者或屍體使用過的衣物、寢具、布片、便器及其他器具等被病毒嚴重污染。

消毒後無法回收利用的物品,傳染病患者的吐瀉物及其它排泄物,垃圾及動物屍體等;

蒸汽消毒適用衣物、寢具、布片等一切絹布、棉布、麻布、毛織品,玻璃器具、陶器、瓷器及其他金屬製品或木製品等可被蒸汽加熱的物品,使用蒸汽消毒時應注意不損壞物品及安全操作;

煮沸消毒與蒸汽消毒類似,要注意將物品全部浸入水中,在水沸騰後持續煮沸半小時以上;

藥物消毒的材料主要是以一定配方配製的石炭酸水,使用時有不同的方法,一是與患者的吐瀉物或其它排泄物一比一添加後攪拌;

二是噴灑在器具、室內等地並擦拭;三是在洗淨手足後消毒,之後需用清水洗淨,四是浸泡衣物六小時以上,其後用清水洗淨。」

該條文詳細介紹四種不同的消毒方法,並對應各自的適用範圍,合適的消毒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消毒的效率與成功率。

(2)對患者污染物品的消毒

患者的排泄物及隨身的污染物品是病毒傳播的第一道關卡,因此嚴格處理這些污染物是防疫活動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

1877年霍亂流行時內務省規定患者的排泄物應裝入容器中,加入石炭酸後在室外洗淨,污水及被污染的衣物等應特殊處理,埋入深坑中並撒上石炭酸末,或直接焚燒掩埋。

東京警視本署發布了關於在家療養患者排泄物處理的方案,「在人群密集的狹隘場所,霍亂患者的排泄物應儘量裝入箱子等容器中,密封后送至指定的排泄物焚燒場,進行焚燒或掩埋。」

但是民眾往往難以做到完全規範化處理,並且能夠用來掩埋污染物的土地不足。因此警視本署在東京府下指定用來處理霍亂患者排泄物的專用焚燒掩埋場;

令各地依據管轄內患者的人數按比例僱傭工人,駕車在患者家之間巡迴,用密封的容器收集患者吐瀉物,充分噴灑防臭劑後於夜間搬運至火葬場焚燒,並規定當被污染的布團等需要焚燒的物品過量時可直接送至火葬場焚燒。

同年10月31日,指定的焚燒掩埋場被廢棄,此後一律於火葬場焚燒污染物。

對於患者換洗的衣物,需用石炭酸溶液在桶中浸泡一晝夜,再用熱水消毒並洗淨,洗後還需要用石炭酸蒸汽等熏蒸。

此外,被污染的家具、書籍報紙、器械、食品等都有相應的處理方法。

如果患者不幸死亡,其屍體應被浸泡了石炭酸溶液的木棉包裹,棺內填充大量的石炭酸末,灌注石炭酸溶液,並遠離人群。

(3)對房屋、船舶、醫院的消毒

房屋、船舶、醫院作為患者居住、生活、治療的場所,往往存在病毒傳播的危險

1877年《霍亂預防心得》首次明確用石炭酸蒸汽或硫磺熏蒸被污染空間的方法,其後《傳染病消毒心得書》中進一步介紹說明:

當消毒霍亂患者的臥室及其它被污染的房間時,應先將室內的寢具等消毒後拿出,打掃房間裡的垃圾並焚燒,掃除完畢後用石炭酸水等擦拭室內,消毒結束後房間保持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在室內完全乾燥前不得使用。

當消毒霍亂患者所在的船舶時,應先除去患者所處的船室的寢具等雜物,打掃室內各處,並噴灑石炭酸水進行消毒;

隨後用水擦洗乾淨,儘量保持陽光照射和空氣流通,室內完全乾燥前船客不得進入,其他船室如果有被污染的風險,也應該用水洗淨;

在患者使用過的廁所噴灑石炭酸水或石灰乳,之後用水洗淨,船隻如有被吐瀉物浸染的可能,應注入消毒藥,排出船底污水後用水洗淨,及時更換船中的飲用水,並認真洗淨儲水器。

同樣,依據不同的情況,患者發病時所處的其它場所也應該實行嚴格的消毒和清潔,明治時期對於旅館、馬車等人員流動密集的場所也有著相應的消毒規定。

(4)對廁所、垃圾場、下水道的消毒

霍亂極易通過污水傳播,如果帶有病毒的污水混入飲用水或生活用水中,那麼疫情將會迅速傳播,因此廁所、垃圾場、下水道等不潔之地是最容易聚集病毒的場所。

明治時期對此針對性地採取了不同的消毒方法:廁所每日充分掃除,並撒布綠礬與石炭酸的混合藥劑;

垃圾場內撒布石炭酸末或在打掃時澆灌綠礬與石炭酸的混合藥劑;下水道每日疏通,用水灌洗乾淨,如有污物淤積,可倒入石炭酸水消毒。

1877年9月22日,警視本署發出提醒「雖已通知關於道路、下水道、垃圾場、廁所等一切不潔的場所的掃除事項。

但眼下霍亂有流行的徵兆,各地的戶主及管理人應特別注意在掃除時必須使用綠礬(硫酸亞鐵)進行消毒。」

10月3日,警視本署發布《溝渠疏浚心得》,其內容包括從下水道清理出的污泥及垃圾,應儘快搬運到遠離居民的地方,或在附近的空曠處掩埋,絕不能堆積放置在下水道旁;

雖然下水道的通暢非常重要,但此時隨意的攪動會使惡臭傳播,有加速病毒傳染的風險,因此即使是不流通的污水滯留處,也應經常噴灑防臭劑;

雖有下水道但沒有水路通往河海的場所,應設計草圖進行規劃。

1879年的霍亂流行時,警視本署在旅館、劇場等人群聚集場所的廁所噴灑了防臭劑,對這些場所的消毒有效阻止了霍亂的傳播。

1900年法律第41號《污物掃除法》及內務省令第5號同法施行規則出台,污物清潔有了更為系統的規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