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不足1%,印度教徒82%,印度為什麼拋棄佛教?

上弦月a 發佈 2023-04-08T05:01:13.432079+00:00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地理/文明概念)。我們印象里,印度是佛教聖地,並在東漢時把佛教傳入中原。當今,世界各地一本正經供著佛,搞笑的是,印度人自己卻不信佛了。大印度是神秘的宗教江湖,人家信仰那真叫虔誠。然而佛教在印度只有0.7%的比例,屈居第5,身後的耆那教虎視眈眈。

佛教發源於古印度(地理/文明概念)。我們印象里,印度是佛教聖地,並在東漢時把佛教傳入中原。當今,世界各地一本正經供著佛,搞笑的是,印度人自己卻不信佛了。

大印度是神秘的宗教江湖,人家信仰那真叫虔誠。然而佛教在印度只有0.7%的比例,屈居第5,身後的耆那教虎視眈眈。印度教信徒卻超過82%,把世界三大宗教甩得喝土。

奇怪的是,佛教是本土教派,甚至干不過另外兩大外來宗教。印度把佛教怎麼了?



佛教和印度教那些事

❶印度教是怎麼回事

印度教前身是"婆羅門教",約形成於公元前7世紀,8世紀宗教改革後更名"印度教"。

不像佛教,印度教並非由某位教主所創,而是古印度長期發展的社會產物。意思是,印度教就是印度民族文化,這就厲害了。

印度教融合了婆羅門教、民間信仰、民俗、哲學等思想和文化,本質上是印度文化圈的思想體系。印度教與古老的種姓制掛鈎,二者互補並行,是古老而強大的存在。

當今印度教牢不可破,什麼文明、科學、思潮、改革,在它面前都不好使,以上就是原因。找個中國基督徒,你試試能把他洗回來吧?何況民族文化和宗教合體的印度教?



❷佛教起源和發展

佛教約在前6世紀誕生於古印度,產生背景關乎婆羅門教(印度教前身)。

古印度奴隸社會動盪不安,階級矛盾異常激烈,長期的衝突和壓抑,導致印度社會情緒頹廢而絕望,其根源是種姓制的壓迫。

在此背景下,北天竺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答摩出走隱居,悟道後在古印度傳教,逐漸形成佛教。小邦國的王子只是民眾一個代表,佛教的產生源於對婆羅門教的反思,對種姓制的反抗。


前3世紀,孔雀王朝崛起,佛教迎來鼎盛。

阿育王對外以武力征服,對內以殺戮鎮壓,為緩和社會矛盾,他要放下屠刀立地信佛了。阿育王耗費巨大物力、財力和人力竭力扶持佛教,廣建佛塔,鑿壁立柱,並派眾僧到處傳教,整個南亞次大陸都籠罩著濃郁的佛教氣息。子女承其志,把佛教傳到斯里蘭卡。佛教在孔雀王朝一度達到巔峰,並不斷向東亞和東南亞輻射。

可是很遺憾,捧得有多高,摔得有多慘。



印度佛教為什麼沒落

❶印度教的無情碾壓

印度教歷史悠久,代表著印度核心文化圈,捆綁印度種姓制度,吸收印度民俗風情,融合印度哲學思想。上有統治階級維護,下有基礎民眾擁護,中有印度文化推崇,印度教有著不可撼動的領袖地位,擁有碾壓量級的信徒,尤其教義與種姓制的捆綁,奠定了印度教牢不可動的根基。

很顯然,挑戰權威宗教無異於挑戰整個印度社會。然而佛教出現的初衷就是反對印度教的弊端,教義對立很尖銳。

佛教根植於社會底層,對抗的群體是古印度統治階級和社會精英,從信徒的階層和數量上看,佛教一直拿著雞蛋碰石頭。在漫長宗教鬥爭中,佛教基本占不到便宜。

此時,印度教對佛教的暴擊還沒開始。


8世紀,為更好的發展,婆羅門教開始向社會妥協,以弱化社會矛盾,擴大宗教陣營。宗教吸收耆那教和佛教的部分教義,並加入"善惡因果,人生輪迴,個人精神與宇宙統一"等教義,並更名為印度教。

印度教以退為進,迎合民族心理,拉近民眾距離,贏得社會認可,同時進一步擠壓佛教的生存空間。一時間,印度教改革的春風吹滿南亞次大陸。此消彼長,那廂的佛教直接被KO,從此被邊緣化。

