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後背「精忠報國」四字竟被國人錯讀八百年,至今都無人讀對!

hy百味人生 發佈 2023-04-16T01:47:11.784450+00:00

一代賢母在岳飛後背刺下「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時,就是希望岳飛今後能夠忠誠祖國、報效祖國。但究其歷史真相,岳飛背後刻的字其實並不是「精忠報國」四字,而岳母也並沒有在岳飛的背上刺字。

說起岳母刺字,誰人不知、何人不曉?一代賢母在岳飛後背刺下「精忠報國」這四個大字時,就是希望岳飛今後能夠忠誠祖國、報效祖國。

但究其歷史真相,岳飛背後刻的字其實並不是「精忠報國」四字,而岳母也並沒有在岳飛的背上刺字。

而「精忠報國」這四個字,也被後人念錯了八百年,那麼岳飛背後刻的那四個字又真正是什麼字?今天百味就給大家答疑解惑:

朋友們,其實我們口口相傳的「岳母刺字」這個故事,在歷史上並不存在,而岳母姚夫人也並沒有給岳飛刺字。

但是,岳飛的背後的的確確是刻有四個字,但卻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精忠報國」四字,而且我們也錯讀了八百年。

岳飛出生:

岳飛而是一位英勇善戰並且武藝絕倫的軍事家和武術家,他也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他的一生廉潔奉公、事母至孝、嚴以律子、厚以待人,他那優良的品質,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岳飛短暫的一生,也一直忠實地、履踐著忠勇愛國的誓言,他也成為世人崇拜和敬仰的偶像。

早在南宋時期,人們就在家中掛有岳飛的畫像,對他是頂禮膜拜,而習武之人更是將他奉為與「武聖」關公相齊的神明。

足可以看出人們對岳飛的神勇,已經帶有一種神人合一的崇拜。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他是南宋時期最傑出的抗金名將,也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忠義之人」和「愛國志士」,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北宋崇寧二年,既公元1103年,岳飛出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家。

傳說岳飛出生時,有一隻大鵬鳥在屋頂盤旋啼鳴,因此他的父親岳和便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岳飛學藝:

岳飛武藝高強,生有神力,不滿二十歲時就能挽弓三百斤,開腰弩八石,世人甚感驚奇。

據《湯陰縣誌》記載:

向周侗學射箭,向陳廣學槍法。

岳飛在少年時,曾拜同鄉著名武師周侗學習騎射功夫,能左右開弓,百步穿楊。

隨著岳飛的武藝的越來越精進,在周侗去世後,便又拜當地的一名著名武師陳廣習練武藝。

拜陳廣為師也是岳飛在習武生涯中一個新的轉折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陳廣向岳飛傳授了具有實戰格鬥意義的「自由搏擊」和「刀槍技藝」的雙重基礎。

師傅陳廣是悉心傳授,徒弟岳飛是潛心研習,從而使得他的刀槍技藝和技擊武藝十分高強,在湯陰縣罕有敵手。

岳飛抗金:

公元1128年,岳飛投軍,加入宗澤部隊,親率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戰鬥數百次,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公元1140年,金朝開國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完顏兀朮,毀盟攻宋,岳飛又率岳家軍揮師北伐抗金。

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史稱「郾城大捷」,此戰是宋、金雙方投入精銳部隊人數最多的、作戰範圍最廣的、持續最久的一次大決戰。

岳飛率領的岳家軍以少勝多,擊潰了金兵的10萬大軍,給金軍以沉重的打擊。

最終,岳家軍在岳飛的率領下,勢如破竹,一舉將金軍的部隊打到朱仙鎮,

接下來,岳家軍與金兵對壘,離金國的國都汴京已經不遠了,即將就要恢復北宋的全部國土。

岳飛被害:

但是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打算丟掉淮河以北的國土,與金國議和,撤回岳家軍。

而宋高宗趙構,居然還倒向了主和派,同意岳飛撤軍。

據《宋史·岳飛傳》記載:

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而秦檜卻怕岳飛「將在外軍令不受」,便用採用「釜底抽薪」之計從內部瓦解岳家軍。

首先調回與岳飛一直不和的「中興四將」之一的、嫉賢妒能的張俊等將,然後又以岳飛不宜孤軍深入為由,命他立刻率隊回朝。

宋高宗趙構也在秦檜一意求和的蠱惑挑唆下,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飛退兵,結果岳飛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被迫撤兵。

岳飛臨撤兵前悲憤交加,仰天長嘆:「我十年的艱辛,沒想到今天竟然全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

看到這裡有的朋友問了:「十二道金牌」是啥意思呢?難道宋朝這麼有錢,就連令牌都用純金打造?

