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好「豐」景,樂陵積極打造「噸半糧」核心區高標準農田

齊魯壹點 發佈 2023-04-11T04:42:52.624627+00:00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武紅鵬 高志玟 李勇超眼下,在樂陵市孔鎮鎮滕家村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中,長達600餘米的平移式噴灌機正在「自顧自地」澆灌著農田,筆直的灌溉渠波光粼粼,地塊中央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風速濕度等數據,田間地頭各種設備忙碌卻鮮見農民的身影……走進田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夢晴 通訊員 武紅鵬 高志玟 李勇超

眼下,在樂陵市孔鎮鎮滕家村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中,長達600餘米的平移式噴灌機正在「自顧自地」澆灌著農田,筆直的灌溉渠波光粼粼,地塊中央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風速濕度等數據,田間地頭各種設備忙碌卻鮮見農民的身影……走進田間地頭,一派新時代農村農田畫卷展現在「鄉村振興看德州」主流媒體德州行採訪團一行眼前。

「現在我們有8萬畝高標準農田,僅去年就投資了2600多萬元,用於引進平移式噴灌機,以及新建泵站、鋪設節水管道、修繕灌溉溝渠、建設機耕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劉玉花告訴記者,孔鎮鎮全域10萬畝耕地是德州市「噸半糧」創建的核心區。近年來,孔鎮鎮積極落實「噸半糧」核心區創建部署,搶抓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重大機遇,以「噸半糧」產能創建、節糧減損、節水灌溉、綠色生態為抓手,推動糧食增產增效。目前,高標準農田達到8萬畝,占全域10萬畝農田的80%,實現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產業融合發展、人口集中居住。

此外,孔鎮鎮以國企為依託,探索土地規模經營全生命周期運轉模式,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為單位統一將耕地流轉到國企,建設200—300畝的標準方田,再對接專業種植合作社進行合作經營,實現「普通農戶→黨支部領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國有企業→黨支部領辦專業種植合作社」的「閉環」運轉,在實踐中探索出「1+4321+X」利益聯結機制,即為村民設置每畝1000元的「保底」資金,按照農戶40%、村集體30%、國企20%、專業種植合作社人員10%比例進行二次分紅,村民還可獲得小麥補貼、合作社和周邊企業務工等「X」種多元收入。2022年,已撥付土地流轉費500萬元,規模化流轉農用地1.5萬畝。

「我們孔鎮鎮長久以來就有地肥、水好的優勢,作為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村民們更是獨有一套『種地的本領』。」劉玉花說,為了充分發揮先天優勢,去年以來,孔鎮鎮對農田和噸半糧路線範圍內進行清除,確保農田成方連片。同時,利用種糧大戶、黨支部領辦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國企的龍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土地託管流轉+」新模式,以集約化種植模式,提升土地單產和總產。

通過健全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綠色高效生產技術指導,定期舉辦「田間課堂」「糧王課堂」培訓等方式,孔鎮鎮正努力實現「六統一」目標。同時,探索「藏糧於肥」,發展綠色循環農業,發揮萬科華育、壹號土豬、東源家庭農場等畜牧養殖項目優勢,形成「糧食生產、提供飼料—畜牧發展、產生糞肥—有機肥處理、反哺糧食生產」的種養循環生態農業產業鏈。

作為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30個重點鄉鎮之一、樂陵市「噸半糧」創建的核心區,孔鎮鎮在2022年成立了「噸半糧」工作領導專班,增強各部門協同作戰力量。健全「書記抓糧」體制,劃定了市縣鄉村四級領導「指揮田」2.22萬畝,打造高產樣板田。

大力實施「雁陣」工程,積極培育「田秀才」「土專家」等本土人才,逐步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齊追、「雛雁」培優、「歸雁」回引的人才振興新格局,引導知識、技術要素轉化運用到鄉村基層一線。截至2022年底,全鎮鄉土人才庫登記在冊489人,吸引返鄉創業大學生回鄉創業22人,引進本科學歷以上人才69人。未來,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讓人才資源充分涌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2022年,孔鎮鎮糧食產量達 1.4 億公斤,創歷史新高,榮獲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先進單位;滕家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榮獲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先進新型經營主體;鄧家村種糧大戶以畝產小麥 778.7 公斤榮獲德州市「糧王」稱號。同時,樂陵市與濰柴雷沃公司、中聯重科公司開展智慧農業戰略合作,建設全省第一家智慧農場,打造鄉村振興智慧農業樣板,現代化無人農機作業+高標準農田土地託管服務,全面有效提升了全市「噸半糧」生產能力。

「現在,我們的『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目標已經初步達成,今年,我們將著力提升示範方田的基礎設施,改善核心區面貌,切實提升農民的滿足感、幸福感。」劉玉花表示,孔鎮鎮還將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加快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做好「噸半糧」創建工作,力爭在德州市率先建成全域「噸半糧」示範鄉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