這只是佛教被暴擊的開始。



❷佛教遭遇多教派圍毆

"牆倒眾人推",說的就是佛教境況,印度佛跳牆也躲不過去。

印度是非常特別的大國,絕大部分歷史都處在亡國狀態。話說印度偏南一隅,外族也不嫌費事。小編腦海里閃現出很多壯闊畫面,雅利安人,馬其頓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最後英國人也來了。印度人很固執,總是揍不過侵略者,歷史上遭過十多次入侵和分割(誰科普一下印度贏過哪次)。

亡國悲劇首推文化殖民,文化中最好使的首推宗教。波斯的伊S蘭教,歐洲的基督教,先後席捲印度大地。被印度教抱摔千年,佛教又遭到外來宗教的圍毆,甚至被異教徒清洗。

命途多舛、風雨飄搖的佛教再也扛不住了,從此一蹶不振。在今天印度大地,伊S蘭教和基督教仍穩居第二和第三位。


最尷尬的問題來了……同為世界三大宗教,兩個外來教派竟把印度本土佛教甩得無影蹤,這奇葩現象也只能在神奇的印度上演。



❸佛教不適合印度國情

任何事物都在文化下生存,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決定事物的發展力。印度不是包容的國度,三哥對自己媳婦都沒我們對別人媳婦好。

印度《摩奴法典》定義了印度社會和生活方方面面。以怎樣的方式上廁所才符合神靈的旨意,也在規定中。這玩意比印度法律好使,這麼好的東西肯定是用來維護印度教的。


法典維護種姓制文化,把印度社會打造成等級森嚴的四個梯隊,底層"賤民"無資格入榜,最終形成幾千年根深蒂固的觀念。

底層人買完漢堡會很自覺地出去,然後站在路邊吃。小編曾讓兩個印度人(外派工人)到辦公室涼快。我讓他們坐,人家就杵那裡,不問不說話,眼神卑微無光。在國外都那麼自覺,等級已不再是制度,而是習慣。

佛教卻說眾生平等。你問問印度統治階級會答應不?印度老百姓會習慣不?佛教與印度社會背道而馳,只能哪裡涼快呆哪裡。


法典反對男子出彩禮,印度神靈說這是買賣婚姻,不認可,不祝福,它卻鼓勵女子多出嫁妝。直到今天,印度婚姻只有血拼嫁妝,沒有彩禮這回事。三嫂因嫁妝少被揍的新聞還少嗎?印度男尊女卑不同中國,時代解決不了問題,那得先解決印度才行。

你再看唐僧,開口女施主,閉口女菩薩,阿彌陀佛多謝老媽媽……佛教主張眾生平等,男女平等,這不等於要了三哥的命?



一個社會利益,一個家庭利益,這兩點足夠了。佛教打算點印度的死穴,一干趴上流階層,二干趴印度男性。扯犢子呢麼?

別提因果報應、人生輪迴、精神永恆,這種精神慰藉早被印度教吸收過了。印度教說了,越苦難越接近神明,也就越靠近天堂,來生自然就越幸福。人家連達利特賤民都關心到了。佛教在印度還有招使嗎?


印度家庭和社會,一切都與佛教主張相背,印度教還有尚方寶劍摩奴法典保駕護航。佛教寬慰人的那些話,印度教表演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印度很大,卻沒有幾片土壤適合佛教。

印度時常上演教派鬥爭,這裡沒有佛教什麼戲份。佛教在印度只能扮演路人甲,該躺下時就躺平,甭說話!



小編結語

佛教雖發源於古印度,實際早就沒多少印度人信佛教了。佛教要做大,就要衝擊印度教;印度教動搖,印度國基就要坍塌。

印度缺一個秦始皇分皇,史上沒做到大一統,這點是致命的。印度上百民族各自文化獨立,語言、思想和文化都不統一,各地方警服都不統一。就是說,印度各邦沒什麼直接關係,是靠印度教黏連一起。印度教完了,南亞次大陸會多出很多小三哥。反智的印度教不動,印度就沒法發展。無解的死局。

佛教要逆襲,印度就得玩完,你說人家會給佛教機會嗎?老百姓也不同意啊,印度教說了,他們越苦,就越接近天堂。佛教要阻擋他們去天堂,三哥不得拼命?


還有一種可能☞ 真經被孫悟空取走了,導致印度佛教從此沒落。佛教在印度一蹶不振,恰好始於西遊記取經之後。

我們是不是該把真經再還給印度?讓他們再派四個人和一頭牛來取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