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十二道金牌」是啥意思:

據史料記載:「金牌」制度是宋神宗時期開始實施,為了使赦免書和軍機要務等信息迅速傳遞,由皇帝直接下發,專由內侍省派人遞送,後來「金牌」就專門用於傳達緊急命令。

「金牌」是用木頭做成長約一尺左右的條形狀,上面塗滿朱紅油漆,刻有「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八個金黃色大字。

「御前文字」四字是指從皇帝身邊傳來的公文和信件。

而「不得入鋪」四字,則是指在傳遞信件時,驛吏不得在驛站內交接,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

「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萬分緊急和重要,不得在遞送過程中耽誤。

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信件的傳遞時間,而且還加大了驛吏的工作效率。

據《宋史》記載:

該「金牌」光耀炫眼,傳遞時急飛如電,望之者無不避影,日行500里,晝夜不停鳴鈴飛遞。

使用這種「金牌」送文,要求驛吏晝夜不停,每日行走大約五百里左右。

宋高宗趙構就是連用了「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退兵,阻止他繼續北進滅金。

通過百味的講解,大家也都知道這「十二道金牌」的重要性了吧?所以岳飛才「憤惋泣下」,悲嘆十年的功夫,全都被這十二道金牌毀掉了。

公元1141年,岳飛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後,又遭到秦檜和張俊等人的誣陷,最後宋高宗趙構將岳飛打入大理寺詔獄。

然而就在岳飛被秦檜抓進詔獄之後,岳家中十二位主將中竟有九位主將一起證明岳飛謀反。

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為救生母韋賢妃,任由秦檜暗箱操作陷害岳飛,並最終傳下旨意殺害了岳飛: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時年39歲的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他在供狀上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絕筆字之後,與長子岳雲,還有部將張憲一起被殺害。

當岳飛被殺害後,全國百姓們都為他痛哭涕流,而此時的金國卻在為此舉杯慶賀。

岳飛平反:

公元1162年7月13日,宋孝宗趙眘(shèn)為岳飛平冤昭雪,頒下詔書:

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

宋孝宗接下來又恢復了岳飛少保、武勝定圍軍節度使和武昌郡開國公的官爵;

恢復了岳飛妻子李氏——楚國夫人的名號;

恢復了岳飛亡故的兒子岳雲、岳雷的官職;

……。

並在鄂州為岳飛建「岳飛廟」並賜名「忠烈」,又贈岳飛諡號「武穆」。

公元1205年,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宋寧宗趙擴又在有著「南宋鐵相」之稱的韓侂胄(tuō zhòu)的建議下,追封岳飛為「鄂王」。

可能有的朋友又說了:岳飛被賜封為「岳武穆」倒是人盡皆知,但是知道岳飛被追封「鄂王」的人,倒是寥寥無幾,為什麼追封岳飛「鄂王」呢?

追封岳飛為「鄂王」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岳飛在生前就是公爵——武昌郡開國公,而公之上就是王,宋寧宗趙擴既然要追封岳飛官職,自然只能封王;

第二個原因:岳飛生前率領岳家軍曾長期征戰在武漢湖北的鄂州地區,他被封為「鄂王」,也是理所當然的。

最終,南宋朝廷將製造「岳飛冤案」的全部責任都推給秦檜,而宋高宗趙構卻毫無罪責。

岳母刺字:

很多人從小就聽說過「岳母刺字」的故事,今天百味再給大家重溫一遍:

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是古代四大賢母之一。

當岳飛到了十五歲的時候,金人南侵,而宋朝皇帝又腐敗無能,宋軍在面對金軍的進攻是節節敗退、連連敗北。

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大舉進犯中原時,岳飛決定再次投軍,報效國家。

就在岳飛即將奔赴戰場、浴血征戰的時候,岳母把他叫到身前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國難當頭之際,你準備怎麼做呢?」

岳飛答到:「兒要去戰場殺敵,精忠報國!」

岳母聽了兒子的回答後十分滿意,她決定將「精忠報國」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刻骨銘記。

於是岳飛解開了上衣,並挺直了脊背,請母親為他刺字。

岳母又問:「兒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疼嗎?」

岳飛雙眼堅定的望著母親,一字一頓的說:「如果連針刺之痛都怕,如何敢去戰場殺敵,報效國家?」

於是岳母就在岳飛背上先寫下了「精忠報國」四字,然後又用繡花針,一針一針的刺了下去。

當岳母刺完字之後,又在刺的字上塗上醋墨。

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遠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而岳飛也不負這四個字,一生正氣,精忠報國。

