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顛覆了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

一書一法一工具 發佈 2023-04-06T10:06:34.326831+00:00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這一點在教育方面尤為重要。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個詞,它們代表著不同的教育觀。應試教育注重考試成績,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一、初中語文課堂的真實故事。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這一點在教育方面尤為重要。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兩個詞,它們代表著不同的教育觀。

應試教育注重考試成績,而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

一、初中語文課堂的真實故事。

小李是一名初中生,在學校中表現優秀。由於偏科,她參加全年級的語文比賽時並未獲勝。

後來,她的語文老師告訴她:「以後來我這裡複習,把作文改得好再參加比賽。」小李照老師的話來做,不僅獲得了比賽一等獎,還受到了校內外的讚譽。

這樣類似於上述故事中的考試,是由應試教育推動的。

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面對不斷攀升的競爭,教育院校紛紛在應試成績和補課、補習之上更加下功夫。

這種單一性考核,容易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和學科素質的培養。很多學生也因此而沉迷於應試教育中,甚至視考試成績為生死,通過占到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來反映學科素質。

然而,從長遠來看,應試教育反而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為它排除了其他所有的因素,而只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

二、「以為是騾子,實際上是馬」。

北大博士吳謙在其著作《咖啡沖泡法》中介紹了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場考試中,考生們都被要求寫一篇「騾子和馬」的對比文。一名考生因太過慌張,在字裡行間連著寫了「騾子馬上」。

結果出乎意料地,這篇文章竟然在眾多參賽文章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這是因為這篇文章雖然形式上有些偏離正題,但它所表現出的獨特思維卻讓人眼前一亮。

這是素質教育的真正體現,多樣性考核、創新思維。

它鼓勵學生多元化、系統化探索,跳出固有的思考範式和考試成績的束縛,激發學生的學科素養和綜合素質。

與此同時,也強調學生自我發現和學科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自主、深度、個性化學習。

通過對各個層面領域的潛力發掘和訓練,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變化,進而成為一個受到社會肯定的綜合型人才。

精華閱讀:

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早日打造結網系統,知識內化才是關鍵

解決問題的3大思維:邏輯思維、水平思維、批判性思維

世界本源在陰陽,掌握陰陽思維打通底層邏輯,人生從此受用無窮

落不到實處的讀書毫無意義,三本書為你打通癥結,讓你受益匪淺

人類認知4大核心思維:全局思維、局部思維、極限思維、變化思維

三、教育變成表演賽

素質教育並不排斥應試教育,但對於這種單一性考核的呈現方式卻存在挑戰。

應試教育,尤其是大型考試如高考、選才考試,會影響教育的本質,讓教育變成一場表演賽,不僅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更是忽視了教育的本質。

如果不構建有利於素質教育的教育體系和評價制度,就必然會依然沉浸在「熟悉的土壤」中。

總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各有其優點和缺點。應試教育雖然能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科水平,但它不利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而素質教育則追求全面發展,從多個方面評價學生的能力,但現實中需要更加重視教育的本質和實質性的內涵。

建設素質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如何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潛力,在平等、綜合、個性、多樣性的理念下,讓他們在學習、探索和發現中得到自我實現和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