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的「無為」課

樂舒屋 發佈 2023-04-11T09:01:55.007375+00:00

近年來,美國各高校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日益嚴峻。學生們渴望學會自我減壓,為自己營造放鬆的空間。康斯坦斯·卡索爾沒有想到她新開設的「無為」課會如此受歡迎。然而,這門教授學生如何放鬆和放下手頭工作的課,如今確實是美國勞倫斯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

近年來,美國各高校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日益嚴峻。學生們渴望學會自我減壓,為自己營造放鬆的空間。

康斯坦斯·卡索爾沒有想到她新開設的「無為」課會如此受歡迎。

然而,這門教授學生如何放鬆和放下手頭工作的課,如今確實是美國勞倫斯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在卡索爾看來,這表明學生們正在尋找一些技能,以幫助他們在面對精神挑戰和日益增長的工作壓力時進行自我減壓。

卡索爾說:「學生們非常渴望習得減壓技能。我們這所位於威斯康星州阿普爾頓市的學院總共有1500名學生。這學期有52名學生選修這門課,超過了這所小型文理學院任何一門選修課的人數。」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大學生們的現狀。」卡索爾在關於這門課程的推特上寫道。這引發了關於學生需要什麼和大學應該教什麼的辯論。這條推文迅速走紅,並在短時間內收穫了超過13.4萬個點讚。

近年來,美國各高校面對的心理健康挑戰日益嚴峻。2022年6月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2020年至2021年,超過60%的大學生有一種或多種心理健康問題,人數比2013年增加了約50%。

跟以往相比,如今年輕人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皮尤研究中心在2022年4月至5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46%)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幾乎不間斷地」上網,而這一比例在2014年至2015年間為24%。

因此,「斷聯」和「無為」受到人們的關注就不足為奇了。「沒有什麼比『無為』更難了。」珍妮·奧德爾在她2019年的著作《如何無所作為:抵制注意力經濟》中寫道,「在一個個人生產力決定自身價值的世界裡,我們中的許多人發現,我們的每一分鐘都被日常使用的技術占用、優化或轉變為金融資源。」

同樣,卡索爾也擔心,太多的高等教育都專注於訓練學生的職場技能。她的課每周上一次,每次一小時,評分只有「及格」與「不及格」。她希望學生來聽課時把手機放在教室外面,積極參與互動。不過,這門課沒有期末考試。卡索爾說:「我們希望給學生們一點空間來放慢節奏,幫助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保持這種節奏。」

卡索爾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談了談她對開設這門課的想法。

是什麼促使您開設了這門課?

過去的幾年裡,我和幾位同事一直在討論開設一門這樣的課,因此它是集體智慧的成果。我們發現,學生們承受著巨大壓力,總在超負荷工作。我們一直在努力想辦法培養他們主動放鬆的技能。研究表明,冥想、充足的睡眠、允許自己無所事事,甚至只是從辦公桌前站起來都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創造力,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但這類技能是需要學習的。

在您看來,這門課能在學生中引起巨大共鳴的原因是什麼?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我認為,學生們已經意識到他們需要放慢節奏,把手機放在一邊,允許自己無所事事。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可能隨時待命,不可能一直高效。學生們對這門課充滿熱情,也許他們覺得這種短暫的放鬆是合情合理的。

同過去相比,為什麼學生在今時今日更需要這類課程?

我在課堂上見過很多年輕人。在進入大學的最初幾周,他們便開始為提高成績、豐富簡歷上的內容以及畢業後找工作而感到焦慮。我不知道這是否該歸咎於新冠疫情、社交媒體、來自父母的壓力或經濟的原因。我真的不知道這種壓力源自何處,但我看到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學生們不得不承受驚人的壓力。

您希望學生從這門課中學到什麼?

我們真正想讓學生從這門課中獲得的,是一個空間,一個能讓他們完全做自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他們可以活在當下——不僅是在肉體上放鬆,在精神上也是如此。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他們被要求做的事情都與此對立。我們希望,學生們在他們剩餘的大學生涯以及畢業後的生活中,能夠一直為自己營造這樣的空間。這將使他們變得更出色、更富有同情心和創造力,成為更有深度的思考者。

「無為」課包括哪些內容?

每周會有不同的教師來授課。比如,心理系的同事來講了睡眠衛生,她還和學生們分享了一些關於睡眠時間和成績二者之間關係的研究。事實證明,如果你每晚能睡七到八個小時,你的成績會更高。她讓學生們自己制訂計劃,以確保足夠的睡眠。我們還請了一位老師來帶領學生們進行正念行走活動。每個人都必須在戶外待30分鐘,在此期間不能看手機或說話。我們之後還會請人來教太極,並進行一些冥想活動。雖然這門課的名稱是「無為」,但我們實際上做了很多。

從這門課的受歡迎程度來看,您覺得美國大學生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學生們壓力很大、勞累過度。此外,我認為這還告訴我們,學生們清楚自己正承受著什麼,他們很渴望放鬆。這門課的學分只有普通課程的1/6,並不能用來湊畢業學分。所以,修這門課真的是學生們騰出時間做的一件額外的事情。事實上,這麼多學生選擇這樣做已然表明了這門課的必要性。

有人對您的觀點進行了批判,還有人質疑這門課的嚴肅性。您對此有何回應?

這門課不需要學生額外付費,老師們也沒有獲得額外的報酬。我只是認為,學生們確實需要這樣的課程。人文教育的價值不僅在於讓學生們為職場作好準備,還要讓他們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作好準備。即使你身處技術、工程等領域,你也必須具備與人溝通的能力。我認為,這門課能賦予你更高層次的技能——你必須足夠了解自己,知道什麼時候把自己逼得太緊了,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接近崩潰。如果你筋疲力盡或者睡眠不足,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如果更多的大學生學習這類技能,現狀會有什麼不同?

如果這類技能得以普及,如果學生們知道自己不需要全年無休地工作,不需要如此高效,可以時不時地休息一下——他們應該會更快樂,我們也能降低學生中抑鬱者和焦慮者的比例。比如,有些學生會出於某種原因覺得自己無法繼續學習下去了。我認為,這類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到他們。

您認為各高校應該從中汲取什麼教訓?

我們需要擺脫這樣的想法,即要把人們訓練成高效的工人。實際上,我們應該給年輕人提供他們需要的工具,幫助他們茁壯成長,成為對這個世界有幫助的人,而不僅僅是在經濟和職場方面為社會作貢獻。

[編譯自美國《時代周刊》]

編輯:馬果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