接下來百味就要顛覆大家的認知了:

首先百味告訴大家:「岳母刺字」這個事是假的,岳母根本沒有在岳飛後背刺字。

其實岳飛背後刺的「精忠報國」四個字,早在元、明時期,就有相關的記載,但卻沒有說明就是岳母所刺。

而真正記載岳母刺字的則是清朝小說家錢彩所寫的《精忠說岳》一書,其中就記載了岳母刺字這一典故。

該書描寫岳母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好母親,她教育自己的兒子一定要心繫國家。

她在岳飛後背刺字時,先用毛筆寫上「精忠報國」,再用繡花針刺字,然後塗以醋墨,這樣刺上的四字就永不褪色。

這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也被人們所傳唱。

朋友們,百味要說的是岳母雖深明大義,但她畢竟只是一名農村婦女。

「刺字」放到現在來說就是「紋身」,這可是一門專業的技能啊,它要求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熟練的技巧。

不經過專業的培訓,和一定時間的練習,是絕不會掌握這門手藝的的,而且這可是在人的身體上扎針,弄不好還要扎死人的。

還有,古代婦女講究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剛才說了,岳母乃是家庭婦女,不要說刻字,就連一個大字她都不識,更別說會「刺字」——也可以說是「紋身」這門手藝了。

很顯然,錢彩是按照元、明時期的相關傳記里有岳飛背上刺字的描寫,加上自己的想像發揮,最後成書時再經過藝術加工,而編就而出的。

因此,百味說「岳母刺字」這個故事是假的。

岳飛後背刺的字到底是哪四個字?

原來岳飛背上刻的並不是「精忠報國」,而我們也都錯念了八百年。

其實岳飛後背上刺的字是「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接下來百味就給大家講講:

要說起這個事,首先要從岳飛的主審官何鑄說起。

秦檜升任宰相後,他的黨羽中有一位叫何鑄的監察御史,負責審理岳飛案件。

最後他查明真相後,不顧個人安危力保岳飛,結果卻遭到秦檜的迫害。

何鑄是浙江餘杭人,先後出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職。

他是南宋朝廷主和派的骨幹,與秦檜關係不錯,也深受秦檜與趙構的信賴。

何鑄在御史中丞廖剛的推薦下,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重用,先後出任監察御史和殿中侍御史等職。

他是一位做事十分嚴謹的人,凡事都講究證據,凡是經他彈劾過的人,都能在南宋律法中找出相應的罪名,致使被彈劾之人毫無翻盤餘地。

秦檜想要排擠主戰派的官員,獨攬大權,便籠絡收買何鑄充當自己的「走狗」。

在秦檜的授意下,經何鑄彈劾後送進牢獄的忠臣不計其數。

他幫助秦檜打擊政敵,而秦檜也沒有忘記他的功勞,向宋高宗推薦他做了御史中丞。

據《宋史·何鑄傳》中記載岳飛被審問時:

飛袒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1141年10月13日,岳飛被打入大理寺昭獄,秦檜推薦何鑄為主審官,大理寺卿周三畏為副主審官,負責審理岳飛一案。

當何鑄在提審岳飛時,讓岳飛供述反叛朝廷的罪行,岳飛閉口不答,脫掉衣服轉過身去,將背上刺著深入肌膚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展示給何鑄看。

何鑄看見岳飛渾身滿布傷痕和背後「盡忠報國」四個大字時,頗為感動,覺得秦檜用這樣的誣陷手段陷害忠臣太過分了。

隨後,何鑄又詳細審閱了關於岳飛一案的有關卷宗,發現岳飛「謀反」根本沒有任何證據,這根本就是一場偽造的冤假錯案。

於是他將這件事告訴了秦檜,卻沒想到秦檜冷冷地對他說道:「這是皇帝的意思,你只管照辦就是。」

何鑄深知頂撞秦檜會是什麼下場,但職業的良知和做人的底線告訴他,不能這麼做。

於是何鑄當場大義凜然的反駁質問道:「我何鑄堂堂御史中丞,不單只是為岳飛鳴冤,更是因為強敵未滅,卻無故殺害大將,前線將士將會寒心的,這也不利於江山社稷的長久。」

秦檜當場被問得面紅耳赤,啞口無言,最後竟拂袖離去。

接下來秦檜將何鑄調離,派他前去出使金國,又安排自己親信万俟禼出任御史中丞,成為岳飛一案的主審官。

當何鑄完成出使任務後回到宋國時,岳飛已經被「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秦檜又指使万俟卨以「為岳飛鳴冤」為由彈劾何鑄,要將他流放嶺南,但宋高宗沒有同意,只是將他貶到徽州。

後來何鑄再度復出,被任命江州太平興國宮。後來在公元1152年去世,終年65歲。

朋友們,何鑄雖然曾幫秦檜彈劾過很多忠臣,但他在審理岳飛一案中,卻能夠主持公道,寧願被貶也不肯迫害岳飛,他也算是一位有良知的官員了。

那麼岳飛背後「盡忠報國」這四個字,又是何人為他刺上的呢?

