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制茶技藝綠茶篇⑤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雨花茶、蒙山茶

周軼養生茶 發佈 2023-04-16T00:45:32.229536+00:00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 綠茶篇⑤——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雨花茶、蒙山茶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 綠茶篇⑤——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雨花茶、蒙山茶

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增進民眾對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認知,提高對涉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性的自覺性,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接下來我們將陸續與大家分享4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39項傳統制茶技藝及5項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小編接著為大家介紹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雨花茶以及蒙山茶的製作工藝。



綠茶篇⑤ 恩施玉露、都勻毛尖、 雨花茶、蒙山茶



1恩施玉露

2014年,綠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恩施玉露「形似松針、清香持久」,主產於湖北省恩施市一帶,屬於蒸青針形綠茶。清代康熙年間,恩施茶商開創恩施玉露製作技藝。清代,恩施玉露與西湖龍井、武夷岩茶等一起被列入名茶品目。

恩施玉露的製作以蒸青灶焙爐為工具,流程包括鮮葉攤放、蒸青、搧干水氣、炒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焙火提香、揀選等,其中包含蒸、搧、抖、揉、鏟、整六大核心技術和摟、端、搓、扎四大手法。在蒸青中,以高溫蒸汽穿透葉組織,破壞酶活性,除去茶葉的青草氣。炒頭毛火鏟二毛火是製作恩施玉露的重要工序,在炒頭毛火中,將蒸青葉放在焙爐盤上,迅速捧葉高拋抖散,蒸發水分;而在鏟二毛火中,在焙爐上用「鏟」的手法炒茶,蒸發水分,整理形狀。

製成的恩施玉露色澤綠潤,條索勻整光滑,挺直如松針,香氣清高持久,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葉底綠亮勻整。獨特的技藝,使恩施玉露獨樹一幟,且隨著該茶的推廣,多地開始創新技藝,創製出多種針形綠茶新花色。



2都勻毛尖

2014年,綠茶製作技藝(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都勻毛尖茶主產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都勻市。都勻市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少,且土層深厚,疏鬆濕潤,內含大量有機質。據清代乾隆年間的《重建西嶽廟碑序》記載,清代都勻已有官辦茶園;清代《題茶戶壁》又專門描寫了都勻茶農以獨特方式制茶;民國《都勻縣誌稿》記載,都勻毛尖茶在1915年巴拿馬賽會榮獲優獎。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流程複雜、精細,同一口鍋「火中取寶,一氣呵成」。整個技藝流程包括採摘、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焙等工序,其中,搓團是指以搓湯圓的手法,按某一特定方向將茶搓成茶團,而提毫則是將茶團放在兩手掌中,摩擦滾動,使茶條相互摩擦起毫。在整個加工過程中,拋炒,抖悶,抖揉,揉捻的方向、周數、次數及用力輕重等技巧隨茶青的質量、濕度,以及加工的時間、程序、鍋溫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製成的都勻毛尖茶外形條索捲曲,色澤鮮綠,白毫顯露;湯色清澈,滋味鮮濃,回味甘甜,葉底淡黃明亮。其製作技藝是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人民的智慧結晶,帶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3雨花茶

2021年,綠茶製作技藝(雨花茶製作技藝)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雨花茶產於江蘇省南京市,原名雲霧茶,1959年更名為「雨花茶」。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20-50米的黃土崗地,產區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為形成茶葉優異的內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雨花茶製作技藝始於清末在南京紫金山創立的「江南植茶公所」,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改進和完善,制茶技藝最終定型,傳承至今。雨花茶的技藝流程分為採摘、攤放、殺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製、烘焙、包裝。在一系列的工序中,整形最為關鍵,是集扁形茶類、捲曲形茶類優點於一身的針形茶技藝,在此過程中,制茶師將搓條、抓條理條技藝結合,茶葉在手掌中翻滾,最終形成松針形。

同時,篩分精製烘焙也是技藝的核心篩分精製指通過抖、撩、飄等篩法,將茶葉按粗細、長短、輕重分開;烘焙則是使用特製的斗笠狀竹篾烘籠,將茶葉放在烘籠內從上而下翻滾。雨花茶製作技藝是結合國內外的制茶技藝創製而成,流傳至今。製成的雨花茶形似松針,緊細圓直,鋒苗挺秀,色澤綠潤,白毫隱露,香氣高雅,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獨特的品質使其具備了較高的文化和工藝價值。



4蒙山茶

2021年,綠茶製作技藝(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蒙山茶主要產於四川省雅安市蒙頂山茶區一帶,蒙頂山起伏連綿,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並且多微酸性土壤,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品質卓越的茶葉。

蒙山茶始於漢,盛於唐、宋、明、清,經久不衰,是中國眾多傳統名茶品類中少有的多品類茶。根本GB/T 18665-2008,蒙山茶包括了由蒙頂黃芽、蒙頂石花、蒙頂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構成的特色名茶,還包括蒙山烘青綠茶、蒙山炒青綠茶、蒙山蒸青綠茶三類綠茶茶品,和蒙頂甘露花茶、蒙山毛峰花茶、蒙山香茗花茶與各級花茶等花茶茶品。


(蒙頂甘露干茶、茶湯、葉底)


蒙頂甘露創製於明代,對原料的要求極高,須采清明至穀雨間的名山本地群體品種茶樹鮮葉,炒制時徒手在鐵鍋內拋撒翻炒,制茶師憑經驗和手感觀察茶葉溫度、顏色、軟硬及香氣變化,再進行推揉解塊、做形提毫,最後烘焙提香。



(蒙頂黃芽干茶、茶湯、葉底)


蒙頂黃芽的工藝流程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攤涼、炒二青、包黃、炒三青、堆黃、四炒、乾燥提毫、烘乾、整理、拼配、烘焙提香。製成的蒙頂黃芽外形扁平挺直、嫩黃油潤,湯色淺杏綠明亮,香氣甜香馥郁,滋味鮮爽甘醇,葉底黃亮鮮活。

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嚴謹細膩,工序講究,造就了蒙山茶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質。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溫而主祛疾。」 如今,蒙山茶作為一種健康飲品,頗受百姓的喜愛。


至此,在44項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中,綠茶篇章的製作技藝介紹就結束了。回顧整個綠茶篇,我們向大家展示了西湖龍井、婺州舉岩、紫筍茶、安吉白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信陽毛尖、婺源綠茶、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雨花茶、蒙山茶共十四項綠茶製作技藝, 希望通過我們的簡單介紹,能增進大眾對綠茶傳統製作技藝的認識,提高大眾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性的意識。了解茶,愛上茶,保護茶,傳承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