據馮夢龍編寫的《精忠旗》中第二折「岳侯涅背」記載:

……


張憲,你把刀來在我背上深深刻「盡忠報國」四字。


[解袍露背介]


[末]怕老爺疼痛。


[生怒介]唉,我岳飛死且不懼,怕甚麼疼痛?


[末]既如此,小人大膽動手了。[作刻介]


[生]我已拼頭顱報效朝廷,便損肌膚有何淒楚!


[末]刻完了。


[生]與我以墨涅之。


[末應涅介]


[外與生穿衣介]


[末]老爺固然立志報國,何苦忍此疼痛?


[生]張憲,如今為臣子者,都則面前媚主,背後忘君。我今刻此四字於背上呵,喚醒那忘君背主的,要他回顧。


……

朋友們,上文中所說的「生」就是指岳飛,而「末」指的就是張憲。

也就是說,岳飛背上的「盡忠報國」並不是他的母親刻上去的,而是由張憲所刻上的。

岳飛後背「盡忠報國」四個字為何被誤讀為「精忠報國」?

至於到後來為什麼大家都將「盡忠報國」誤讀成「精忠報國」呢?

據現在史學家研究,認為可能和宋高宗趙構有直接的關係。

原來在金兵入侵時,宋高宗還很看重岳飛,而岳飛在抗擊金兵的各種大小戰鬥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宋高宗見岳飛是個不可多得的驍勇戰將,為了表彰並激勵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便親手寫了好幾幅「精忠岳飛」四字的條幅。

然後又仔細比較了一下,從中挑選出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幅字,派人繡成一面戰旗賜給岳飛,並命令岳飛在此後出征時使用。

因為這是皇帝的御賜,也是做臣子的最高榮譽,所以岳飛在以後出征的時候,都會在軍前打起這面寫有「精忠岳飛」的大旗,以示隆恩威武。

就這樣一來二去,無論是宋朝還是金朝、無論是軍中將士還是平民百姓,都知道「精忠岳飛」的威名了。

還有,由於「精」和「盡」倆個字的讀音很相近,而說話的人再帶點地方口音,所以傳來傳去的就變成了「精忠報國」。

再有,從字面上來理解,「精忠」和「盡忠」兩個詞語的含義極為相近,二者也都是「願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自己一切」的意思。

如果非要從中找出差別的話,那只能認為:

「精」的意思是對於某一項專事物特別突出,「盡」這個字則代表著盡力,也更能代表岳飛為國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

「盡忠」二字代表著岳飛報效國家的決心,而「精忠」則更多地代表表示了人們對岳飛的褒獎和讚譽。

「精忠報國」和「盡忠報國」這兩個詞,其實都有報效國家的意思,但報效的程度卻稍有不同。

「精忠報國」有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意思,而「盡忠報國」則是付出全部的意思,付出的程度要比前者更大些。

後來,又經過《說岳全傳》和一系列評書和演義等作品的大力渲染,「精忠岳飛」四個字也就婦孺皆知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清朝,岳飛後背上「盡忠報國」的四個字在民間就逐漸演變成了「精忠報國」。

後人在杭州西湖的西北角,為岳飛建立了一座岳王廟,廟前有四個鐵鑄人像,反綁雙手,面墓而跪。

他們就是秦檜和他的老婆王氏、誣陷岳飛謀反的張俊和審判岳飛定罪的万俟卨等人,他們在岳飛廟前已經跪了八百多年。

跪像的背後墓門上寫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一副楹聯。

在墓道前方的照壁上,有明代書法家洪珠所寫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也證明了岳飛後背刺的字是「盡忠報國」。

結語:

朋友們,我們不管岳飛背上刺的字是不是「盡忠報國」還是「精忠報國」?也不管是這件事情是真亦或是假?

這四個字,都證明了岳飛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是人們對岳飛這位愛國功臣的一種讚美!

所以,我們也不用去糾結自己說的對與不對?我們只要知道岳飛在歷史上的貢獻,也就可以了。

朋友們,您是讀的「盡忠報國」還是「精忠報國」呢?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關鍵字: